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西他赛是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我院肿瘤科于2003年7月~2005年7月对30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化疗,对出现的毒副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8岁。全部病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乳腺癌。1·2治疗方法与转归化疗前1天口服地塞米松7·5 mg,2次/d,持续服用3 d,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多西他赛100 mg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混合均…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抗肿瘤机理与毒副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合叙述了紫杉醇的抗肿瘤机理和它的毒副作用。紫杉醇的抗癌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管解聚使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终止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最后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紫杉醇体内免疫调节功能也可以对肿瘤细胞起杀伤或抑制作用。另外,对紫杉醇的一般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初治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17例,应用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化疗,观察化疗毒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2.9%和42.3%,无显著性差异(χ2=0.467,P=0.494)。2组间Ⅲ、Ⅳ度毒副反应多西他赛组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液潴留。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但其副作用较重,可致体液潴留,应用多西他赛时需强调化疗前的激素足量、化疗后的病情监测和发生体液潴留时的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小麦叶片原生质体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标记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免疫荧光标记并辅以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对含有叶绿体较多的小麦叶肉细胞微管骨架的标记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来自未完全展开叶片的原生质体中,微管的数量多且骨架的排列方式较复杂,而从完全展开的叶片获得的原生质体中,微管数量很少,实验中发现,外加Ca^2 离子浓度的增加,使微管的稳定性降低,并确定了导致微管解聚的Ca^2 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与表柔比星分别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08,P<0.05);观察组患者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程度比对照组严重(P<0.01),而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谷丙转氨酶升高、脱发等不良反应程度则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2 a生存率为40.3%,高于对照组的16.2%(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较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疗效佳,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DN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多西他赛75mg/m2静脉点滴,第1天;奈达铂80mg/m2静脉点滴,第1天、第2天使用,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连续治疗两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4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中位生存期6.9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多数肿瘤细胞都表现出染色体的不稳定。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微管是否正确结合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关系。Ndc80复合体由Ndc80,Nuf2,Spc24和Spc25组成,它们在动粒—微管的结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代表真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共16种生物的Ndc80基因的分子进化情况。结果表明:从真菌到脊椎动物,Ndc8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变化都比较小,大部分生物有以TGA作为终止密码子的倾向,Ndc80基因外显子有从少到多的过程,最后趋于有17个外显子;哺乳动物间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全长都比较保守。研究结果提示Ndc80是一个较为保守的基因,在动粒—微管的连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稳定表达对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抑制肿瘤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每周给药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42例老年SCLC患者用多西他赛30 mg/m2联合顺铂25 mg/m2,采用第1、8、15天给药方案治疗。每28d重复,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周期,并观察其治疗前后KPS评分和LCSS评分的变化。结果 42例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2例,进展15例,总有效率为35.7%。化疗主要毒副反应是~度白细胞减少(30/42),其他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依次为疲劳乏力、恶心呕吐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每周给药方案治疗老年NSCLC有效率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Cep70的细胞定位及其在微管聚合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质粒p MALp2TCep70,在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MBP-Cep70。用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特异性的抗Cep70抗体。首先用该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显微分析,检测Cep70在细胞内的定位,再利用荧光标记的微管体外组装试剂盒研究Cep70在体外微管聚合中对微管形态的调节,最后利用微管混浊度试验,验证Cep70对微管聚合的功能影响。[结果]通过从细菌中诱导纯化蛋白,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融合蛋白MBP-Cep70。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后得到了靶向Cep70的抗体。免疫荧光显微分析发现Cep70定位在微管组织中心(MTOC),即中心体上。通过对荧光标记的微管蛋白进行体外组装分析,发现Cep70增加了体外聚合微管的长度。进一步通过微管浑浊度试验,发现Cep70促进了体外微管的聚合。[结论]Cep70在细胞内定位在微管组织中心上,且在体外微管聚合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麦幼苗MAP65体外对微管聚合的影响。[方法]以"临优2018"小麦幼苗为材料,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鉴定小麦幼苗中微管结合蛋白MAP65的存在,并利用紫外吸收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探究了小麦幼苗MAP65体外对微管聚合的影响。[结果]免疫印迹实验表明在小麦幼苗中存在微管结合蛋白MAP65;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MAP65蛋白可与微管结合,具有一般微管结合蛋白的基本特性;浊度法实验显示MAP65对微管聚合的影响与其浓度相关,低浓度促进微管聚合,高浓度则抑制微管聚合。[结论]为进一步研究MAP65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铁肩担道义     
