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莉  何军  李莉  潘红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44-15146
分析热量资源趋势变化,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服务。结果表明,阜新地区热量资源增加趋势明显。≥0℃初日趋势提前12d,间隔日数趋势增加17d,积温趋势增加396℃;≥10℃初日趋势提前7d,终日趋势后推9d,间隔日数趋势增加15d,积温趋势增加350℃;终霜日期趋势提前10d,初霜日期趋势后推12d,无霜期趋势延长23d。热量资源的增加,一方面对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改变农业措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使农业病虫越冬界限北移,虫源基数增加;热量增加也将导致土壤潜在蒸散增大,降水利用率减小,使农业生产环境恶化,旱地农业、灌溉农业受到威胁。可以说气候变暖热量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2.
气候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规范经济活动时必须考虑问题之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否则,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破坏气候资源的,甚至诱发气候灾害。本文分析了1971~2000年、1981~2010年集贤县热量资源的对比变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兰晓波  方锋  杨晓玲  殷玉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72-16274,16349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9~2010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河西走廊东部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34℃/10a,较我国大部分地区更为显著,且与各热量资源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气候变暖使得河西走廊东部稳定通过10、0℃积温显著升高,且稳定通过10、0℃积温的起始日期提前、终止日期延后,使得稳定通过10、0℃积温的持续天数显著增加,特别是0℃积温终止日期延后比起始日期提前更显著。[结论]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当地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28-231
利用1961—2018年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共和地区春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37℃/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升温趋势。春小麦生长季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也呈极显著增温趋势,近58年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分别增加418.0、449.8、568.2℃·d,且2000年以后热量资源增加更显著。春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从1991年开始,突变后平均气温较突变前升高了1.2℃。春小麦生长季气温稳定通过0、5℃积温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3和1994年,气温稳定通过10℃积温的突变时间为1988年。  相似文献   

6.
1960—2009年新民市热量资源趋势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万军  高淑新  曹东辉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87-13288,13303
在充分掌握热量资源的情况下,应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在Excel程序支持下分析1960~2009年新民市热量资源。结果表明:1960~2009年,新民市年平均气温趋势升高1.9℃,气候跃变点在1988年,跃变前后气温平均升高1.2℃;冬半年是气温趋势升高的主体,相当于夏半年的1倍。气温的升高使总热量趋势增加318.0℃,1990年之后平均增加约200.0℃。热量资源在一茬有余两莅不足的状态下,可考虑利用早春和晚秋的热量资源在设施农业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7.
方宝姗 《河南农业》2016,(29):37-39
热量资源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所必须的资源,是植物生活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之一,而各种作物或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其需水量差异较大.因此,自然环境下植物对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的需求估算更复杂,其重要性也更大.利用内蒙古东乌旗近30 a的气象资料分析温度与降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为东乌旗的牧业生产提供指导,为公众活动提供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8.
9.
采用陕西关中40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陕西粮食主产区关中的热量资源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稳定通过0℃、15℃积温都是增加的趋势,稳定通过10℃积温关中的东部、西部和南部地区是增加的趋势。秋粮生长季节平均气温大部分为上升趋势,东北和北部为下降趋势,下降的幅度为-0.0--0.2℃/10a;平均最高气温是增加的趋势,气温增高有利于加速秋粮的生育进程,平均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是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为-0.4--0.6℃/10a。夏粮生长季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关中地区都是下降的趋势,气温的下降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高产。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59-2008年宁波市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波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气温升高明显;21世纪终霜日提前,初霜日推迟,无霜期呈延长趋势;90年代后期起,稳定≥10℃的活动积温也逐年增加。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产量波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克山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05年的气温、有效积温、霜期等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采用气象学的方法,分析了克山县热量条件变化情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隋景跃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32-9734
[目的]分析掌握朝阳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一元线性拟合渐近线在Excel程序中解析出热量资源要素增加幅度。[结果]朝阳地区3个气候区变暖幅度存在差异,50年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9 ℃,≥10 ℃积温增加330 ℃ 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6 ℃,≥10 ℃积温增加210 ℃ 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8 ℃,≥10 ℃积温增加200 ℃。[结论]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对农业气象资源和灾害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13.
