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我市香蕉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重、对产量影响大的香蕉褐缘灰斑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及综防技术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病程度与气温雨量密切相关:1—4月属轻度发病,5月病情回升,6—7月进入发病盛期,8—10月达到发病高峰期.2、现有栽培的当家品种一台湾蕉和天宝蕉均属易感品种.3、防治上需采取农业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香蕉叶斑病是属真菌性病害,我省闽南香蕉产区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三种.褐缘灰斑病:先是叶面或叶背出现淡褐色条纹,沿叶脉纵向扩展为圆形斑或长条斑,暗褐色至黑色,后期条斑周缘呈褐色,中央灰白色,长有稀疏的灰白色雾状物,病斑大量发生时,会出现全叶枯死,挂果株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3.
“敌力脱”防治香蕉叶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斑病是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普遍。叶斑病包括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褐缘灰纹病病原是香尾孢(Cercosporamusaezimm),灰纹病原为香蕉暗比抱[Cordanamusae(zimm)horn],煤纹病原为簇生长蠕泡[Heiminthosporlumtorulosum(syd)Ashbyl。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丛梗抱目,暗梗泡科。其病菌主要侵害香蕉的中、老龄叶片,后再向嫩叶及心叶发展,发病部位一般从叶缘开始,渐向中脉内延,也有的见于叶面,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整株叶片枯死。发病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始见新病斑,6月下旬7至下旬而多,传染迅速,8月…  相似文献   

4.
高抗大豆灰斑病品种合丰29号的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郭泰,张荣昌,齐宁,刘忠堂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和销售价格。而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根本措施是育成和推广抗病品种。合丰2...  相似文献   

5.
由Mycoshaerella musicola Leaeh ex Mulder (Cercospora musaeZimm)引起的香蕉褐缘灰斑病,目前在向风群岛和其它几个主要生产香蕉的国家,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叙述了用香蕉褐缘灰斑病菌(Cercospora musae)的分生孢子检查其对杀菌剂的耐药性是一种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避免发生与其它Mycosphaerella spp的子囊孢子相混.到目前为止,向风群岛以5ppm苯来特还没有发现任何病菌产生耐药性.但在叶片上聚集的Mycosphaerella musea (Speg.)Syd,往往有耐药性.现在向风群岛正在推广杀真菌剂交替施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Banana Sigatoka Leaf Spot Diseas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受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病,10~11月危害达到高峰值;不同地理环境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东部地区(11.81)>中南部地区(10.40)>西部地区(7.94),但危害的基本规律是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先发病,且发病程度比高海拔地区严重,病情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的核酸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种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1个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菌株中,来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的10个菌株为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而白沙菌株既不是M.fijiensis,也不是M.musicola,其Mycosphaerella种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将这些菌株区别为2类,支持PCR鉴定结果。本研究的鉴定结果对指导海南综合治理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的实践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热带作物学报》2007,28(3):F0002
课题组长:谢艺贤副研究员。成员:张欣博士,蒲金基助研,漆艳香助研和张辉强实验师。研究方向:热带果树病害及对橡胶根病、橡胶棒孢霉落叶病等。研究工作:对香蕉枯萎病、黑星病、褐缘灰斑病、橡胶根病、棒孢霉落叶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到病原学、病原菌种群遗传学  相似文献   

9.
柯月华 《福建热作科技》2001,26(1):41-42,45
香蕉是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漳州及芗城区为我省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香蕉生产以其速生快长、丰产、稳产、效益高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主栽品种为台湾北蕉和天宝蕉(占80%以上),品种较为单一。 红皮蕉在我区栽培已有十年,经几年的栽培观察,市场销售调查及品质测定,该品种产量中等、稳产、抗逆性较强、果实大,成熟果实色泽美观独特,果肉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看好。因此,我们认为该品种可作为保健水果和品种多样化来适度推广,以丰富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香蕉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大豆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主要介绍了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等,并提出对该病进行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合丰33号大豆的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泰  齐要 《大豆科技》1994,(6):20-20
合丰33号大豆的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郭泰,齐宁,张荣昌,商柏廷(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合丰33号品种,是抗灰斑病兼抗病毒病的品种。大豆灰斑病、病毒病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生产上的两大主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大豆灰斑病在大豆叶、茎、荚、子实...  相似文献   

