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闽东茶园的经营现状,围绕提高茶叶品质与效益提出闽东茶园应加强人工生态园建设、规范肥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认识,加快手采茶园的机采改造和机采茶园的培育,先行试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机采。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叶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茶园作为人工生态系统类型,在人类的强化干预下,与传统茶园生态系统相比发生了下列变化: ①生态系统的组分由复杂变为简单。我国目前有茶园1600多万亩,绝大部分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单物种(茶树)的专业化茶园。这些专业化茶园,由于投入了大量劳力、肥料、农药、机械等辅助能量,产量一般较高,也获得了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茶园在丘陵低山地区,少则几十亩,多则数千亩,集中连片,长期无树木遮荫和防护,夏天受烈日暴晒,冬天遭寒风侵袭,生态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有的是在山坡上毁林种茶,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层浅薄,土地退化。我国目前仍有相当大面积的茶园亩产干茶不到20公斤,这些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很多,其系统内组分单纯而导致生态条件恶化,生态平衡失调也是根本原因之一。②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由有机能转向石化能。过  相似文献   

3.
复合生态茶园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合生态茶园的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之一。茶园内的茶树与茶园间作植物之间在统一的环境中形成矛盾对立关系,两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生物体必须与它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茶园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源经人们的加工、改造、利用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这个由多样生物组成的系统的物质环境条件随着生产资源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等生产循环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它涉及茶树品种、栽培技术、栽培地区、生态环境、营养管理、采摘标准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变化都受生态体系中可利用物质的质与量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其变化。  相似文献   

4.
1 发展现状 茶业是闽东的传统主导产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我市茶叶产业化正在逐步形成,产业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①不断改善茶园基地建设。闽东实施茶叶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园建设和绿色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闽东生态茶园建设措施和目标,总结出适合闽东红绿茶生产的新垦茶园、茶林嵌合型和纯茶种植老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6.
试论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寿波  傅懋毅 《茶叶》1997,23(2):23-27
本文概述了生态茶园的定义,建设生态茶园的意义及内容,并根据在安徽省黄山市及浙江省富阳市、临安县的试验资料,论述了模拟生态茶园的茶林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苏峰 《福建茶叶》1999,(3):30-31
1闽东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现状闽东虽然产茶历史悠久,但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起步较晚。1997年省农业厅在全省建立了十个无公害茶园试验示范点,其中宁德地区就有4个、面积达193hm2。全区茶叶业务部门在省定示范点的基础上,在福安、福鼎、宁德、霞浦等县(市)的重点菜区建立无公害茶园示范点10个、面积666.6hm2,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1998年3月行署召开了全区茶叶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布置了今后无公害茶园的建设任务,确立了“九五”期间全区建立无公害茶园基地6666hm2的奋斗目标,在全区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8.
茶园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单一的纯茶叶种植难以抵御自然生态危害,发展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建设势在必行。经研究发现,茶农对生态茶园建设持有较高的积极性,支持生态茶园建设的茶农占总调查人数的75.52%,茶农的保护意识、茶农对生态茶园建设的态度与生态茶园建设情况极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0.217。  相似文献   

9.
闽东是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一直是闽东农业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建国以来,闽东茶园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4.87万hm^2,占全省的37%,茶叶产量4.5万t,占全省的35%,是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0.
前言建设生态茶园是闽东茶叶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回顾五、六十年代开山种茶,广种薄收;七十年代茶叶大发展,强求集中成片,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环境恶化,土壤贫瘠,病虫猖撅,单产低下,效益不高。这批数万亩茶园在闽东沿海人多地少的区域可算宝贵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闽东茶树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预测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控制农残 ,对茶树害虫进行科学治理 ,我们于 1997年 - 1999年在闽东绿茶区中害虫发生严重、用药频繁的福安市溪柄镇 ,做了“害虫种类普查、茶农技术培训和定点系统测报”的试验示范工作。为在闽东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摸清了病虫情况 ,掌握了虫情动态 ,培训了技术力量。现分别总结如下 :1 常见害虫种类全面普查近 2 0年来闽东绿茶区的茶虫发生动态有了很大变化 ,总的趋势是 :大虫向小虫演变 ,食叶性向吸汁性害虫演变 ,发生代数少的向发生代数多演变 ,繁殖力低向繁殖力高的害虫演变 ,栖息叶面的害虫向栖息隐蔽的害虫演变。为了摸清闽东绿茶…  相似文献   

12.
有机茶园是生产有机茶的基地,有机茶最早于1985年在斯里兰卡通过颁证生产,随后印度、坦桑尼亚、肯尼亚、日本、马拉维和中国相继建设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近几年来,我国各主要产茶省区已开始建立年产100吨以上的有机绿茶、红茶、乌龙茶生产基地.本文从园地选择、品种选配、建立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论述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从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论述有机茶园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调整优化闽东茶业结构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闽东传统主导产业,是闽东各县( 市)财政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现有茶园面积万亩,年产毛茶万吨分别占全省茶园69.74.51,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和,均占强;36.04%36.52%1/3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年创毛茶产值亿元,()6.3茶叶商品总值亿,税收万元,三项指标为128500全省产茶地市之冠。同时,我市有多万人占()120(全市总人口的/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生产、加13) 工、销售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农户经济70上直接或间接地得益于茶业。由此可见,茶业在闽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茶业已成为闽东脱贫…  相似文献   

14.
一、“密植速成”茶园的推广闽东茶区,建国四十多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全区茶园面积5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0万亩,1991年茶叶产量达17721吨,茶叶产值达14193万元。茶叶成为闽东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5.
<正>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环境场地:没有任何污染。2、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办法建立起来的茶园和茶厂。3、生产出的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品污染。4、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认证、颁证。其首要的是原料应来自有机茶园。所以,建立有机茶园是生产有机茶的基础。本文针对闽东有机茶园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1有机茶园建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假眼小绿叶蝉是有机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在闽东高山有机茶园主要发生在6月份之后,对夏暑茶和秋茶后期造成危害。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前,使用1.5%三保奇花牌除虫菊素600~800倍、3%菊灵牌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800倍、绿土地一号800倍、绿浪800倍液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根据闽东茶园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态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初步设想,即采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等种植方式,利用生物生育过程的时空差异、生物链,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我区茶叶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闽东茶园生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引起茶业界同仁对生态问题的共同关心,在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初探@陈强$宁德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35210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闽东茶园的生态现状及成因,总结了龙虎山茶场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和具体做法,并从5方面提出建设生态的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机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茶园常绿郁闭 ,茶丛内昼夜温差、湿度差小 ,小气候稳定 ,这些是形成稳定的茶园昆虫群落的基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增大了茶树昆虫的多样性 ;我国拥有的群落茶园、纯茶园等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以及单行条植、双行和多行密植及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多样化皆丰富了茶园昆虫的物种多样性 ,从而强化了昆虫群落稳定性。茶园昆虫物种的多样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链 ,成为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0.
闽东是福建省最大的绿茶主产区,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适应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闽东茶区及时有效地调整茶类结构,大力发展乌龙茶生产,增加花色品种,逐步形成多茶类发展新格局,闽东乌龙茶生产现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