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1964年4月中旬,我们在福建省永太县城关公社里岛大队的小麦地里(正当小麦乳熟后期),发现拟吉丁天牛[Niphona furcata(Bates)]雌成虫一只,紧抱麦秆上部靠近麦穗基部处啃食麦秆,啃成很大破孔。当时我们即将此虫捕回室内继续饲养观察,仍见其在被害处继续啃食,证实该成虫确能为害麦秆。这在天牛科中尚未见过。 此虫隶属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Lamnae)。过去国内文献记载仅知为害竹,而食害小麦尚属初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白蜡吉丁肿腿蜂过冷却点和其防治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幼龄幼虫的优秀天敌。为了明确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最佳虫期和放蜂比例,我们首先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放蜂比例对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然后研究了林间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并测定了该肿腿蜂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最佳虫期为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其寄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栗山天牛为害较重的林区,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虫蜂比为1:3,其寄生率最高,而且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补充营养过程中会直接致死较多幼虫,其产生的子代数量也最多,有利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建立稳定的种群。在栗山天牛为害程度较轻的林区,按虫蜂比1:1释放即可。经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林间种群的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26.2℃,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能够在东北林区栗山天牛发生林分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苹果桑天牛和星天牛的发生及防治李国元秦仲麒(湖北孝感师专林特系432100)(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天牛是苹果园内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管理粗放的果园受害最重。成虫啃食嫩枝皮层,造成许多孔洞,幼虫蛀食虫道,使果树生长衰弱,叶色变黄,严重时枝干枯死。由...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来自法国的木质包装实施检疫时,发现天牛幼虫,且危害较重,经江苏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室鉴定,该虫为白桦楔天牛(Saperda scalaris(Linnaeus))。鉴于该种的危害性和检疫重要性,现将该虫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近年来在新疆塔城市额敏县暴发成灾,造成大量杨树受害死亡,对当地防护林建设、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的有效天敌,选择4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该天牛幼虫在室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天敌均有一定的寄生效果(寄生率最高为46.33%,最低为19.27%),其寄生效果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Dastarcus helophoroides)>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苹小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1)=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2)。由于花绒寄甲只寄生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而肿腿蜂只寄生天牛1~3龄小幼虫,因此花绒寄甲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可分别作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中老龄幼虫和幼龄幼虫的首选天敌昆虫;由于山杨楔天牛在自然界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林间同时发生,因而建议在生产防治中同时释放这两种天敌昆虫,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桉嗜木天牛     
冯贤  马骏 《植物检疫》2007,21(1):27-29
桉嗜木天牛[Phoracantha semipunctata(Fabricius)]是为害桉属植物的检疫性蛀干害虫。近年来,我国口岸检验检疫局多次截获,但未见该虫发生的报道。桉嗜木天牛原产于澳大利亚,现在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包括所有引进桉树的国家。该虫1963年进入突尼斯,一年后就造成桉树林严重危害。摩洛哥在根除该虫后不久,1981年又暴发,造成200万棵树死亡,占桉树种植面积的1.18%~1.47%(约17万hm^2)。鉴于该虫的潜在危险性,本文对其分布、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危害情况、传播途径、生物学和检验检疫方法等作一简要介绍,以引起对该虫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根系反接挽救天牛为害桔树行之有效张运胜,张修洋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天牛,另名脚虫、盘根虫、抱足虫等。为害桔树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和褐天牛。天牛通常以幼虫蛀食树杆、褐天牛蛀食主杆或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3厘米以上的部位;星天牛为害根颈或根部...  相似文献   

8.
肇庆局从挪威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沟胸断眼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国明 《植物检疫》2005,19(5):274-274
2005年3月5日,肇庆局在对挪威进口的花岗石材木质包装检查时,发现新鲜的虫粪和虫蛀道,并当场截获多头活的天牛幼虫,经实验室鉴定,为沟胸断眼天牛Tetropium orienum Gahan,属我国分布未广危险性害虫。根据我国的有关法规,已对该批木质包装实施熏蒸灭虫处理。  相似文献   

