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5.
1989年田间播施颗粒剂和混合颗粒剂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涕灭威和稻棉磷颗粒剂处理区防治苗蚜效果极显著,相对防效达到71.5%~100%,且35天内未出现卷叶;兼治地老虎效果明显.相对防效分别达94.8%和79.3%;兼治棉蓟马相对防效分别为95.4%和90.8%;兼治棉叶螨防效为94.4%和80.6%;涕灭威和稻棉磷的有效用量每公顷均为0.9千克(有效成分),防治棉苗害虫的效果明显好于相同剂量的呋喃丹。(2)呋喃丹士甲拌磷或伏螟混合颗粒剂对苗蚜、地老虎、棉蓟马和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单用呋喃丹,但与单用甲拌磷或伏螟的效果相当。(3)试验剂量下呋喃丹颗粒剂的防蚜残效期不超过30天、且对棉叶螨基本上没有控制作用。(4)播施各种颗粒杀虫剂对棉花苗期天敌的自控作用无明显影响,且试验剂量下对棉苗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取多花筋骨草、多花筋骨草短穗变种、多花筋骨草莲座变种和线叶筋骨草暗中以激素类似物,稀释成一定浓度,将新鲜枝条在提取液中培养,而后在室内接处桃蚜、柳沫蝉、糖槭盔蚧等,昆虫通过刺吸取食后,对其生命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多数提取液的25或50倍液对柳沫蝉的杀虫率都在90%以上。但对其寄生性小的羽化率和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存活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对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53
在室内和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基因棉对棉田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捕食性天敌无不良影响,田间种群数量减少不明显;但严重影响寄生性天敌的质量,表现为寄生蜂的寄生率和蜂的羽化率明显下降,茧重和蜂重明显减轻,故田间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常用生物杀虫剂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常用生物杀虫剂对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为中草药蚜虫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印楝素、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丹参桃蚜、红花指管蚜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值分别为9.125、0.730、1.135 mg/L;其次为印楝素,LC50值分别为103.425、2.318、2.483 mg/L;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较低。阿维菌素、印楝素是防治中草药蚜虫的较好药剂,进一步做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化学杀虫剂时茶园节肢动物结构组成、多样性、均匀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茶园节肢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数量、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杀虫剂费用高的茶园优势害虫种群密度大,尤以假眼小绿叶蝉明显。杀虫剂费用低的茶园。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0.
11.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系统相互作用的上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害虫数量被其天敌所调节(下行控制)、寄主植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直接和间接影响害虫和其天敌的多度及分布(上行控制)已是生态学界活跃的研究主题。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中,作为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因子,寄主植物资源的上行控制可能比天敌的下行控制更普遍。寄主植物的基础营养物质、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形态特征影响害虫的生理和行为,依次决定害虫的生殖、寿命和存活,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影响天敌的行为和适合度,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对稻田稻螟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第三代稻螟蛉严重发生的稻田内,进行了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20%甲维.毒死蜱WP1.5~1.8kg/hm2、30.2%甲维.毒死蜱EC1.05~1.35kg/hm2和20%甲维.毒死蜱EC1.5kg/hm2于药后第1~3天,20%虫酰.辛硫磷EC1.5kg/hm2和5%丁烯氟虫腈EC0.6kg/hm2于药后第3天的杀虫效果均达95%以上,40%二嗪.辛硫磷EC1.2kg/hm2于药后3~9天的杀虫效果稳定在80%以上。以上各药剂处理在药后第6天时,对初孵幼虫的控制效果均表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广西药用植物越南槐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给有效防治越南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随机取样法,于2012 年3—11 月对马山县药材生产基地的越南槐害虫及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并鉴定越南槐生长期的害虫有5 目10 科12 种,不同害虫的为害时期和种群数量都有很大差异。害虫天敌有3目10科17种,对害虫有较高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索出某种对水稻稻瘿蚊的效果不亚于益舒宝,但更经济、安全的杀虫剂。在大田中,以毒土施药法用八种杀虫剂及其混配剂对稻瘿蚊进行了试验。20d对稻瘿蚊控制效果最好的是益舒宝1800g ai/hm2(下同),和三唑磷1500g,防效高于97%;其次是阿维菌素21.6g及吡虫啉120g,防效达92%;锐劲特45g、乐斯本1440g、灭蝇胺840g的效果84%~90%;杀虫单2700g的效果仅52.5%。“益舒宝900g+三唑磷750g”,“益舒宝600g+三唑磷1050g”,及“益舒宝600g+阿维菌素15.2g”混用的防效可达100%。用三唑磷1500g ai/hm2以上剂量,完全可以控制稻瘿蚊的为害。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田间水分反应特性产量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为全面有效地评价冬小麦品种对水分的反应特性。【方法】根据2007年和2008年不同小麦品种大田灌水试验的结果分析了抗旱系数(DC)、抗旱指数(DRI)、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产量指数(WYI)、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WI)、水分适宜指数(WAI)和产量系数(YC)的适用性。【结果】DC反映品种的水分敏感性;DRI适合筛选旱地产量高且灌水增产不显著的品种;DYI较好的反映干旱条件下的产量,WYI能够反映不同品种的灌水效率差异,YWI适合筛选干旱条件和灌水条件下产量较高的种质。WAI适合参试品种间相对比较,但对同一品种适水性的评价效果因品种而异。产量系数(YC)适于组内筛选抗旱品种、高产品种和某灌水条件下水分高效型品种。【结论】初步提出多指标评价品种水分反应特性的方法和统一的分级标准。提出在合理选用对照种和明确水分鉴定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干旱产量指数修订值鉴定品种的抗旱性,用丰水产量指数修订值鉴定各水分条件下品种的水分高效性,用各水分条件下品种的平均产量相对值鉴定品种的高产性,采用阶段敏感指数鉴定不同生育期的水分敏感性,采用产量系数修订值鉴定品种的适水性。 相似文献
17.
18.
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研究了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小麦收获期共设3个水平,分别是6月5日、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结果表明:2004年3个时期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天敌和棉蚜的比值)无显著影响(t>0.05);2005年6月5日收获小麦,显著增加了棉田的益害比(t<0.05),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无显著影响(t>0.05)。说明在麦套棉田中,麦田天敌到棉田的有效转移受麦蚜-天敌-棉蚜三者发生高峰期的影响,不同年份天敌的转移情况有所不同。麦蚜发生高峰期早则小麦天敌向棉田转移早,并能有效控制苗期蚜虫的危害,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对棉田天敌的数量影响不大;反之,若麦蚜发生高峰期晚,麦田天敌发生期也会相应延后,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则会引起棉田天敌的增加。因此,棉田天敌数量变化受小麦收获期的影响,但与麦蚜和麦田天敌的发生动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麦套夏播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1997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种中棉所30(R93-6)在麦套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峰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早熟品种),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转基因棉综合防治田的棉蚜(Aphisgosypi)分别增加33.1%和减少25.1%、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分别增加138.9%和减少18.5%、棉蓟马(Thripstabaci)分别增加346.0%和315.3%、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分别增加63.8%和29.0%、棉盲蝽(Lyguslucorum)分别增加57.1%和减少18.9%、棉叶蝉(Empoascabigutula)分别增11.5%和14.2%、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分别增加11.8%和45.5%、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分别减少3.6%和3.6%、草蛉(C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