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刚一进村,放眼望去,整整齐齐的一片白花花的大棚,在这个小村里已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邢庄村。大棚设施农业,是这个小村子的特色产业。记得10年前来这里的时候,村里还都是一排一排的破旧小矮房。短短几年,村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有的村民甚至还到城里买了房。新年将近,这几天大家正是休息的时候,但是对邢庄村的村民来说,却是  相似文献   

2.
馒头是村民餐桌上的常客,但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孝义营村,馒头却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说起这个事,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赵帅功不可没。"这一切都源于村里的一个典故。"赵帅说,在一次入户走访中,他从村民的聊天中发现孝义营村有一个关于"孝心馒头"的历史典故:清朝年间,村里一位儿媳妇因为孝顺婆婆,把家里的白面都省下来给婆婆蒸成馒头,而自己只是吃些红薯、高粱。一位皇子  相似文献   

3.
把西瓜种到天涯海角长山村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在这个著名的"大棚西瓜之乡"里,竟然没有一株西瓜!原来是村民们把自己的西瓜都种到了别人的田里。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皖南著名的枇杷产地——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绵潭村来了一位叫杨俊森的戴眼镜的年轻人.从报到那天起.他就一直吃住在村委会。村民们打个报告、写个申请、填个表格都来找他.他从不推辞。有的村民为了“考”一下这个新来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本事.便问他一些果园管理方面的问题.小杨都耐心解答。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50-51
记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农户在采摘咖啡,吃咖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记者:"吃过这个吗?"村民:"吃过,平时都吃,自己还会摘了吃。"记者:"吃这个和喝咖啡的味道一样吗?"村民:"不一样。"记者:"生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村民:"甜甜的味道,经过加工以后是苦的,有点苦的。"当地有3万多户农户种植咖啡,他们一年卖咖啡的收入有2000多万元。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里的咖啡树还是不值钱的野生树。  相似文献   

6.
如今,红岩村的上万亩柿林都实行“一树三卖”:秋季卖鲜果,冬季卖柿饼,夏季还能卖叶子。这三头并进的发财路,每年为村民带来600多万元的收入。那么,村民们是如何找到这个路子的呢?请看——  相似文献   

7.
听说户县有一个54户人家的小山村有51户养猪,每户养猪数量都在30-100头,村里却闻不到猪粪味,这本身已够新鲜,而全村90%以上的村民照明不用交电费,做饭不用柴和炭,这事恐怕更新鲜。记者慕名前去探访其中的奥秘。从西安出发驱车百里,来到了户县县城东南约4公里处的五竹乡兴胜滩村。村民大多住的都是二层楼房。村里果然闻不到猪粪的气味。据户县县委宣传部同志介绍,这个村54户村民有51户养上了猪,全村生猪存栏1700头,是当地有名的“生态养猪”专业村。最明显的标志是,养猪户家家建起了沼气池,户户闻不到猪粪味。村支书王兴民把记者领到村民王孝…  相似文献   

8.
宁阳县城西有个李庄村,两年前,这个村领导班子不健全,村民人心也跟着散,村民收入低,集体经济更谈不上什么发展,经济十分薄弱,是个空壳村。这个村的情况引起了宁阳县委书记王平同志的极大关注,亲自下到村里,整顿村领导班子,引导村民积极开辟致富门路,快速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效果,村民纯收入,1997年比1995年提高了500多元,使该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朱四光 《新农业》2007,(6):60-61
铁岭县凡河镇药王庙村读者隋兴英问:村民代表,这个词在农村人人皆知。可有的代表却扬言说:什么村委会、党支部不在话下,只要我不举手啥事都别想过关;这个法、那个法,我们是村民  相似文献   

10.
25年前,我在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乡塘北村驻村。塘北村是乡里有名的穷村、乱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治安混乱。有一个村民小组,除了组长外,其他农户家家都有偷盗的劣迹。每逢集市,这个组的村民成群结伙到集市上行窃。乡党委书记对我说:“这个村的工作虽说不太好做,但也是锻炼人的舞台,这样的机会难得。”  相似文献   