12.
香蕉叶斑病 (香蕉黄条叶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 )是香蕉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 ,在华南香蕉种植区广泛流行 ,受害面积常占片总面积的 2 0 - 4 0 %,严重时达80 %以上 ,严重影响蕉株的光合作用 ,产量大减 ,品质下降。本试验探讨 43%大生富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一、供试作物 ,防治对象和供试药剂1.供试作物 ,漳选一号香蕉 ( 99年4月 2 0日种植 )2 .防治对象 ;香蕉叶斑病3.供试药剂 :43%大生富悬浮剂 ,美国罗门哈斯生产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日本生产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河北辛集生产二、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 :1999年 …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的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能单独引起香蕉嫩叶的坏死反应的4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菌株在PDA 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缓慢、呈圆形白色突起、分生孢子到棍棒形,有隔膜和明显孢痕。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的DNA-ITS序列,证实了目前引起海南省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斐济球腔菌Moslarerell.fijiensis。根据Genbank上的相关序列,设计了专门检测鉴定Mfirsis的特异性引物 PFijFl∶5'CCTTTGTGAACCACAACT3';PfijR1∶5'TCCGAAGCGAATTGAAAA3',可用于香蕉褐缘灰斑病M. fijisis的分子鉴定及其辅助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蕉叶班病是我区香蕉上为害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蕉果的产量和质量。叶斑病病原苗上要有尾孢属(Ceroosporamusac)、小窦氏霉(Deightoniellatorulosa)、暗双孢零(Cordanamusae)和大茎点霉(Macroplomamusae)等4种真菌。这些病菌都引起枯叶、早衰、穗小和减产,果实失去商品价值。产区蕉农试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等常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却未能控制病害的流行,为此,本站对几种新引进的杀菌剂进行防治试验,以筛选药效高的药剂,进行推广应用,控制购斑病的流行。现将1996年试验结果简介如下:材料和方法试验地…  相似文献   

15.
大豆抗灰斑病新抗源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抗灰斑病的抗源与感灰斑病的品种(品系)配制组合,选育出高抗灰斑病、广谱抗性好且抗8个生理小种的优良品系合交84-1081和合交87-1087。将此二品系用作杂交亲本,已获得一批杂种优势强、综合性状好、抗性好的品系,因而认为,合交84-1081、合交87-1087是抗灰斑病的优良新抗源。  相似文献   

16.
玉米灰斑病及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国辉 《玉米科学》2009,17(5):152-155
玉米灰斑病由尾孢菌引起。尾孢菌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上能够产生分生孢子。采用注射法可以进行人工接种,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条件下利于病害发生。参考玉米大、小斑病国家调查标准,提出9级标准记载植株灰斑病发病级别。研究表明,以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助以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国主要玉米种质中,仅有PB类群种质表现为抗灰斑病,四平头、旅大红骨、PA等类群种质多表现为感病。随着玉米灰斑病危害加重,应加强玉米灰斑病抗性基因发掘、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知识讲座第三讲大豆病虫害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在东北以大豆孢囊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危害较重,不仅影响大豆产量,而且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灰斑或咬成虫口豆,降低大豆品质。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紫斑病、褐纹病、轮纹病、根腐病、草地...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宋晓涛 《大豆科学》1997,16(1):21-27
通过在田间进行人工接种模拟自然发病流行的情况,确定大灰斑病发病为2级时是引进大豆减产的病情低限。采用了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生育期和病级单独及联合起来对单株产量,瘪荚率和百粒重影响的优化方程,同时建立了灰斑病对大豆田间群体产量损失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灰斑病对大豆类囊体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SO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灰斑病1号,7号小种侵染条件下,大豆类囊体膜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提出了灰斑病1号小种主要是使感病大豆品种叶肉细胞叶绿体膜蛋白受到损伤,然后使植发病。灰斑病7号小种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作用于细胞色素的表达上,使细胞色素不能合成,从而表现出感病反应。而抗病品种则无此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玉米灰斑病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禾、铁单、屯玉系列一些品种进行研究,界定玉米灰斑病对沈阳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灰斑病害级别为1级、3级和5级;导致玉米减产10%~50%,屯玉13和屯玉38损失达40%~50%;玉米灰斑病对玉米百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等产量特征有明显影响,对玉米穗行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