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夏北方高温干旱天气多,拱棚黄瓜、茄子、豆角上的螨虫为害特别严重,菜农已经用了好几种杀螨剂,还是治不了,螨虫抗药性增加。遭受螨虫危害的黄瓜、茄子受害植株嫩叶发黄卷曲,叶背面有油质光泽,叶片皱缩(如图),危害严重时叶片黄花脱落。药剂选择需虫卵兼杀。可使用240g/L螺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有读者打电话反映,他们种的露天茄子出现烂脖子的毛病,开始出现大面积死亡,有的地块,这种"烂脖子"病年年发生,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针对菜农反映的情况,我们对个别地块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菜农反映的这种现象在多年种植茄子的地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该病发病特点,主要危害茄子根部和茎基部,发病后从茎基部开始腐烂,逐渐萎缩,变细,菜农形象地称  相似文献   

3.
据菜农反映,新采收的茄子种子马上用于育苗时,出苗缓慢、幼苗参差不齐、出苗率低,即存在一定的休眠现象.生产上常常造成种子的大量浪费,或延误农时,给菜农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引起的菜农和种子经销商之间的纠纷也屡见不鲜.为此,笔者选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几个茄子品种,进行破除茄子种子休眠技术的研究,为休眠茄子种子检验和育苗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多地玉米田遭受黏虫和二点委夜蛾侵害。同时,部分玉米田发生了罕见的甜菜夜蛾危害。现将这三种害虫的识别特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有针对性地除治。三种害虫的危害特点黏虫黏虫主要以幼虫咬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  相似文献   

5.
<正>瓜实蝇(图1)是丝瓜、苦瓜、甜瓜等瓜类蔬菜上最为瓜农烦恼的虫子,危害也具有隐蔽性,外表看起来蛮好的瓜果,不小心被瓜实蝇叮了一个针别大小眼(图2),可瓜里面却早已闹腾开了,一堆的蛆虫(图3),严重里全瓜腐烂变臭,造成大量落瓜,这样的瓜即使果肉看起来还好好的,但瓜味苦涩,不能食用了。防止瓜实蝇危害瓜类蔬菜,目前最好的办法是诱杀,其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6.
<正>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是瓜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以7~9月危害最重,主要危害葫芦科的西瓜、苦瓜、黄瓜及番茄、茄子等多种作物。瓜绢螟以幼虫啃食嫩梢、嫩叶,造成叶片穿孔或缺刻,还能取食瓜  相似文献   

7.
正近段时间高温,菜农反映所种的蕹菜叶面起了"黄泡",在市场上特别不好卖,影响商品性。原来是蕹菜白锈病在作怪(图1)。该病发生比较普遍,一般在多雨、湿度大的月份为害比较严重,轻者发病率10%~20%,重者达30%~40%。叶片发病:在叶子正面长有淡黄绿色至黄色的斑点(图2),后扩大,边缘不明显,逐渐变褐,呈畸形隆起状(图3),菜农称之为"黄疱"。叶背出现白色隆起的疱斑(图4),近圆形或椭圆形至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济阳、商河、莘县的一些瓜农打电话反映,他们的大棚黄瓜出现了严重卷叶症状,个别叶片僵硬变厚,有的叶片还油光发亮。瓜农按照病毒病喷药防治多次,也不见好转。为弄明白原因,我们实地进行了调查,发现瓜农反应的这种黄瓜卷叶现象,是茶黄螨造成的危害,个别大棚黄瓜危害还相当严重。遭受茶黄螨危害的黄瓜叶片症状容易与黄瓜的某些生理性病害或病毒性病害混淆,以致延误最佳防治时机。茶黄螨有强烈的趋嫩性,也有"嫩叶螨"之称。成螨和幼螨会集中在黄瓜幼嫩部分刺吸危害,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并且具有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僵硬变  相似文献   

9.
<正>细菌性青枯病,是辣椒、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上普发、重发、多发的严重病害之一,近些年随着栽培方式的不断变化,其危害逐渐加重,毁灭性的菜园并不鲜见,菜农朋友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应对。一、病症与辨诊茄果类蔬菜植株染病,初期不出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入开花期或结果始期才出现症状。病株初期只有顶部少数枝叶凋萎,零星叶片变浅绿色。天气晴好时,病株部分枝叶  相似文献   

10.
<正>柑橘恶性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恶性橘啮跳甲、恶性叶虫、黑叶跳虫、黑蚤虫、黄滑牛、黄滑虫、黄花懒虫等。仅危害柑橘类,春梢受害最重。一、为害特点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新芽(图1)、嫩叶(图2)、花蕾(图3)。成虫常聚集于嫩梢取食叶片,并分泌黏液,排泄粪便污染嫩叶,使叶变得焦枯而萎缩脱落。芽、叶被食后成残缺,花蕾受害后干枯,幼果(图4)常被咬成大而多的缺刻,变黑  相似文献   

11.
<正>黏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特性的"暴发性"害虫,极易在局部区域暴发成灾。以二代幼虫在玉米苗期为害,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造成缺苗断垄;若玉米刚出苗时遭到黏虫为害,会造成全田无苗,为害极大。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田间害虫发生动态,在幼虫发生低龄期及时防治,减小危害。一、危害特点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  相似文献   