北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省北安市1959~2009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北安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北安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春季增温次之,则夏、秋季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从年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看,降水量略呈现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大小存在波动变化,有一个3-5年的变化周期,近10年平均降水量比50年平均减少39.9mm。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北安农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形成等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品种,适时提前播种等农业气象建议、措施,为北安农业生产顺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1—2018年英吉沙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依据应用气候学原理,分别对各站≥0、5、10、15、20℃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及积温进行了统计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144、127、151、208、116℃·d/10年,其中≥15℃的热量资源变幅最大;≥0℃初日平均提前1.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4.0 d/10年;≥5℃初日平均提前3.0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8.8 d/10年;≥10℃初日平均提前3.1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6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7 d/10年;≥15℃初日平均提前6.8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1.9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2 d/10年;≥20℃初日平均提前3.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4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1.8 d/10年;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廷后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瓦房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6):664-668
应用气候倾向率、有序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瓦房店地区196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瓦房店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 a升高0.201℃,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 a升高0.443℃;稳定通过0,10℃的活动积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10 a分别增加32.2,26.9℃.d。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降水增加,夏秋冬季减少。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气温突变在1985年,突变后气温升高0.7℃;降水量突变不明显;日照时数突变在1984年,突变后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81.2 h。  相似文献   

16.
朝阳地区近30a降水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朝阳地区近30 a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朝阳地区南部、北部年降水均呈上升趋势,南部地区气候倾向率为21.9 mm/10 a,北部为0.3 mm/10 a,上升趋势明显不同;南部地区各季节降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北部地区秋季呈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下降趋势;朝阳地区年代间降水差异显著。掌握降水时空变化趋势,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防灾减灾工程等提供决策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竟竟  于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02-4005
对河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农业气象灾害时序特征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受灾和成灾两个层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农业气象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其次是水灾,再次是冰雹和霜冻灾害,其中旱灾和水灾占到了80%以上,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均呈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表明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周期性规律研究是可行的;受灾与成灾的面积呈现出一定周期性波动,并且相应年份的农业气象灾害受(成)灾面积的灾损程度与粮食总产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为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及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跃宁  胡森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32-134,154
利用2016年4月—2017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和PM_(2.5)浓度等环境资料,采用二维散点图和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合肥市灰霾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是一年中灰霾小时频率最少的月份,为0.5%,之后逐渐上升至最高点12月的38.0%;月平均小时频率为14.4%。灰霾小时频率的日分布与能见度呈相反趋势,在15:00出现频率最低,为5.2%,05:00频率最高,为27.9%。灰霾日频率和小时频率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高和最低值均出现在12和7月,为61.3%和0,全年月均灰霾日8 d。能见度和灰霾的时间分布特征与PM_(2.5)浓度密切相关,能见度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灰霾频率则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灰霾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新疆玉米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为新疆玉米生产提高产量提供有效途径.[方法]收集新疆12个具有代表点的玉米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等一些气候资料.[结果]新疆绿洲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冬季为0,夏季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最大.南疆和东疆地区,包括吐一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边等地区,为全区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高值区,但玉米开花授粉时期温度过高,影响玉米授粉和灌浆.石河子和博乐等地其实际值比光温生产潜力估算值高.阿勒泰为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低值区.[结论]新疆发展玉米种植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尤其是在南疆等地,种植复播玉米或套种玉米,充分利用后期光温充足的特点,为新疆发展玉米生产提高产量提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辽宁省抚顺市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累积距平分析、M-K等方法,分析了抚顺市近50年降水的趋势、多时间尺度变化和降水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增加趋势;多时间尺度特征表现为18年左右和28~30年的年代际尺度以及2~3年、5年左右和10年左右周期的年际尺度;小量级降水日数趋势不显著,大量级降水日数上升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