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花的皮棉产量,是由铃数、铃重和衣分率三因素构成。其中,基础是铃数,关键是铃重。从我县近年“三桃”比例看,影响单位面积铃数和铃重的,主要是秋桃。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哪年秋桃比例大和铃重高,哪年棉花产量就比较高。对于地处赣北丘陵地区的瑞昌,争秋桃既有潜力,也是优势。更是近期内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总结棉花增产经验时,发现凡是高产单位的田块,秋桃比例都很大。为了论证丰城县棉花秋桃优势,笔者调查整理了现有资料,试想从三个方面谈点看法,与棉花科技工作者共同商讨。一、丰城棉区的气候条件丰城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处赣江中游。北纬27度42分至28度25分之间,属中亚热带  相似文献   

3.
在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以后,我家在红壤丘陵梯形地上植棉,连年获得高产。一九八二年植棉3.2亩,亩产皮棉244.7斤,总产783斤。八三年植棉2.4亩,在前期多雨、中后期久旱的特大灾年又获亩产皮棉265斤、总产636斤的可喜收成,单产比去年增加20.3斤,增产10.8%。回顾栽培经过,由于八三年天气很不正常,给棉花生产带来不少困难,一是前期暴雨多,气温低,保苗争蕾难,苗床死苗50%以上,现蕾至初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仍然继续大雨和暴雨,造成水肥碰头,棉株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到抑制,蕾花大量脱落,使至盛花期不盛花,中下部座桃少。二是中后期旱情严重,自7月16日转  相似文献   

4.
1抓秋桃的重要性从湖北棉区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看,在正常的情况下,单株伏前桃要占10%左右,是高产的前提;伏桃要占60%左右,是高产的基础;秋桃要占30%左右,是高产的保证。只有实现三桃齐结,才能夺取棉花高产。因此,在抓住了伏前桃和伏桃的基础上,再大抓秋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前期管理失着,或自然灾害的影响,“两伏”成桃较少,为了做到伏桃损失秋桃补,夺取高产可丰收的情况下,大抓秋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2抓秋桃的可能性棉花生育期长,8月20日现的蕾,9月15日开的花都是有效的。从8月15日算起,秋桃期有30天,如果天气很好…  相似文献   

5.
《江西棉花》2012,34(4):34
棉花结铃从时间上划分,8月15日以后结的铃为秋桃。这时候秋高气爽,光照足,虫害轻,只要技术措施到位,实现秋桃盖顶是能办到的。具体措施如下。1补施盖顶肥与喷施叶面肥相结合棉花伏前桃、伏桃坐得多,容易出现养分供应不足,造成秋桃脱落,为此,要追施盖顶肥和喷施叶面肥,2  相似文献   

6.
《江西棉花》2010,32(4):65-65
棉花中后期的精细管理,对确保棉花秋桃盖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九年以前,我县棉花生产一直处于不高不稳的状态,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用肥不当。表现在前期施得多,后期施得少,前期长得旺,后期衰得早,致使铃重下降,秋桃不能盖顶。一九七九年,我们普遍采用了“补施桃肥”的方法,大面积推广了后期“根外喷氮”,连喷二次,每亩每次用尿素1—2斤,虽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终因用量较少,增产幅度也较小。一九八○年我们在基本普及棉花后期根外喷氮的同时,全县搞了七个普施桃肥示范点,均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都增产一成以上。新洲垦殖场九千亩棉花,在八月中旬每亩撒施尿素15斤或浅施碳铵30斤,  相似文献   

8.
茶园机械化采茶的利用和推广,给茶叶生产带来又一次技术革新。但现在机采茶区的采制普遍还是按传统方法进行,使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下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实,机采的鲜叶综合质量比大批人工采摘的高,只要合理利用机采,杨长避短灵活掌握,就能更好发挥其优势。1.掌握适采期。这是保证鲜叶“匀度”的关键,因机采茶园芽梢抽发相对整齐,乌龙茶区春秋茶在芽消80%达到中开面,夏暑茶达60%时即可开采,避免因芽叶太嫩产量不高或太成熟影响品质。2.选择最佳时间。机采速度快,应利用一天当中的最佳时间内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9.
陕西棉花秋桃少的原因及对策张永红葛徽衍李泾民①陕西省棉花气象服务台714000据陕西省关中棉区中部的蒲城县和西部的泾阳县三桃资料分析,1980~1996年共17年间,蒲城县的秋桃平均只有1.0个,仅占三桃总量的11%,泾阳县秋桃平均为1.7个,占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省棉花生产,由于贯彻落实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调动了广大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各级加强了具体领导,加上天气较为有利,从目前来看,棉花长势喜人,普遍达到了全苗早发、早现蕾早座桃,为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闽粤之交,有900多年的茶叶栽制历史,是我国乌龙茶的主要产区之一。北部凤凰山区以盛产名茶著称。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屡获最佳奖项。如桂花香单丛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蜜兰香单丛荣获1997年第二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会特等奖,黄枝香单丛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在去年第三届“中茶杯”茶叶质量评比中,蜜兰香单丛、黄枝香草丛夺得全部两个特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茶特色经济,积极推广种植凤凰单丛、岭头单丛和黄枝香、…  相似文献   

