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辉  张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94-294,296
介绍了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包括网箱设计、水域要求、鱼种放养、饵料投喂、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殖黄颡鱼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玉丽  吴良钱  李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10-4610
从水体选择、网箱设置、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扼要介绍了黄颡鱼的水库网箱养殖技术和池塘网箱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鱼种网箱越冬,具有成本低、易管理、操作方便、好成活等优点。但必须掌握必要的操作和管理技术,才能确保鱼种安全越冬。 1.掌握进箱时间 在秋末冬初水温10℃左右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日子并箱。 2.选择适宜地点 越冬处要求是避风向阳、溶氧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湖湾库汊水域,水深3米以上,水位稳定,最好还有微流水。 3.合理选用网箱 采用封闭沉下式网箱,规格为4米×7米×2米。网目尺寸与放养鱼种规格相适应,如规格10~14厘米的鱼种网目为2.5~3厘米。箱架一般选用木竿或塑料框架,固定网箱后,再用铁链、石块或陶瓷等沉子调节网箱位置,使其浮于水下某一水层,呈半沉式。 4.鱼种越冬密度 一般每立方米网箱水体可放10~14厘米的鱼种  相似文献   

4.
<正>一、网箱规格网箱一般采用2×3或3×3聚乙烯线编织而成,为便于操作,其设计规格为4米×5米×2米或4米×7米×2米,入水深1.5米。网目大小视鱼种放养规格而定,以不逃鱼为准。一般放养8厘米左右的鱼种,网目为1厘米;放养每尾50克以上的鱼种,网目为2.5厘米,网箱以木桩固定,下方四角以卵石等作沉子,上方以铁油桶作浮架,随水位升降而浮动。  相似文献   

5.
加州鲈鱼为肉食性温水鱼类,具有肉质鲜美、生长快、生产效益高等特点.现将其几种成鱼养殖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少,以壤土为宜,上覆一层细砂碎石更好;池塘面积2000~3500平方米(3~5亩),水深1.5~2.0米,池塘使用前用生石灰常规消毒,注水时密网过滤防敌害生物. 2.鱼种放养每667平方米(1亩)放8~10厘米鲈鱼种1000~1500尾,或15厘米左右鱼种600~1000尾,同时配养150~200尾左右大规格鲢、鳙、鲫鱼种,以调节水质和摄取残饵.鲈鱼种要求规格一致,一次放足,以免大小不均互相残食. 3.饲养管理主养鲈鱼池水质宁瘦勿肥,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经常要冲注新水或采用其它增氧措施,以保证清新水质和较高溶氧量(每升水含氧量4毫克以上),因加州鲈鱼不耐低氧.投喂饲料为冰鲜低值鱼肉、野杂鱼或配合饲料,也可繁殖罗非鱼苗作其饵料;配合饲料以软颗粒料为宜,蛋白质含量须在45%左右,日投喂量为5%~8%,并根据水温高低调整投喂量;鱼肉日投量则为鱼总体重的10%~15%.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视气候及鱼的摄食状况适当增减,一般以鱼吃饱走散为止.日常管理要常巡塘,多观察,保持池塘清洁安静,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防止出现鲈鱼浮头现象;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和病害,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二、池塘混养 亲鱼池、成鱼池和老口鱼种塘均可混养加州鲈鱼,但以水质清瘦、野杂鱼虾多的塘混养最佳,大量施肥投饲的池塘则不适合,且不允许有乌鳢、鳜鱼等凶猛鱼类存在,否则影响鲈鱼成活率. 混养的鲈鱼下池规格为6~10厘米,数量一般每667平方米30~50尾,年底可达0.35~0.6公斤.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及时注换水,避免池水过肥,养殖后期应适当补投部分鲜活饵料,以满足鲈鱼生长需要.须注意的是,放养的其它鱼种规格应大于鲈鱼种个体的1~2倍,并提前15天以上入池,以防鲈鱼吞食.此外混养塘年底应清塘,将鲈鱼起水. 三、网箱养殖 1.网箱规格与设置网箱一般采用2米×2米×2米或3米×3米×2.5米规格,以聚乙烯无结网片为好;网目大小视鱼种放养规格而定,放8厘米左右的鱼种,网目为1厘米;当个体有15厘米以上时,则用2.5~3厘米网目.网箱设置以封闭框架浮动式最好,选择避风向阳通风、水面开阔、水质清新、水深在3.5米以上处排放,坝前闸口、航道及水的流速超过0.1米/秒处不宜放置. 2.鱼种放养密度网箱饲养加州鲈鱼须按不同规格分级逐渐稀疏的方法进行.8~10厘米的鱼种,每平方米放300尾,15天后分箱;至30~50克左右时,每平方米放养量为150~200尾;长至150克时,密度为每平方米100尾;达到250克体重时,分疏至每平方米50~80尾,同时网箱网目也随分疏逐渐从1厘米增至3厘米. 3.饵料投喂饵料多用切碎的冰鲜低值鱼或小规格野杂鱼,配合料(鳗料等)也可.日投喂量占鱼总重的5%~10%,每日2~3次,依水温和鱼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4.日常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及时过筛分箱,以免个体差异明显互相残食,以促进个体均衡生长,提高成活率;二是注意清洗网衣,保持水体交换通畅,防止水生生物附着,一般每7~10天清洗1次;三是加强巡视,防止网破逃鱼,后期饲养(个体在120克以上)可用双层网箱.另外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单养 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进排水方便、面积2--3亩、水深1~2米的池塘,安装好进排水棚栏及护网.对池塘进行清淤并用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后.每亩放养长3厘米左右的黄颡鱼种2500--3000尾.也可搭放体长12厘米的花白鲢100--200尾。放养后,投喂新鲜的蚯蚓、蚌肉、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6%。  相似文献   

