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园地等7种类型,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1~2007年各类用地转换特征及其经济效益,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2005、2008年2个时段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的趋同性。结果表明,7年间新泰市林地面积增加最多,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多,后备资源开发成效显著;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指标表明新泰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08年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具有趋同性,转入最多是林地,转出最多是耕地;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各类用地之间转换促进了内部用地结构优化,有利于用地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土地利用格局的不合理变化会带来区域生态环境风险。以上海市土地利用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10.0及Fragstats4.2软件,在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计算生态风险指数,由此分析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土地利用转移以耕地、水域向建设用地及林地转移为主;时间尺度上,上海市生态风险等级逐渐由以低等级为主导转化为以较低等级为主导的格局,总体生态风险呈现不断加剧趋势;空间分布上,南部大部分地区生态风险呈降低趋势,而长江入海口处及崇明北部等区域恶化趋势明显,较高生态风险区、高生态风险区集中在临海地带及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地区;各生态风险等级中转移面积最大的是中风险降低为较低风险,主要集中在金山、奉贤、浦东南汇等。总体而言,上海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与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变化相一致,生态风险格局的波动响应于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正国  任大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76-12178,12214
根据南宁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础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和模型,全面分析南宁市过去11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时间演变特征表现为交通改善、人口集聚、产业成长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驱动下的部分地类演变剧烈,总体相对平缓的变化过程;空间布局变化体现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分布向少数区(县)集中,林地分布走向相对均匀,其他地类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但随时间不断提高;(2)土地投入偏高导致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较低;(3)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4)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城市用地浪费严重是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5)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和强化政府干预职能是提高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类共10个评价指标,构建南宁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南宁市土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南宁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应在土地利用中适当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强度并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志  胡勇  刘成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99-8301,8332
采用1996~2005年咸宁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库,运用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对咸宁市近1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的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乌审旗1996-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ENVI5.3.1与ArcMap软件为平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及土地利用类型重心迁移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6-2020年乌审旗土地利用类型中沙地面积显著减少(-854.89 km2),主要转移为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与年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林地,分别为310.29%和12.41%。2)土地利用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呈现高度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乌审旗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低值集聚区,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值集聚区。3)1996-2020年间,盐碱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草地迁移距离最小,沙地与盐碱地和耕地同向迁移,与林地、草地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8.
新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分析技术,对新疆15个地州(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水平,具体排序结构由高到低依次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东疆地区及巴州地区,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沿边经济带,阿克苏、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据此为新疆各地区制定正确的用地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安徽省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及问题分析,从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 展的角度给出了改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2003—2014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差异分析,并对影响其信息熵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在研究期间分为2003—2008年上升、2008—2009年下降、2009—2013年上升3个阶段,优势度正好相反;从空间角度,信息熵的空间差异大,其空间分异规律表现为高信息熵区主要集中在江淮之间,中高信息熵南北均有分布,中低信息熵分布在沿淮地区,低信息熵区在安徽南北两端的由长江向南北递减的规律;各类主体功能区信息熵由大到小依次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部分,但目前我国林木覆盖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林业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有待改善。基于此,本文从投入产出探究林业经济效益,并提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时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给贵州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分析评价2007—2012年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7—2010年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变化呈快速增长期,期间年增长量为0.32,年均增长率为83.77%;2010—2012年则呈回落阶段,期间年均减少量为0.06,年均减少率为4.41%。2)2012年贵州省内各市州土地经济效益的空间变化差异明显,呈中西高、两翼低、两端中的趋势。3)2012年贵州省土地经济效益在毗邻6个省市(区)中排名最低,为0.33,与其他省市(区)相比差距较大。其成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条件较差,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结论:相应地改善土地生产条件与交通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水平以及优化产业布局都将有利于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刘万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5-20607
基于安徽省1995~2005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趋向合理并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研究城市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演变,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根据单一动态度预计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的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别从时间角度以及空间角度上进行分析,探究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类型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呈"三增三减"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了一倍,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未利用地被全部开发;2000-2020年张家界市蓝绿空间占比从74.6%减少到74.3%,建设用地面积翻倍,城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的有序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优势、自然基底、生态服务、特殊生境5个维度选取17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以ArcGIS为技术支撑平台,对2011—2016年湖北省各市土地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在西部和南部上升明显,东部黄冈市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并无明显变化;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土地社会经济利用水平呈较快发展趋势,土地自然利用水平变化不明显;2011—201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且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发展不协调。此外,为促进湖北省各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广西土地利用现状,结合ArcGIS、Fragstats和SPSS软件,定量刻画广西县城耕地利用形态的时空特征,揭示不同时段耕地利用形态分异规律并识别主要驱动因子.结果 表明,①1995-2015年广西耕地总面积增加,时间序列上呈先增后减趋势,1995-2005年耕地增长率与2005...  相似文献   

19.
金航  王惠敏  李煜 《农业与技术》2022,(19):107-11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是影响区域碳收支平衡的重要方式,对于实现碳中和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为例,通过获取2011—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能源消费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GIS分析手段并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重心转移模型,研究西安市碳排放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10a间西安市土地利用中,耕地和林地为西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85%以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中耕地转出面积最大,建设用地转入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与林地转入面积大都来源于耕地;总净碳排放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快,10a间净碳排放量增长率高达82.7%,西安市主要碳源贡献为建设用地,主要碳汇贡献为林地;碳排放总量重心在10a间处于稳定状态,重心均集中在莲湖区。为保证西安市地区低碳高质量发展,应重点调整产业布局、控制碳源用地、建设碳汇用地等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区域内的碳平衡收支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岳大鹏  王会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97-989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相差较大,从整体上看陕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的有效性高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又高于陕南地区。分析了各城市土地利用DEA值低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用地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