11.
南昌县南新乡东邺村五组靠马路边有一片稻田,稻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一类高产田,已承包给李方子等村民。村民祖祖辈辈在这里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获取丰收。1997年7月23日下午,该组村民刚收割完早稻,准备抢插二晚。他们作梦都想不到,此时东邺村委竟瞒着他们与南新乡政府、南昌县粮食局南新粮管所签订了一份《关于扩建东邺粮食收储点协议》。根据协议,将无偿征用东邺村稻田27.8亩(东邺村五组占26.1亩)扩建粮仓。得知这个消息,李方子等村民非常气愤,为什么签订这个协议不和土地的承包人商量一下?再说离稻田1公里处有100…  相似文献   

12.
正清晨,冬日山间的雾气还没有散开,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卢姐萨小组的村民李二杰骑上新买的摩托车,领着村民们来到自家地里进行菠萝种植技术的实地教学,这样的场景在村里并不鲜见。说起李二杰,村民都夸赞他是德昂山上的致富能手。对于致富秘诀,他说:"没有政府的关心帮助我们不可能脱贫,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努力一点、更勤劳一些,总会走上致富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  相似文献   

13.
我叫刘德修,是邱县香城固乡付辛庄村村民。2007年春天我种植了河北华丰种业开发有限公司的2亩"衡棉4号"。现在已经摘了650kg棉花,地里现在还有没有摘的棉花,这个品种真的不错。我村有些村民也向我问了这个品种,现在我已  相似文献   

14.
49岁的梁希森被《新财富》评为2004年第376名富豪,资产数以亿计。这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农民只有小学一年级学历,据称识字不到200个;但是他在北京赚到巨额财富之后,斥资3000多万在家乡乐陵市梁锥村建设了一个新村,让村民都搬进了别墅新家,而将村民们原来的房子拆掉,在宅基地上建设了乌托邦式的现代庄园——种植、养牛、深加工  相似文献   

15.
<正>新化县科头乡对江村有位桑葚种植能手,她叫王丽云,截止2017年,种植桑葚面积26公顷,带动周边村民208户,共发展桑葚面积达126公顷。王丽云在村民眼中是个有干劲有魄力的女强人,高中毕业到广东省食品行业打工,主要从事桑葚加工。她比其他人都要勤奋,也比别人多留了一个心眼,桑葚成品供不应求,让她看到了这个市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有一个特别的村庄——西足里村。这个村没有支柱产业,农户也并不富裕,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可是全村2080名村民每个人都有短  相似文献   

17.
他带领农民艰苦奋斗,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使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率先过上了小康日子,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2008年,南华县望天坡村全村农民发展茶叶、核桃等经济作物收入161.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万元。村民们都说全靠有了致富带头人。这个农村致富带头人,就是南华县兔街镇半坡村委会望天坡村现任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阿文方。当年阿文方家依靠茶叶、核桃收入9万余元,人均经济收入达1.8万元。  相似文献   

18.
春节回家,因为道路结冰,我所乘坐的汽车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附近停下装防滑链.桥下,歪歪斜斜扔着一个木牌,牌子的一大部分埋在雪里,露出的部分上面字迹斑驳. 几位村民正站在桥上聊天,说这个牌子上有三个字:盼水庄。 “我们这里吃水不方便,尤其到冬季,到河里挑一次水要走十几分钟,下雪的时候,路又陡又滑,一不留神,就连人带水一起摔到地上了。这个牌子,是半年前我和其他三个村民立在桥头的,希望领导看见了给解决一下吃水问题。牌子立了几个月,村里干部过来过去,也都看见了,就是不理会。不久前,县里一干部从这里路过,看到了这个牌子。村里受到了批评,村支书很生气.把牌子扔在了桥下。”一位村民说.  相似文献   

19.
边编 《新农村》2009,(10):8-9
革命老区桥头村是浙江省诸暨市南部最边远的小山村,该村三面环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村民的生活仅停留在温饱线上.近年来这个偏僻小山村,靠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了一年又一年的飞跃.今天,小小山村,竹木成林,满眼碧翠;村民们把快乐和幸福都写在了脸上.5年前,桥头村集体资金不足2 000元,"村官"和村民,做了令人惊叹的举动,增加了村级经济的积累,农民化"功利"为"公利",实现了善良、朴实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进河南省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绿色生态气息扑面而来,墙上大书"不等不靠不攀不比"的村魂尤为醒目,随便走进宽敞整洁的村民家里,"孝敬老人严教子孙""不欺人守信义"的家风家训挂在墙上,让人肃然起敬。这个全国文明村的村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在许集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不管是户口、低保还是医疗、贷款,村民们都可以在这里咨询或者办理相关手续。此外,党群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党群活动室、文化书屋、卫生室等,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