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要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这对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过去,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层次低、不规范、无保障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土地的健康流转。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必须合理利用。如何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
曾霞 《山东农业》2003,(11):51-51
近年来,郓城县在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对优化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到2003年7月,全县已有210个行政村的11338公顷土地使用权发生流转,涉及农户7316家。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包括出租、转包等。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农村土地流转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为加快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郓城县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大城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家祥 《云南农业》2002,(11):25-25
我县于1999年全面完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并向农户发放了“土地经营权证书”,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分工分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在资源配置上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方面,一些农户从事非农产业且有较高的收入,无力继续经营承包土地,但又不愿放弃承包权,以致出现了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另一方面,一些以务农为主的农户,因承包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目前,农村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虽然逐渐弱化,但仍然是保证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基础。试图通过对现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进行改进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56-257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但如何规范流转,让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较大的难题。以德化县葛坑镇为例,提出土地流转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4,(2):4-6
“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贯政策精神的进一步明确和重申,这既是对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对保护农民权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土地延包任务的基本完成,为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抓紧建立起承包土地的流转机制,要深刻认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明确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趋明显,土地资源出现短缺,部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一、土地流转的现状我县人口71.1万人,农户数15.6万户,总耕地面积7万多公顷,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县土地流转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在目前农村,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在土地管理制度中,搞好土地流转,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自婷 《河南农业》2011,(12):13-13
今年以来。民权县县委、县政府在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两不变”原则(即“保留原有分地人口不变,保留原有耕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立足于整合土地资源,提高产出效益,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的互换并地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1土地流转的现状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口外出,特别是库区大量人口外迁,大量田地、荒山、水域被闲置,存在土地相对过剩,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土地集约化经营,就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但土地流转在农村参差不齐,究其原因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陈继东 《云南农业》2001,(10):25-25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并得到有效利用.1998年,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政策的贯彻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让农民"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促使农民增加对土地的长期性投入,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强化了对耕地的保护,防止耕地的流失,杜绝基层干部在土地调整中的侵权行为.中办(1997)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规定:在承包期内提倡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人口增减与土地的矛盾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开发新的农业资源等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15.
<正>日前,重庆市工商局出台的一份服务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  相似文献   

16.
一、摸清现状,分析土地流转特点 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规范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土地流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土地流转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10,(4):7-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反映了农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需要,是联结承包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渠道和纽带。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法律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流转前提。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我国农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注重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多措并举破解农村土地流转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和我国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指出二者互为条件又相互制约,并基于对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的农户土地承包以“均田制”和“分田制”为主。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年来,90%左右的农户进行了调田,自发转包和转让趋于活跃,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主要形式有:“两田制”、“调换”、“股份”、“开发”、“租赁”、“反包”等经营方式。土地流转中尚存在抛荒、半抛荒,转包、转让手续不全,制度不规范,违背政策等现象。当前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建立健全以转让、转包、局部性调整、租赁、拍卖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