7.
鲟鱼是世界上珍稀的淡水鱼类。现将鲟鱼网箱快速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1.网箱及其设置 网箱采用聚乙烯线编织而成,规格为40米×4米×2.5米。网目大小视放养鲟鱼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有利于水质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若放养每尾100克以上的鲟鱼种则网目为二三厘米。以敞口型网箱为宜,以便投饵。设置方式为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网箱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进行黄颡鱼网箱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放养14 000尾鱼种,共收获黄颡鱼13 681尾,平均规格243 g/尾,成活率97.7%,产量32.59 kg/m2,饵料系数1.46。净利润为36 626元,平均净利润为366.2元/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9.
成日至 《新农村》2001,(11):19-19
1.网箱设置放置网箱的的池水应选择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的水域。水面要宽敞,水底要比较平坦,水深3米以上,水位波动不大,最好有微流水。选用六面封闭的沉下式网箱,一般长7米,宽4米,高2米,网目大小要与放养鱼种规格相适应,若放养规格为10~14厘米的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黄颡鱼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清整、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内容,以供黄颡鱼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80∶20池塘养殖是近几年来在全国普遍推广的一项养鱼新技术。它是指在投放鱼种时以一种吃食性鱼类为主养鱼,以1~2种滤食性鱼类为配养鱼的养殖模式,主养鱼和配养鱼的搭配比例大致为80∶20。同时在饲养过程中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饵料,采用驯化投饵方法。这种养殖方式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病害少,管理简单等优点。运用这一新技术养殖优良品种彭泽鲫,效益尤为显著,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可达600~800公斤,其中彭泽鲫占总产80%左右,每667平方米可获纯利1000~1500元。   1.池塘条件选择面积0.33~1公顷(5~15亩)、水深2~2.5米、塘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的成鱼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水、排水方便;池中每6670平方米(10亩)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半个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60公斤干法清塘,然后注水1米深。   2.鱼种放养每667平方米放养规格为20~30尾/公斤的彭泽鲫鱼种1800~2500尾,配养鱼选择规格6~10尾/公斤的鲢、鳙鱼种,每667平方米放养350~500尾(鲢、鳙比为5~7∶1),配养鱼在主养鱼投放半个月后放养。选择鱼种时需把握以下几点:①选用品种纯正的彭泽鲫一代品种;②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③尽量选择大规格鱼种,以保证当年达到理想的上市规格,获得好的效益。   3.驯化投饵饵料应选用配方合理、粒径大小适口的鲫鱼专用颗粒饵料,其粗蛋白含量27%~30%,粗脂肪为8%~10%,粗纤维为12%,粗灰分为10%,水分为12%,磷为0.9%~1%,钙为1%。粒径为2~4毫米。   彭泽鲫鱼种下塘后2天内不投饵,并用0.3克/米3敌百虫和0.7克/米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尽可能杀灭池中天然饵料,使彭泽鲫饥饿难耐,迫使其主动摄食。具体驯化方法是:在池塘向阳处选择一个投饵点,搭建一个约3米长的跳板伸向池中为投饵台,人在台上投饵。投饵训练时,首先敲击木桶、木板等,发出固定的音响信号,同时撒料,使彭泽鲫在音响信号条件下吃到饵料,逐渐形成上浮抢食的习惯。驯化期间,每天投饵3~4次,每次30~40分钟,一般10~15天即可驯食成功。日投饵量为池塘鱼体总重的5%~8%,具体要依据鱼体大小、水温、天气等灵活掌握。投喂全价颗粒饲料、采用驯化投饵方法是80∶20养殖取得成功的关键。   4.水质管理彭泽鲫80∶20养殖过程中不需施肥,一般水质较为稳定。但在高温季节,仍需注意调节水质,防止缺氧泛塘。一般每7~1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20~30厘米,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厘米左右。6~9月每天中午开机增氧2~3小时,后半夜开机增氧至日出。  相似文献   