12.
<正>黏虫又称五色虫、剃枝虫、行军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具有迁飞性、杂食性、暴发性,是全国性重大农业害虫。在我国谷子产区普遍发生,除谷子外可食害百余种植物,主要以幼虫危害谷子叶片,咬食成缺刻,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啃食干净,仅留叶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黏虫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春季由南方向北逐渐迁移危害,秋季又由  相似文献   

13.
<正>四季豆疫病有2种,一种为细菌性疫病,另一种为真菌性疫病,分别由2种病原菌造成,发病症状有相似之处,但防治方法不同,生产中不少菜农因不能准确识别而造成防控不力、病害流行,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2种疫病的症状区别和发病因素,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供菜农参考。一、发病症状1.真菌性疫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和豆荚。茎基部发病,呈暗绿色水浸状,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展缢缩变褐色,茎基部以上折倒枯死。叶片染病,表面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圆形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笔者不经意间走进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合作社的大棚里,发现不少辣椒植株上有一层白色的东西,颇为壮观,仔细一看,竟是目前国内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从目前报道的情况看,该虫一旦发生,防治较为困难,且由于其扩散快、寄主范围广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任其自然发展,将对该区蔬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该虫在蔬菜上除发现危害辣椒(图1)外,还可危害南瓜、冬瓜、丝瓜、苦瓜、茄子、番  相似文献   

15.
1.杀螨剂:是专门用来防治植食性螨类的药剂,只对螨类有效,而对害虫无效。危害蔬菜的害螨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等三种叶螨,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豆叶螨主要危害豆类;神泽氏叶螨主要危害茄子、辣椒、豆类、丝瓜等;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主要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芹菜、白菜等;土耳其斯坦叶蝎主要危害豆类、马铃薯、茄子、萝卜等;番茄瘿螨主要危害茄果类蔬菜;刺足根螨主要危害韭菜、韭黄、葱类、百合等;腐嗜酪螨危害保护地的瓜类、茄果类蔬菜。成螨和若螨均可造成为害,多在植株叶背(下部)、嫩芽、嫩叶、幼果、花朵或根部为害。受害植株叶片褪绿为黄白色斑点,重脱落或叶片向背面卷曲(易被误认为病毒病),或落花落果、果实开裂(茄子),甚至会造成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16.
青枯病是危害辣椒、西红柿、马铃薯、茄子等常见的茄科蔬菜,是茄科蔬菜上常发生且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其具有"迷惑性"——植株早晚正常,中午萎蔫,且病害发展速度快,如不及时正确诊断病症对症下药,容易造成茄科蔬菜减产甚至绝收。总结了沿海地区茄科蔬菜植株青枯病的发病规律、症状特点的识别及综合防治要点,以供菜农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白粉病是夏季瓜果蔬菜上主要病害之一。夏季由于高温、闷湿、施肥不当、植株徒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等造成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在植株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对果实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白粉病在江苏南通地区蔬菜上主要危害瓜类(黄瓜、菜瓜、甜瓜、西葫芦等)、豆类(豇豆)、茄子等,6、7月份是瓜类尤其是黄瓜、菜瓜、西甜瓜白粉病的发病盛期,易造成瓜果蔬菜病害蔓延,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近期白  相似文献   

18.
紫外辐射增强对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忠  柯俊祥  叶葆瑄 《种子》2012,31(8):76-79
以茄子品种"金山长茄"为材料,对茄子种子和幼苗进行人工紫外辐射(UV-B)增强处理,研究其对茄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茄子在UV-B增强处理后,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种子发芽率下降,幼苗成活率降低,子叶叶片皱缩、生长缓慢,失绿,真叶出现的时间延长;这些危害随处理时间加长而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由于长期阴雨和暴雨天气,各地反映茄子绵疫病危害严重,在蔬菜生产基地今年该病发生明显早且重于往年,发病率一般达30%~40%,严重的达70%~90%,给菜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历年发生情况看,7~9月高温多雨季节,也有利于盛果期的茄子发病,尤其是在连阴雨、天气闷热,绵疫病发病早且重,更需引起注意。重发原因。(1)气候因素。2016年4月至7月雨日多、降雨量大,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天气,日照明显比往年减少时,特别是处  相似文献   

20.
了解菊花的株高和叶形等性状的遗传特点可以为菊花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性状差异显著的切花菊品种‘Q1-81’和‘蒙白’进行正反交,得到F1分离群体,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株高和叶形相关的7个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 7个性状在正反交杂交后代中均出现超亲个体且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2)叶片宽度、最深缺刻深度、株高、节间长度和节间数的表型值在正反交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而叶片长度和缺刻数正反交后代间无显著差异。(3)正交中,叶片长度符合B-1模型,最深缺刻深度和缺刻数符合A-1模型;反交中,株高符合B-1模型,最深缺刻深度和节间长度符合B-3模型,缺刻数符合B-4模型;叶片宽度和节间数等其他性状均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初步明确菊花正反交株高和叶形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主基因效应,对菊花的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