1988年7月,孙法从郑州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项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当上了一名侦查员。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侦查破案能力,订阅了《公安研究》、《人民公安》等专业报刊。多年来,他那种刻苦学习的劲头都从未减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个县级市的副科级副局长,于2003年7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通过3对兼并性引物扩增获得与S.sclerotiorum抗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 685 bp,包含4个内元,相应的编码447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其它6种线状真菌的β-微管蛋白基因相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78%~97.66%,但内元数目和大小不同。比较S.sclerotiorum敏感型和抗药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发现该基因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丙氨酸,从而导致田间抗药性的产生。为了快速、准确监测田间抗药性频率,根据S.sclerotiorumβ-微管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了2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直接以菌核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所需时间约为6 h,抗药性检出率为100%,与传统菌丝直径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检测准确率为96%,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至少需要1~2周。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植物微管形态,此法对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微管结构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使之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从而使护理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格化,一直是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从2006年7月开始,我科在病区质量管理上实施“团队制”管理,明确团队目标,打造团队实力,通过团队、健教、教学、质控四条主线,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具体落实和细节到位,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诱导抗、感大白菜叶片α-微管蛋白基因诱导表达的特点及微管动态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灰霉菌接种后大白菜中4种α-微管蛋白基因均具有上调表达特点,且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诱导表达明显。叶片细胞微管免疫荧光观测发现,接种48、96 h后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微管骨架受病原菌侵染影响较小,结构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说明微管在植物对抗真菌病原菌侵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链接】《楚天金报》2006年7月6日报道:市民爱美“武装到牙齿”,个人护理用品成新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门诊霰粒肿手术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本院门诊行霰粒肿手术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家长及患儿采用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在洗眼、滴局部麻醉药时和术中的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患儿在洗眼滴局麻药及手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克隆了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油菜菌核病菌(Scherotinia sclerotiorum)、辣椒炭疽病菌(Ca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ies)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4种病原菌的9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进而与典型模式菌粗糙麦孢霉(Neurospora crassa)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4种病原真菌β-微管蛋白序列与粗糙表孢霉具高度同源性;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由Glu突变为Ala,是导致上述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MBC)抗药性的主要原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与其他抗多菌灵真菌一致,且与乙霉威(NPC)之间存在明显负交互抗性。但小麦赤霉病MBC^S和MBC^R菌株的β-微管蛋白序列完全一样,且与NPC之间不存在负交互抗性,有关小麦赤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甘蔗茎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子叶植物茎尖有丝分裂细胞的微管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冰冻切片法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DAPI染色,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甘蔗茎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微管列阵的排列、转换及与染色体运动的关系。[结果]当周质微管形成时,细胞核保持完整;有丝分裂前期,周质微管转变为早前期微管带;当纺锤体微管形成时,细胞核膜破裂,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位置;之后纺锤体微管向成膜体微管转换,纺锤体微管逐渐缩短而细胞板两侧微管逐渐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姊妹染色体被微管从细胞板处分离并牵引至两极,从而形成成膜体微管;之后两个子细胞的细胞核形成,并最终分裂,细胞数量增加。[结论]从细胞微管各时期的排列就可以判断出细胞分裂方向,了解其生长情况,为甘蔗增粗机理的研究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0.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精子形成过程可分为球核期,微管形成期及成熟期等三个连续的阶段。球核期精核为球形,核内染色质呈常态分布。微管形成期由一微管形成中心形成微管套,将精核套入其内。微管套由单层无序变为多层有序排列,微管套不断伸长。成熟期微管伸长停止,染色质开始凝聚,由小颗粒到大颗粒,最后呈一高电子密度的精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