9.
南京口岸从进境船舶中截获闪光绿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9日,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事处从入境国际航行的装大米船舶中截获了1只活体天牛。该天牛经江苏省动植食中心植检实验室朱宏斌鉴定和安榆林研究员复核为闪光绿天牛Rhopazilus nitens(Fabricius)。该船舶上次港口来自南非,上一航次装卸木材。经文献查询,闪光绿天牛属绿天牛族Callichromatini,在我国未有分布,在国外仅分布于喀麦隆,是非洲特有种,较罕见。该虫有可能在我国南方适生,对木材有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张海滨  林晓佳 《植物检疫》2007,21(6):390-391
2007年1月,湖州检验检疫局对一批来自德国的橡木原木进行检疫,撬开树皮发现木质部密布虫道,有的深入边材,截获虫蛹和老熟幼虫数头,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1周后羽化成虫。该成虫经本局植检实验室鉴定和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复核,定名为栎红天牛(Midium sanguineum(L.))。现将其成虫及幼虫的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 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腿蜂S. sichuanensis Xiao 1995,海南硬皮肿腿蜂 S. hainanica Xiao 1995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 pupariae Yang et Yao 2012,另有1疑似分布种--哈氏肿腿蜂S. harmandi Buysson 1903。编制了区分这5个种的检索表。研究认为,日本和韩国专家将我国的管氏肿腿蜂更名为哈氏肿腿蜂(作为同物异名)是不合适的,管氏肿腿蜂应为一个有效种。对管氏肿腿蜂根据模式标本进行了再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图;也引述了日本学者Terayama(2006)对哈氏肿腿蜂的再描述,以便区分这两个种。并以对照表的形式,给出了区分这两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也对作者2012年发表在美国的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uy of America 上的新种--白蜡吉丁肿腿蜂做了简要描述,附有该种的形态特征照片图,并记述了该种的生物学、行为学特性,以便国内学者鉴定该种时参考。研究发现白蜡吉丁肿腿蜂也寄生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nsoni、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和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及苹小吉丁A. mali等我国多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可利用于防治这些害虫的优秀天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江阴检验检疫局港办检疫人员在对来自荷兰(鹿特丹)的木质包装检疫时发现有天牛成虫,经省局实验室鉴为ropalopus femoratus Linnaeus,此种天牛系国内首次截获,该种天牛主要危害阔叶树,如:槭属、赤杨属、胡桃属、栎属、李属、桦属、鹅耳枥属等。幼虫可在已死枝条的树皮下取食,1代需2年,春季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化蛹,成虫在5~7月羽化。该虫欧洲分布较广。为防止疫情的扩散,对该批货物的所有木质包装进行熏蒸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3.
双条杉天牛犤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犦属天牛科,是桧柏、侧柏、圆柏等松柏目柏科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又是国内森林检疫的重要害虫之一。双条杉天牛成虫喜寻找生长势弱、含水量低的柏树枝干及被压木、风折枝等处活动交尾产卵。承德近年来连续发生干旱、暖冬造成柏树含水量低、树势衰弱。加之山庄林区多年来未能及时清除树冠下的枯枝、病虫枝、风折枝、被压木,造成林内通透条件差,树木长势弱,为此虫产卵提供了有利场所。致使本市尤其是避暑山庄、市园林苗圃及行道树受害严重,被害率平均达14%,虫蛀死亡率达10%~1…  相似文献   

14.
一、柑桔天牛柑桔天牛幼虫蛀食树干及根部,是柑桔产区的重要害虫,有褐天牛和星天牛两种。其主要区别是:成虫颜色褐天牛为黑褐色;星天牛为漆黑色,鞘翅上有白色小斑,触角第3~11节基部为蓝白色。褐天牛卵产于树皮表面,幼虫蛀食主干与主枝;而星天牛卵产于基部表层下,幼虫蛀食树干基部(根茎)和根部。褐天牛主要为害柑桔类果树,星天牛除为害柑桔外,还为害其它果树,桑树及风景林木等。防治方法:合川果农王安云、蒋友才等采取捕杀成虫,清除虫卵和幼虫等措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1)捕杀成虫。针对成虫生活习性,进行人工捕…  相似文献   

15.
2002年3月20,我局对来自西班牙的大理石木质包装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有大量的新鲜细木屑和虫蛀道,截获了多头活天牛幼虫和成虫,经实验室初步鉴定为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innaeus),后由广州中山大学华立中教授复核确认无误.褐梗天牛为广东肇庆口岸首次截获,该虫只在我国少数省份有分布,是一种对林木危害非常严重的害虫.国内有关该虫的报道甚少,现作一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6月,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老港办查验人员在对一批来自圭亚那的香二翅豆原木进行现场查验时,发现该批带树皮原木钻蛀状十分明显,经查找后在钻孔内截获活体昆虫一头。虫样经送黄埔检验检疫局实验室鉴定、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专家及检科院指定的吉丁鉴定专家联合复核,确认该虫为我国未分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长突窄吉丁(Agrilus productus),属全国首次截获。据悉,该批原木共计36.72 m~3,54.8 t,货值16 524美元。目前,已按相关规定对该批货物进行了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东莞局对从哥伦比亚进境的原木进行检疫时,截获一种天牛,经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检室鉴定为四带刺尾虎天牛[Placosternus difficilis(Chevrolat,1862)]。该种天牛分布于西印度,墨西哥北部,洪都拉斯,古巴,巴哈马群岛,美国的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佛罗里达。寄主为金合欢属,牧豆树属,猴耳环属,悬铃木属,柑橘属,银合欢属植物。生活习性: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从2月到11月,成虫日夜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8月11日,深圳蛇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对一批美国进境长叶松木进行检疫时发现虫样,经深圳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物检疫人员鉴定,确定其为结节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nodosus Fabricius 1775),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该有害生物。结节长角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长角天牛  相似文献   

19.
荔枝龟背天牛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标勋 《植物医生》1997,10(1):17-17
荔枝龟背天牛的防治方法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龟背天牛又名荔枝天牛,俗称“牛角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华南各荔枝产区。我县同海南岛中心山地,常见有发生,据调查:为害的果园,发生为害株率为9~10%,严重的15%左右,为害程度1...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湿地松上松褐天牛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地松上松褐天牛幼虫、成虫分布型都为聚集分布。松褐天牛蛀入孔、羽化孔分布与树高有关,在(5.1±2-3)m的树干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最多,羽化数量最多的部位在(5.3±2.3)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