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平菇优良菌株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 4株白平菇供试菌株中 ,通过生物学测定、出菇试验、品种对比试验等方法 ,选育出一个优良菌株———yt- 3菌株。yt- 3号菌株菌丝生长旺盛 ,抗杂能力强 ,生产周期短 ,生物转化率高 ,是供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夏季平菇生产对高温型抗病菌种的需求,研究选择平菇菌株科佳1号和江都71作为亲本进行高温型平菇的新品种选育。采用单单杂交的方式,将2亲本菌株孢子两两配对杂交,共获得154个组合,其中22个可亲和组合;高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个组合可在33℃以上出菇;结合不同温度菌丝生长速度、酶活力和抗木霉特性,确定了2个耐高温抗病的平菇新品种PZ1和PZ7,并进行亲缘关系鉴定。选育出具有抗霉菌等杂菌污染、优质、高产的高温型平菇菌种,降低了平菇在夏季高温时期的生产风险,提高了夏季平菇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1,(4)
选用稻草作为主要原料配制培养基,接种10株红平菇单、双核菌株,比较红平菇单、双核菌株菌丝体对稻草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接种红平菇双核菌株的稻草培养基中纤维素被降解70 d后质量分数由原始的39.56%降到17.00%,5个双核菌株平均降解率为57.02%;降解70 d后木质素质量分数由原始的11.12%降到4.38%,5个双核菌株的平均降解率为60.61%。接种红平菇单核菌株的稻草培养基中纤维素被降解70 d后质量分数由原始的39.56%降到20.54%,5个单核菌株的平均降解率为48.07%;降解70 d后木质素质量分数由原始的11.12%降到5.22%,5个单核菌株的平均降解率为53.11%。通过方差分析得出红平菇单、双核菌株对稻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差异显著,双核菌株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前栽培的平菇菌株多属中温和低温型品种,不适应我市高原型亚热带气候。为了筛选高温型、耐干旱、抗杂菌能力强的平菇菌株,1981年我们先后从外地引进8个平菇菌株,经试验观察,在我市夏季出菇的只有“侧5”和“成都平菇”,而“侧5”的优良性状更为突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25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涂抹法接种假单胞托拉斯菌株,观察记录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通过病情指数把菌株分为高抗、中抗、中感、易感四种类型。结果表明:供试25个菌株中,高抗3株,占总调查数量的12%,中抗10株,占40%,中感7株,占28%,易感5株,占20%。为平菇抗病育种和抗病材料的选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平菇菌种,栽培一段时间后容易引起退化,抗逆能力差,给生产者造成减产或绝收。因此,我们于一九八五年以来开始对野生平菇的菌株进行驯化筛选工作,以便从中选育出适应性强、抗病、抗杂菌、适应各种袋料栽培的西兰1号新平菇菌种。经过栽培试验,所出的菇形状、味道都和野生平菇一样,尤其是产量高于一般平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经两年实践证明,用棉子壳栽培金针菇后的废料再进行熟料袋栽平菇,发菌快,出菇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供试菌种高温831,引自山东省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该菌株耐高温,抗杂菌力强,是一株适宜夏季栽培的高产菌株。(二)培养料处理金针菇采收结束后,挑选无杂菌、无虫害的菌袋,拍碎后暴晒2~3天,收存备用。栽培时,取其废料73%、新鲜棉子壳20%、石灰5%、过磷酸钙2%,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pH12~14(因831菌种适宜的pH 为10~13,灭菌后正好降为10~13)。  相似文献   

8.
平菇液体菌种栽培菌株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平菇固体菌种栽培中常用的5个平菇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制备液体菌种,采用熟料袋栽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综合分析各菌株栽培特性表明,CCEF89菌株在菌丝活力、长势以及抗杂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产量高、菌盖厚实、韧性强,不易破碎,商品性好,是进行平菇液体菌种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玉米芯生料栽培平菇菌株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半地下式塑料菇棚,进行了平菇菌株品比、接种后处理方法和栽培方式三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23个平菇菌株的发菌期存在显差差异,扎孔处理的显著加快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苗期,并减少杂菌污染;菌株间子实体产量差异显著。覆土栽培倡显著提高于实体产量.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合玉米芯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菌株菜平1号、莱平4号、8903和pI802.  相似文献   

10.
选择8个滑菇亲本,经过一系列布勒杂交技术环节,完成了400个杂交组合。通过培养观察、镜检、拮抗检验、试管出菇检验、罐头瓶内木屑基质出菇检验等技术手段,得到了131个杂交异核体;然后对其进行木屑半熟料栽培小试、重复小试和中试,选育出B52号和B17号滑菇新菌株。DNA检测结果表明,二者与各自亲本遗传差距较大,因而确定其为杂交新菌株,分别命名为丹滑16号和丹滑17号。因丹滑17号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减弱,2015年终止其中试栽培。丹滑16号在中试栽培中,保持了高产稳产、菇质优良和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强等优良性状。三年来(2013-2015年),在辽宁多地中试栽培101.65万盘,平均单产达2.14 kg,生物转化率达125.8%。  相似文献   

