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正>记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近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一行赴海南白沙综合试验站各示范基地调研害虫(螨)发生危害与防治状况、品种抗虫性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了木薯害虫防控技术措施和进行了实地技术指导。在白沙,专家组一行先后调研了白沙"木薯食用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基地"、"木薯新品系示范基地"及"木薯高产种植示范基地"等基地,详细了解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木薯害虫(螨)发生为害情况和田间木薯种质资源的抗螨性现状,有效支撑和服务我国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近日,该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害虫防治岗位专家陈青博士及其团队成员,先后对广西武鸣综合试验站的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和间套作试验基地,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薯研究所木薯种质资源圃的害虫(螨)发生与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3.
正从5月3日下午在团中央机关礼堂隆重举行的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上传来喜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陆宴辉博士喜获本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也是全国农业科研系统今年唯一一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陆宴辉博士理想信念坚定,长期扎根在华北与新疆农业生产一线,在棉花害虫生物学及其防控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获悉,为提高果蔬实蝇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水平,该中心于5月7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办了"果蔬实蝇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班上,云南农业大学肖春教授、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季清蛾教授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牛长缨教授就果实蝇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点以及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农学会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几种热带瓜菜重要害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评价。热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害虫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重庆市种子管理站获悉,为提升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总体水平,促进昆虫信息素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推进"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全国农技中心于日前在辽宁沈阳举办"昆虫信息素防治水稻螟虫应用技术培训班"。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赵中华推广研究员、郭荣推广研究员、辽宁省植保站朴春树站长出席开班仪式。培训会上,宁波纽康生物技术公司杜永均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7.
<正>为切实做好2015年全省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飞机防治工作,协调解决全省桑蚕、野外养蜂等养殖区与飞机施药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山东省政府森林防火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于2015年4月14日在济南召开了"桑蚕等养殖区飞机施药防治重大林业食叶害虫座谈会"。会议通报了全省2014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和2015年飞防计划情况。与会人员纷纷交流发言,研究讨论了解决桑蚕、野外养蜂等养殖区与  相似文献   

8.
<正>据悉,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国际生物防治组织联合组织的"昆虫生态与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技术培训班"在中国北京和越南河内成功举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邱德文副所长致欢迎辞并作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报告。本次培训主题为"农业集约化发展背景下农作物害虫生态控制",介绍了在亚洲集约化农业发展背景下昆虫生态学与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概念、方法与进展,为在亚洲独特又快速变化的农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从四川省农科院获悉,7月21~24日,该院植保所刘旭副所长,周小刚副研究员和肖筠副研究员分别承担的"四川烟田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四川省烟田杂草的调查、演替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和"四川省烟草有害生物馆藏标本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在张家港市举办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暨新型测报工具应用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会议围绕"绿色"与"智慧"两个主题开展了交流与讨论。与会代表交流了水稻绿色防控新技术及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智能虫情测报灯等智能监测工具应用情况。各项新技术在应用中都体现了前瞻性,基于性诱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科学种养》2010,(10):1-1
<正>农业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中晚稻病虫防控现场会上,针对日趋严峻的病虫害发生态势,全面部署病虫防控工作,提出了今年中晚稻病虫害防控目标:确保"两迁"害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纹枯病、稻瘟病等流行性病害不大面积扩散危害,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危害损失,确保单个病虫危害损失率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促进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重大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切实降低稻田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重大害虫的控害效果和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助力"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近日,由全国农技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办、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水稻重大害虫诱控技术培训班"在吉林省延吉市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强化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于近日在吉林省敦化召开。开班仪式前,参会领导、专家及各省市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位于敦化市鸿发现代生态农场的生物食诱剂防控大  相似文献   

14.
<正>农药的发明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天敌消亡、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对人们健康的危害等问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本世纪初以来开展了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喜获成果。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玉烛主持,他说,在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规划广西种植业结构,提升广西木薯产业的竞争力,笔者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0、2011、2012、2013年广西88个县区的木薯种植空间分布状态、集聚态势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布局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广西木薯种植有向南部转移的趋势,南北分异显现,2013年广西木薯种植形成了"龙州—富川"分异线,形成了"三足鼎立"态势;广西木薯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且地理集聚现象呈现由减弱到逐步增强态势;Moran散点图的分析结果显示,HH类型和LL类型的区域较多,且HH集聚区内研究单元的个体差异较大;LISA集聚图表明,广西木薯种植在局部范围内存在扩散效应,并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集聚分布格局;自然资源、本地木薯加工厂的能力、比较效益、外出务工劳动人数、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空间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得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空间相关性,为木薯种植业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已知的农林害虫有1000余种,其中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的达九十余种之多,按其主要为害部位及特点可分为4类: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种实害虫和地下害虫。笔者总结多年来的虫害防控经验,结合4类害虫的为害特点,因类施策,防控效果事半功倍。现将农林害虫分类防控措施进行介绍,供生产中参考。一、食叶害虫1.主要种类(1)半翅目。主要有:蝽类。(2)同翅目。主要有:介壳虫、蚜虫、蜡蝉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机理,揭示其种群扩散蔓延机制,本研究开展了卵高温胁迫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研究。将木薯单爪螨卵在梯度高温(30、33、36、39、42℃)人工气候箱中处理不同时间(0.5、1、2、4、8、16、24 h)后置于室温(25℃)下饲养,观察其卵孵化率、发育历期、后代性比(雌性百分率)及后代成螨寿命。结果表明:卵高温处理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的发育与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木薯单爪螨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卵孵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与后代雌成螨寿命显著下降。温度越高,对木薯单爪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越显著,尤其对卵和幼螨的发育;卵经42℃高温处理2 h以上(包括2 h)后在25℃下均不能孵化和完成任何发育历期;42℃高温1 h为木薯单爪螨卵热最敏感时间。因此,卵高温胁迫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从而可能影响木薯单爪螨种群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木薯单爪螨扩散蔓延范围及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制定中国针对木薯单爪螨的检疫政策和防控措施,以防其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陶氏益农与美国Donald Danforth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签署了"转基因抗病木薯中基因表达技术"的非排他性技术转让协议。该技术由美国Scripps研究机构开发,陶氏益农获得了独家授权。目前,Danforth集团正开发抗花叶病毒及褐条纹病木薯品种,陶氏在2010年初加入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通报,日前由该所组织的茶树害虫诱控技术现场会暨浙江省茶产业转化工程"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课题2014年工作会议在浙江松阳召开。来自课题实施县(市、区)的茶叶主管部门、茶企及课题参加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观摩了松阳县新兴镇大木山和西坪街道阳溪茶场2个核心示范基地的茶树害虫诱控技术应用现场,听取了课题主持人就课题实施情况的汇报和对松阳县茶树害虫诱控技术应用经验的介绍,并交流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就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木薯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植物。近日,国家973计划项目"重要热带作物木薯品种改良的基础研究"在海口通过课题验收。项目完成木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种两个全基因组测序,覆盖基因区遗传密码的95%,发现2.8万余个共有基因模型,以及栽培与野生种中特有的基因。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首次揭示了栽培木薯高光效、光合产物运输及淀粉高效积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