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长积累量,提高粒重,培育高光效群体。通过下面的技术措施,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产春玉米群体库及源库流的综合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不同密度和氮用量条件下研究了春玉米群体高产和超高产(12750-16000kg.hm^-2)群体库及源库流综合调控措施。试验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设3,6,9,12万株.hm^-24个种密度和0,180,360,540kg.hm^-24个氮素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可反映群体的库数量和质量,粒叶比可反映群体源与群体库的数量关系;对于以高密度和高肥为水为基础的高产和超高产群体,提高群体粒数可同时克服库物流对产量的限制,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而提高群体粒数的关键是减少籽粒败育;粒叶比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通过增加密度来扩库的同时,应适当降低源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3.
水稻单本植栽培法的群体结构及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少基本苗”形成的水稻多蘖苗单本植技术,能充分发挥稻株自身的生长能力,大幅度延长了稻株的分蘖天数,使有效分蘖天数增加,减少了无效分蘖天数,提高了“蘖穗调节率”,是一个高分蘖力,高成穗率,高蘖穗率的高产群体,在抽穗期使与伸长节相关的绿叶数持续时间长,粒叶比,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得以提高,延长了群体叶面积功能期,形成了一个高光效群体,提高了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而高产。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控制作物群体质量的基础上,对水稻进行精确诊断与管理相结合的一项现代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为了构建水稻在抽穗至成熟期形成高光效群体,运用定量施肥调控技术,对水稻各部器官的生长作定量定向管理,达到控制群体、培壮个体、提高积累,最终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而获得高产。该项技术具有高产、优质、省工、节本、减药、控病的优势。2008年嵩明县严格按照昆明市植保站的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控病增产技术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5.
油菜群体净同化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净同化率是衡量油菜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油菜产量是由群体生长状况决定的 ,油菜高产群体净同化率的变化规律是油菜高产栽培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 ,各生育阶段群体净同化率变化与个体相似 ,越冬期最低 ,越冬前后各有 1个高峰期 ,但个体净同化率的峰值越冬后显著高于越冬前 ;而群体的净同化率越冬前后高峰峰值基本一致 ,且延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棉花调控技术是棉花生产中最传统的技术措施。新疆早熟棉区,在匀苗密植的基础上,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并通过人工整枝、水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塑造丰产株型和合理的群体结构,形成田间高光效群体长相,提高内围铃的比重和素质,是获得棉花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尤其在宽膜栽培条件下,棉株生育进程加快,棉田群体加大,科学调控棉花群体结构对促进高产优质极其重要。常用的群体调控技术包括人工整枝和化学调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2011年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永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齡模式与作物群体质量调控的基础上,集成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而形成的新技术;在理论上,它以高产群体发展的指标?值为依据,通过叶龄诊断,对各器官的生长作定时、定向、定量调控,促进有效高效生长,控制无效低效生长,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黄钢  汤永禄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44-1048
以连续四年小区试验和多年多点同田大区对比试验为基础,分析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精量露播栽培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早发生长优势、根系生长优势和持续生长优势,这三大生长优势显著提高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形成了构建高光效能的高产群体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叶龄期追施N、K穗肥对中粳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粳稻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追施N、K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倒3叶追施N肥产量最高,各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倒4叶期追施K肥产量最高,各追肥处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2)倒3叶期追施N肥显著提高穗粒数,而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较小;倒4叶期追施K肥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而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穗肥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并能提高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提高粒叶比,协调群体源库关系,塑造抗倒株型,提高抽穗到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棉田高光效群体生态结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田群体生态结构的好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一般高产棉田在相同的群体条件下,仅放宽行距缩小株距,便可收到增产增质的效果。这是由于推迟了封行期,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所致。高产优质棉田要具备亩铃多、铃重大、僵烂铃少、霜黄花率低的特点。因此,增加亩铃数、提高铃重、减少僵烂铃和霜黄花,便是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产量高低,直接受制于源库建立及相互关系的影响,实践中建立适宜的密度和合理的群体有利于改善水稻的生长特性,在空间上创造良好的产量结构.本研究旨在通过杂交粳稻稀植化群体质量栽培途径调控群体质量,既有利于发挥大穗"强库"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植株抽穗前的干物质积累量,实现壮秆大穗、增重高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种子处理、单粒精播、中后期科学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提高群体质量,是花生高产再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并结合大面积生产调查,初步明确了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稻高产的原因及形成特点.该地区之所以高产,除较特殊的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热量等,高产的形成以其拥有较大的生长群体和较高的有效群体及总颖花量所致.  相似文献   

14.
弱筋小麦宁麦9号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密肥试验,分析优质高产、优质、高产3种群体的差异,探讨弱筋小麦单产6 000 kg·hm-2左右的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中强筋小麦相比,弱筋小麦栽培采取"适度增密,适量减氮,施氮前移"措施,能较好地协调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通过6种种植密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和高密化控措施对棉花群体进行株型对比试验,探索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最佳群体结构和株型模式。结果表明,密度由4.5万~6.0万株/hm~2(稀高大)增加到10.5万株/hm~2(密矮小),单位面积成铃数增加30.2%~38.5%,皮棉产量提高24.7%~33.5%。增产机制主要表现为10.5万~12.0万株/hm2比4.5万株/hm~2,在7叶期单位面积叶片数增加95.1%~127.6%,叶面积增大65.0%~93.8%;16叶期棉株下部光照强度平均高出99.1%~113.9%;单位面积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光合产量分别高出41.3%~79.2%、11.1%~33.3%;1、2节最佳铃位成铃率平均提高86.8%~106.7%;经济系数提高12.8%~17.4%。表明密矮小群体株型结构能够塑造一个大群体、小个体、短枝、小叶、高光效的群体株型,是适合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栽培模式和有效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六项指标,通过试验、示范总结,明确了以良种、移栽地膜棉为基础,以扩行降密、增肥后移、化控综防为主要手段的棉花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总被引:251,自引:18,他引:251  
 本文从水稻栽培学角度提出了高产群体质量这一新的理论问题。重点论述了水稻抽穗后物质生产量、群体总颖花量、粒叶比、有效及高效LAI、平均茎鞘重、颖花根活量以及有效分蘖率等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分别分析了它们在群体质量上的意义,并在有些方面初步指明了作为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的数量范围。文章还阐述了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六项指标,通过试验,示范总结,明确了以良种,移栽地膜棉为基础,以扩行降密,增肥后移,化控综防为主要手段的棉花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高产水稻的群体特征入手,分析超高产水稻群体应在保证适量有效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成穗率、构建抽穗至成熟期具有较高绿叶面积和发达根系的高光效群体,提出“壮秧、扩行、调肥、水控”等综合配套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淮北地区小麦不同播种量对稻田套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得出该地区地力上等田,稻田套小麦的适宜播种量为225kg/hm2、在此播种条件下易获得较好的群体质量和较高的产量。播量过低,基本苗少,成穗数不足,不易获得高产;播量过大,群体质量下降,也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