12.
发挥两岸优势 振兴中华乌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两岸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也逐步发展。其中茶叶的生产技术和茶文化的交流特别令人瞩目。中华乌龙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主要产自闽台粤三省,是海峡两岸茶叶生产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点。本文从两岸茶叶市场展望乌龙茶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振兴中华乌龙茶的建议与看法。一、两岸茶叶市场现状与展望台湾产茶历史不及200年。据史籍记载源自福建。台湾的饮茶习惯多以乌龙茶为主。由于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快,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茶叶作为劳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台湾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皮不断…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马铃薯的栽培始于明朝,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不论播种面积、产量和质量都名列全省各县之首,是我县一大特产,也是一大优势. 一、得天独厚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冬春多晴少雨,夏秋潮湿多雨”和“雨热同季”的气候特  相似文献   

14.
鄂东地区棉花秋桃的发育与利用分析方陈秋湖北省黄冈地区农校4361021993~1994年,在本校试验农场观察研究了后期棉铃的发育特点,以便为晚秋桃的有效利用和时龄划分提供依据。试验以鄂棉18为试材,于9月8~29日逐日对当天开放的花挂牌,10月9日、...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湛江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一年春夏秋三造都可种植,面积、总产居广东省首位。1980年全区花生播种124.3万亩,总产19320万斤。 近年来,我区花生生产通过作物布局调整有所发展,主要是部份低产稻田改种花生,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使春花生由1979年108.9万亩扩大到1981年115.9万亩,其中水旱田花生播种面积由30万亩扩大到38万亩。低产稻田改为花生、水稻或花生、水稻(杂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我县各级党政、领导组织棉区广大棉农,一九八三年在百年未有的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不畏难、不怕苦、不动摇,棉花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据十一月三日统计:全县共水淹棉地20,000亩,淹死后改种面积17,400亩,实收面积尚有82600亩,预计总产皮棉可达80000担,平均单产96.9斤。与灾害小于八三年的七三年比较,总产增长24%,单产提高27斤,是我县植棉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在今年大灾多灾情况下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全县100斤以上的公社三个,120斤以上的大队26个,150斤以上的生产队217个,200斤以上的户达2244户。  相似文献   

17.
<正> 呼伦贝尔盟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气候冷凉,雨量充沛,为发展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高海拔,高纬度,有利于马铃薯开花结实,是减少病虫害发生,防止种性退化的天然屏障,具有进行杂交育种、良种繁育良好的生态条件. 其一,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温度-5~5℃,最高、最低温度为37.5℃和-39.2℃,≥10℃活动积温为1900~2400℃,≥5℃积温为1700~2618℃.日照时数2500~3100小时.6、7、8月≥10℃为  相似文献   

18.
苎麻是沅江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早在南朝就有种植。唐代的“沅麻”已驰名中外,远销重洋,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据县物产志和县志记载,沅江种植苎麻起源于六世纪初叶,即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原名“药山县”,就有“药山苎麻”之称。在唐朝宁中时(公元894年以前)“山区广栽之,湖区间有之”的记载。民间用于搓绳索、绩  相似文献   

19.
临泽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发展农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随着甜菜生产的发展,自1991年起,甜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平均单产2.8t/亩,含糖率 160%以上.分析我县甜菜生产发展快的原因除政策优惠外,还调整了甜菜生产布局,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分区轮作,以村为单位划连片种植区域地段,实行4年以上轮作.推广甜菜带田,主要是甜菜套小麦或胡麻,在同地块将夏  相似文献   

20.
苎麻是沅江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早在南朝就有种植。唐代的“沅麻”已驰名中外,远销重洋,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据县物产志和县志记载,沅江种植苎麻起源于六世纪初叶,即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原名“药山县”,就有“药山苎麻”之称。在唐朝宁中时(公元894年以前)“山区广栽之,湖区间有之”的记载。民间用于搓绳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