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是近年来甘蔗生产中推广的一项新技术,但在广大蔗区推广还不够普遍,推广面也不够平衡。这种情况,主要是对甘蔗地膜覆盖栽培的有关方面宣传示范还做得不够,所以蔗农对甘蔗地膜覆盖栽培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蔗农对甘蔗地膜覆盖栽培还有顾虑,还不知道甘蔗地膜覆盖的好处,怀疑推广后是否真的能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2.
甘蔗叶栽培鸡腿菇和香菇的适宜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叶栽培鸡腿菇以含60%甘蔗叶的配方为宜,而栽培香菇以含20%~40%甘蔗叶的配方为好,该结果可为加快推进甘蔗叶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评价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模式的保水保肥效果和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和常规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能明显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深耕深松栽培比常规耕作栽培的甘蔗出苗率高17.8%,分蘖率高13.4%;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甘蔗成熟期的株高、茎径、蔗糖分、青叶数提高;每公顷增产原料蔗7.22 t,增收2346.5元,增糖1.35 t。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甘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可在甘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是一个位于中老越三国交界处的边远小县,甘蔗是江城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县内热区面积大,气温高,雨量适中,适合甘蔗栽培种植,可甘蔗产量不高,本文论述甘蔗产量低的原因,提出高产栽培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宿根甘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恩艳 《云南农业》2014,(10):30-31
宿根甘蔗栽培是盈江蔗区甘蔗的主要生产方式,栽培面积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50%~60%,单产不高不稳,阻碍了盈江糖业发展。通过分析宿根甘蔗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加大即砍即管宿根甘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对高熟高糖宿根性强的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加大优新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从而促进宿根甘蔗单产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种植业的不断发展,甘蔗栽培新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其中,甘蔗的高效节本增效技术就是现代甘蔗栽培的重点发展技术。甘蔗的高效节本增效技术强调以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进行甘蔗栽培,以便保证甘蔗栽培的质量与经济效益,促进制糖企业发展。广西作为甘蔗栽培的重点地区,也在甘蔗的栽培种引进了高效节本增效技术,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为了保证甘蔗高效节本增效技术实施的效果,对高效节本增效技术的定义以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限制寒冷蔗区春植甘蔗高产的诸多因子中 ,因缺苗断垄造成甘蔗基本苗不足是甘蔗减产的主要因素。蔗区的耕作习惯、施肥水平、品种结构、栽培模式等都通过影响甘蔗的产量构成 (有效茎数和单茎重 )而影响甘蔗高产。本文就多年来的甘蔗栽培过程中 ,对制约我区甘蔗高产的瓶颈因子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黄河流域栽培南方甘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果利用甘蔗生长前期的时间和空间,间作套种一季春结球大白菜,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 间套春白菜可采取大小垄方式栽培甘蔗,大垄150厘米,小垄50厘米。白菜在甘蔗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大,而甘蔗却不宜浇水。为解决这一矛盾,甘蔗需栽培在  相似文献   

9.
粉垄栽培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粉垄栽培甘蔗的增产机制,为粉垄甘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4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粉垄耕作栽培和传统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粉垄栽培有利于提高甘蔗的出苗率和分蘖率,粉垄甘蔗的出苗率比对照增加20.7%,分蘖率比对照增多25.4%;粉垄甘蔗的月生长速度比对照快6.4%~53.7%;蔗茎增粗7.7%~23.8%;粉垄蔗茎产量为191.25 t/hm~2,比对照增产18.2%。相关分析显示,有效茎数、茎长和茎径3个性状对蔗茎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为茎长、茎径、有效茎数。[结论]粉垄栽培是一项适宜甘蔗优质高产生产的新技术,可加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0.
比较常规耕作与减耕耕作栽培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减耕植的甘蔗株高、产量及产糖量略高于对照,而甘蔗有效茎、单茎重及糖分变化不大,但缩短了栽培流程,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土壤流失。甘蔗减耕栽培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甘蔗粗放式种植栽培管理办法能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实现甘蔗种植增产,提高种植效益。地方甘蔗栽培种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粗放式管理方式。本文简要探讨了甘蔗种植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并以某地区甘蔗种植作为背景,例证分析了粗放式管理下甘蔗种植的各项效益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田种植甘蔗的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蔗的生长特性,结合推广适宜水田种植的优良品种,采用水田种植甘蔗的栽培技术,改变屯昌县传统的甘蔗栽培模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研究探索适合于水田种植甘蔗的栽培管理技术,以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结合耿马县甘蔗栽培现状,从甘蔗品种选择、种苗处理、整地开沟、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就甘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为指导蔗区农户进行甘蔗生产,提高甘蔗种植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 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 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 =0.0142)和0.69(P =0.038)。华春2号在1.2和1.0 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 kg/ha。在甘蔗行距为1.2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 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 m栽培模式下间作。  相似文献   

15.
<正>甘蔗间作玉米是指以栽培甘蔗生产为主,在甘蔗行间种植玉米的栽培方式。甘蔗间作玉米,能有效增加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湿光利用率;玉米叶秆还田又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甘蔗、玉米共生时间长,提早荫蔽行间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及杂草危害。在进行甘蔗间作玉米时,应注意以下栽培技术要点:1、因地制宜,选择蔗田蔗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  相似文献   

16.
以甘蔗叶为栽培主料,对8个鸡腿菇和8个香菇品种进行袋料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菇品种特白36和香菇品种香农49的产量高,适宜甘蔗叶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从甘蔗良种选择、地膜选择、基肥和农药选择、地膜覆盖、适时揭膜等方面总结景谷县民乐镇甘蔗全膜覆盖栽培集成技术,分析其示范推广效果,以期为当地甘蔗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日本甘蔗生产现状及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日本甘蔗生产现状(自然条件、栽培面积、产量以及栽培模式)及研究动向(育种、栽培技术、环保和综合利用开发领域),以增进对日本甘蔗产业的了解。同时,建议加强与邻国日本在甘蔗生产等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日本甘蔗生产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广西甘蔗单产和生产效率,实现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甘蔗栽培制度,大力发展秋植甘蔗,这是当前提高甘蔗单产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我国蔗粮生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推动下,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我国南方主要甘蔗产区秋植甘蔗发展很快。为了发展秋植甘蔗,各地群众还创造了“薯底蔗”(与甘薯套种)和“稻底蔗”(与水稻套种)等一整套先进的栽培方法,使秋植甘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甘蔗的生物学特性、甘蔗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甘蔗的需肥规律,分析了西畴县甘蔗栽培管理中存的问题,提出西畴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