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单因素砂培方法,在温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磷元素浓度的方法,研究马尾松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根冠比提高是马尾松对低磷胁迫的一种主动适应性反应机制;低磷逆境下,马尾松针叶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导致马尾松针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低磷条件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升高是影响其生物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尾松针叶MDA含量、保护酶活性(POD、SOD)增加,这2方面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是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主要生理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低磷胁迫对赤皮青冈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赤皮青冈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选取1年生和2年生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实生幼苗,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分析赤皮青冈幼苗叶片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情况.[结果]低磷胁迫下1年生、2年生赤皮青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磷元素浓度降低而下降,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丙...  相似文献   

5.
油茶对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P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细胞膜磷脂的组成、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中P的循环、能量的形成等生理生化过程,与植物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和三者相互转变都有密切的关系[1-2].P作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障碍因子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4].不同类型植物利用土壤P素的能力不同[5],近年来,如何充分挖掘植物自身潜力来提高P的利用效率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对巴西橡胶树实生苗进行不同磷胁迫水平(P质量浓度分别为31 mg.L-1(CK)、10 mg.L-15、mg.L-11、mg.L-1、0)的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磷浓度降低,橡胶树幼苗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下降,株高、主根长降低,抽叶蓬数减少,处理间差异极为显著;低磷胁迫下橡胶树幼苗的根系生物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总生物量、株高分别与抽叶蓬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营养液磷浓度降低,橡胶树的磷含量也随着降低,其中根、茎下降幅度大于稳定叶、嫩叶,根的磷含量最高;随着营养液磷浓度降低,橡胶树根的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3):35-39
采用盆栽法进行室内模拟低磷胁迫试验,对尾赤桉、巨桉、尾巨桉、邓恩桉等7个桉树品种在不同供磷水平下的各器官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邓恩桉在正常供磷处理中的全株磷吸收效率较高,但在重度胁迫处理中较低;而尾赤桉、巨赤桉全株在重度胁迫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分别为66.10 mg·g-1、55.12 mg·g-1。随胁迫程度加重,各品种的全株磷利用效率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同。重度胁迫下,尾巨桉的全株磷利用效率较高(4.66 g·mg-1),其它6个品种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初步筛选出尾巨桉为南方红壤区适宜栽植品种。  相似文献   

8.
林木低磷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效磷缺乏在自然环境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植物的觅磷和耐磷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相关的综述性报道多限于农作物,对林木低磷胁迫适应性的综述性报道尚不多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林木为利用土壤中现有的含量极低的有效磷,形成了各种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文中从林木根系的形态学变化、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作用、林木对土壤低浓度有效磷的吸收利用以及应对低磷胁迫的遗传调控等方面综述了低磷环境中林木的适应机制,为揭示林木对缺磷环境的适应机理、发掘林木自身对土壤有效磷高效率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进一步筛选林木的磷高效品种和合理经营管理人工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是植物生长必要元素,但土壤中有效P含量低,P成为阻碍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了多种适应机制,包括根系变化、根系分泌有机酸等等。本文综述了植物在磷胁迫下的适应机制,以期为磷胁迫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并对磷胁迫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不同杉木家系在不同供磷处理下根系H^+流变化规律,探讨根系H^+流与杉木适应低磷胁迫调控的关系,为揭示磷高效利用杉木适应低磷胁迫的内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前期筛选出的不同磷利用效率杉木家系M28与M32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3个供磷处理[正常供磷(H-P),31 mg·L^-1;中度缺磷(L-P),16 mg·L^-1;重度缺磷(N-P),0 mg·L^-1]和3个时间处理梯度(3、8、15 d)室内水培试验,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分别测定两个家系在不同供磷处理和不同时间处理梯度下完整根系及不同部位的H^+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杉木家系完整根系H^+全程表现为内流,但二者H^+流变化存在显著差异,M28完整根系H^+吸收表现为8 d>15 d>3 d,M32在不同时间处理下H^+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根系不同部位H^+流向分析可得,M28与M32仅在L-P和N-P处理3 d时表现出少量H^+外排现象,其中M28对外界磷环境的感应比M32更为敏感,在L-P处理下就发生H^+外排现象,M32在N-P处理才发现H^+外排。随着时间推移,在处理8、15 d后,两个杉木家系均未观测到H^+的外排,可见低磷胁迫下根系H^+外排是一种应激反应。不同杉木家系根系H^+流在低磷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其中M28根系的H^+流对外界磷环境的改变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不同磷效率马褂木种源对磷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磷胁迫条件下,植物将以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机制主动适应胁迫环境,包括根系对生长环境中难溶性磷的活化,有效吸收、运转、分配及再利用等.植物通过改变对养分的需求以维持自身代谢和改变根系形态、生理机能来增强自身活化和吸收养分的强度[1].具有较高的磷素吸收能力是植物耐低磷胁迫的基础[2],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对揭示耐低磷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农作物方面有过一些研究[3~6],但在林木方面研究不多.本试验以不同磷效率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6个种源为材料,试图研究低磷营养胁迫下马褂木种源在膜脂过氧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及与磷效率的关系,为优良耐低磷马褂木种源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贝叶斯法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发现,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预测精度相当且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  相似文献   

13.
14.
在湖南会同县、绥宁县以33个杉木无性系和2个对照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1997年营造了单株、行状和块状3种造林形式的区组设计无性系试验林。研究发现参试无性系间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差异在幼林期(4—7年)、中林期(13—16年)和成林期(28—31年)始终显著存在。不同无性系生长规律不同,有的无性系幼林期生长不是特别突出,但在中林期生长加快,到中林期后趋于稳定。优良无性系y18、y15在28或31年生时仍能保持前期所具有的生长优势,且在16 m立地指数和18 m立地指数条件下,生长同样突出,排名均为1、2名,表明这2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稳定性。在块状造林条件下,优良无性系13年生时树高、胸径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大于生产种20.1%~26.6%、27%~31.1%、78.7%~92.8%,表明发展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作水培营养液中不同磷量培植韭菜的实验,研究了在低磷胁迫下对一代杂交、791雪韭、甜脆791、久星2号4个韭菜品种植株的根角(基根与水平线的夹角)与根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低磷胁迫下不同韭菜品种植株根的生长角度存在着差异,低磷胁迫使韭菜植株的根生长角度变小。(2)不同韭菜品种植株根毛的数量亦受低磷胁迫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在低磷胁迫下有利于韭菜植株根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种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剖面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7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密度下0 1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判断不同密度和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成熟林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性铁含量在A、B等低密度林分中最高,并且在0 30 cm的土壤中,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pH值与全钾、速效钾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钙与交换性镁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性铁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0 30 cm表层土壤的降幅较大,密度对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初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明显,低初植密度更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南亚热带杉木林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深度可达60 cm。  相似文献   

17.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ations, Chinese fir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domestic wood researchers. And as th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of plantation resource of Chinese fi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will become a hot point. In this paper, we chose 1 571 pieces of structural lumbers from 4 areas to research grading. After sawing, drying and dressing, the lumbers were separated into 3 main grades by GB50005-2003 Code for Design of Timber Structures, namely SS, No. 1 and No.2.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knot as the maximum strength reduced defect (MSRD) is a main character in the lumber, the visual quality of Fujian structural lumbers is polarized,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visual grading to the lumber is poor, so we hold the point that we should adjust the grading rules to gain a better grading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