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1.8%阿维菌素EC中添加有机硅助剂S240,测定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添加S240明显提高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2.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小菜蛾、菜蚜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0.022、0.12和0.28 mg/L;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较差,LC50分别为67.56和165.73 mg/L。阿维菌素不影响小菜蛾卵的孵化率。小菜蛾幼虫随虫龄增大,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下降。田间试验表明,阿维菌素4 mg/L和8 mg/L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在95%以上,持效期10~15 d。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1∶6)、与杀虫单(1∶299)复配对小菜蛾防治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良好的田间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多种杀虫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持效性和使用剂量,在采用浸叶法测定原药对小菜蛾室内毒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制剂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唑虫酰胺、虫螨腈、甲维盐、氰氟虫腙和印楝素5种原药对小菜蛾均有较高毒力,LC50均低于20 mg/L;田间施药后第3天和第7天调查发现,所有供试制剂在较高剂量下对小菜蛾的防效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差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 14种杀虫剂对山东泰安和浙江杭州两地小菜蛾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 ,两地小菜蛾对溴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 ,分别达 6 3.9和 52 .5倍 ;对氟啶脲的抗性也分别达 35.0和 12 2 .1倍 ;常用的有机磷类、灭多威和杀虫双等药剂对它们的毒力均较低 ;两个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氟虫腈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地评价新药剂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在室内,建立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卵的活性,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持效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48hLD50为0.45μg/头。用64mg/L丁烯氟虫腈药液浸渍,对小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为46.24%,且初孵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1~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3龄以后随虫龄增大,敏感性降低;温度对丁烯氟虫腈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温度从15℃上升到32℃,毒力增强15.49倍。持效性试验表明,64mg/L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4%~95%之间,持效15天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以5%丁烯氟虫腈乳油1200倍液施药,药后1天防效达76%以上,药后7天在88%以上,与相同用量的同类药剂氟虫腈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添加表面活性助剂对2种药剂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添加表面活性助剂对药剂防治小菜蛾效果的影响,采用叶片残留药膜法研究了两种药剂中分别添加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后对小菜蛾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助剂0.03%Silwet 408对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ME)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使之对小菜蛾幼虫毒力提高了2.37倍,而矿物源增效剂0.3%GY-Spry对2%甲维盐ME没有明显增效作用;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对20%阿维·杀虫单ME均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均能显著提高两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7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和96%以上,均显著优于药剂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抗药性的产生,导致小菜蛾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为了准确掌握小菜蛾抗药性的发展动态,及时提出抗性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指导科学用药和发展农药新品种,从1999年开始,在深圳等6个地区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对其抗性进行监测,并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建立抗药性综合治理示范区,有效地控制了蔬菜小菜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害虫的田间药效,确定其毒力测定的最佳时间点,本研究分别测定了6种不同Bt产品对3龄小菜蛾幼虫在24、48和72h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Bt产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24h致死中浓度LC_(50)在30.719 5~166.094 0mg/L之间;48h致死中浓度LC_(50)在14.104 8~55.667 8mg/L之间;72h致死中浓度LC_(50)在3.218 8~9.496 2mg/L之间。通过对不同时间点Bt产品对小菜蛾LC_(50)进行比较分析,发现Bt对小菜蛾的毒性具有连续积累作用,并且这种连续积累作用在不同剂型Bt中普遍存在。同时,通过对不同Bt产品的毒性研究分析发现,不同Bt产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在染毒48h具有表现出最大毒性的趋势。此外,比较不同剂型Bt对小菜蛾的毒力回归方程坡度,发现48h时不同Bt产品对小菜蛾毒性变化稳定性呈现出最大化的趋势。因此,48h是Bt产品毒力测定的最佳检测时间点。  相似文献   

9.
温度与光照对阿维菌素系列化合物毒力发挥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研究了阿维菌素(avermectin)系列化合物在不同温度和光照下对小菜蛾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小菜蛾幼虫毒力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符合正温度系数规律.阿巴菌素(abamectin)对小菜蛾幼虫的触杀毒力在16~28℃范围内提高了16倍左右,在22~28℃范围内增幅较大;依维菌素(ivermectin)在16~31℃范围内提高了19倍左右,并在22~25℃范围内增幅较大;埃玛菌素(emamectin)在16~31℃范围内提高了10倍左右.胃毒毒力结果表明,阿巴菌素在16~28℃范围内提高了30多倍;伊维菌素在16~31℃范围内提高了近40倍.另外,埃玛菌素表现出了极高的胃毒作用且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较大,其毒力在16~28℃范围内可提高1000倍以上.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表明,阿巴菌素对小菜蛾的毒力与浓度及施药后无光照时间有正交互关系,而与紫外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有负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武汉地区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回复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与小菜蛾敏感品系相比,武汉市张家湾小菜蛾田间种群的F1、F4和F7,代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指数分别为362.79、30.78和10.91倍,抗性回复显著。用浸叶法测定Bt、抑太保和杀虫双制剂对两个小菜蛾种群的毒力,证明小菜蛾对这3类药剂与溴氰菊酯间无交互抗性。研究结果可为小菜蛾抗药性治理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