11.
从平菇(Pleurotus spp.)上分离到细菌性褐斑病弱致病力菌株和非病原菌株共126株,采用离体平菇法筛选模型,筛选出了3株可以诱导糙皮侧耳(P.ostreatus)对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产生抗病作用的诱抗菌株。通过田间验证,最终得到1株诱导抗病效果好的诱抗菌株,诱导抗病效果为66.73%。在供试接种浓度范围内,诱抗菌株的诱导效果随接种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任亚波 《食用菌》2011,33(1):21-21,23
姬优一号是我公司科技人员经过数年选育的一株抗病抗虫害高产菌株。经过数年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属广温型,具有适应范围广,出菇快、菇形号、转潮快、抗杂菌能力强等特点。性状稳定,生物转化率高,鲜菇颜色黑等特点。现就姬菇姬优一号主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豆秸秆栽培平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秸秆和棉子壳为栽培料栽培平菇,筛选出了适合滨海盐碱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力强的菌株,探讨大豆秸秆与棉子壳配比对平菇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江都5526、莱平1号、P81菌丝生长快,现蕾转潮快,菇形好,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可作为滨海盐碱地区大面积种植菌株;大豆秸秆与棉子壳配合应用营养成分可互补,质地疏松适宜,效果较好,尤以大豆秸秆与棉子壳各半最好,含水量以料水比1:1.4~1.6较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多次用“液体——颗粒”菌种生料栽培平菇均获得较高的生物学效率,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于下:液体颗粒种的制作(一)供试菌株平菇831,引自山东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该菌株耐高温,抗杂菌能力强,是一个适宜夏季栽培的高产菌株。(二)液体种F_1的培养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蔗糖2%、食母生0.1%、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05%,用氢氧化钠调pH8.5~9。采用振荡培养法,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以下,温度为26~30℃,摇床转速200转/分,培养48小时。  相似文献   

15.
张学松  王士杰 《食用菌》1998,20(2):21-22
平菇沂蒙一号(初称5.968),是1995年3月从一腐朽的杨树墩上采集的野生平菇,经分高培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试验及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适应性广,产量高,转潮快,高抗杂菌,分解纤维素能力极强,与十几个优良平菇品种比较试验,综合性状名列第一.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9108菌株,是以沪耳一号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而成。通过对该菌株菌丝的生长特征、抗杂性、出耳、产量及子实体商品性状等方面的考查,各项指标都优于原始菌株,经多次多点试种,证明是一株抗杂能力强、高产、优质,适合稻草栽培的新品种。现将培育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高产三萜灵芝(Ganoderma lucidum)新品种,以抗杂菌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的‘沪农灵芝1号’(H 1)和三萜含量高、抗杂菌能力弱的‘灵芝G 8’(G 8)为亲本,将原生质体单核菌株进行杂交,从130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菌丝长势较好的25个杂交菌株,并对其进行栽培试验,考察菌包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及子实体三萜含量,从中筛选出杂交菌株Z18。与亲本G8相比,Z18菌包成品率提高66.67%、生物学效率提高22.54%;与亲本H1相比,Z18子实体中三萜含量提高51.26%。ERIC-PCR分析结果显示,Z18与亲本存在遗传差异。Z18达到新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上海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定名为‘沪农灵芝5号’。  相似文献   

18.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无孢平菇菌株P22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拮抗试验,孢子印检测,扫描电镜和出菇试验,筛选出一株中低温型、高产、菇形好的无孢平菇突变菌株4-10。品比结果显示,4-10新菌株两年平均生物效率达112%,较出发菌株P22增产19.8%,较对照菌株P51增产22.7%。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平菇介平1号是笔者1996年大面积生产中选育出的优良平菇菌株,它具有生长快、适温广、早熟、高产、抗杂;朵形美、耐运输、耐CO_2,适宜各种原料栽培。与全国十多个广温型菌株品比试验,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已成为本地区当家监听品种,现将该菌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菌丝粗壮绒毛状生长旺盛,特抗杂菌,适生、熟、发酵料栽培,菌丝满袋即可出菇,于实体幼时褐蓝色,成熟时20℃以上时浅白色,低于15℃时灰白色,柄长1.5~2.5cm,直径8~25cm,肉厚1.5~3cm,覆土栽培丛重2~5kg,菇体呈复瓦状叠生外观漂  相似文献   

20.
刘晓丹  王俊玲  王霞 《北方园艺》2019,(14):124-129
以一株产漆酶树舌灵芝的菌丝片段为试材,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采用愈创木酚显色圈初筛突变菌株,并通过摇瓶复筛对优势菌株产酶能力进行验证,以期选育稳定高产漆酶菌株。结果表明:最终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株,与原始菌株相比,漆酶活性提高63.3%,同时发酵周期缩短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