12.
<正> 1.池塘条件 塘口面积6亩,水深1.5米,淤泥厚30~40厘米。放养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池塘无进排水系统,基本上算作死水塘,周围均为常规鱼养殖池塘。 2.鱼种放养 瓦氏黄颡鱼鱼种来源为从外地购得鱼种,规格80~100尾/千克,共放鱼种96千克。下池前用3%食盐水浸泡15分钟。放养时间为2002年2月20日,干法运输半个小时,成活率100%,鱼池共放8000尾瓦氏黄颡鱼,并于3月底投放了200尾黄白鲢,规格0.6千克/尾,青草鱼20尾,规格1.5~2.5千克/尾,计35千克。  相似文献   

13.
<正>用网箱囤养越冬鱼种,池塘占用面积小,鱼种集中,便于饲养管理,成活率高,是鱼种越冬的一种好方法。1.网箱设置放置网箱的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无工业污染和有机废水流入的湾汊水域,水面要宽敞,水底要平坦,水深在3米以上,且水位波动不大,最好有微流水。网箱应选用六面封闭的沉下式网箱,一般长7米、宽4米、高2米,网目大小要与放养的鱼种规格相适应,如放养规格为10~14厘米的鱼种网目为2.3~3厘  相似文献   

14.
网箱制作:网箱平面以15平方米为宜,网箱上口加网片盖住,中央或边上留一个小口作为投饵的窗口。箱体可制成框架浮动式或担架浮定式。箱体高出水面30厘米,网目大小以投喂的饵料鱼不能逃出为宜。  相似文献   

15.
郭素霞 《农技服务》2011,28(12):1703-1704
从网箱养鲤的水域条件、生产设备和网箱布置、鱼种放养、饵料投喂、生长检查、日常管理、成鱼出箱及鱼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水库网箱养殖鲤鱼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网箱制作 网箱平面以15平方米为宜,网箱上口加网片盖住,中央或边上留一个小口作为投饵的窗口。箱体可制成框架浮动式或担架浮定式。箱体高出水面30厘米,网目大小以投喂的饵料鱼不能逃出为宜。  相似文献   

17.
在网箱养鱼的基础上,一些地区的养鱼科技户又摸索出“微型”网箱养鱼新模式。其养殖容易,管理方便,产量多,效益高。一、网箱 1.微型网箱长、宽、高各为一米,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合股线编制而成。成鱼箱网目3厘米;种鱼箱网目1.2厘米。 2.沉子可用直径8毫米钢筋焊接成1米方框,捆扎在网箱底纲上。 3.浮子可用竹竿撑架代替,各箱间用粗15毫米纲绳串连,并用铁锚或沉石固定,网箱间距3米左右。 4.每箱可放养尾重50克鱼200~600尾。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6,(6):43
1.开春后水温20℃时开始进行排毒促代谢和肠道养护,可选应激宁进行足疗程的内服。2.如温度低于17℃,黄颡鱼和叉尾鱼的投饵率要控制在1%以下,同时每餐的投喂时间要延长,忌过量投喂;低于15℃时,网箱养殖的黄颡鱼和叉尾鱼要完全停料,但草鱼需要全程投料,否则会有啃食网箱泥皮而中毒暴死的风险。3.定期取样,解剖检查。如发现便秘,减料或停料4~5天。饲料  相似文献   

19.
孙文君  杨爽  杨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32-5133
[目的]为推广黄颡鱼养殖技术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盐度水体养殖黄颡鱼幼鱼,研究其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及盐度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盐度为11.5‰的水体中养殖96h后黄颡鱼无死亡现象,而盐度为14.4‰的水体中黄颡鱼全部死亡,且水体盐度越大,黄颡鱼死亡速度越快;水温为(25±1)℃时,黄颡鱼的安全盐度为3.83‰,48、96h的半数致死盐度分别为13.38‰、12.93‰;在盐度为2‰~7‰的水体中养殖85d后,黄颡鱼的成活率达94%~100%,鱼体日增重0.24~0.25g/尾,不同盐度水体中鱼体重增加幅度无显著差异;黄颡鱼的饵料系数在1.6~3.0,随水体盐度增加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明确了黄颡鱼幼鱼的耐盐性及其生长的适宜水体盐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程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76+278
为了探索网箱养殖黄颡鱼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效果,在规格为4.0m×3.0m×1.5m(长×宽×高(的网箱内开展黄颡鱼养殖,同时在网箱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利用细鳞斜颌鲴生物学特性对附着在网箱上的藻类及黄颡鱼残饵进行利用,达到生物控制箱内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网箱内放养规格为15~25g/尾的黄颡鱼,放养密度500尾/m2,套养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cm/尾,放养密度10~15尾/箱,经10个月的养殖,黄颡鱼平均产量为82kg/m2、成活率为91.9%,细鳞斜颌鲴平均产量为6.7kg/箱,成活率为95.9%,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