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世界茶叶贸易格局的变化 百年来,世界茶叶贸易的渠道、方式、流向等也随着世界茶叶供求关系的改变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 1.世界茶叶贸易主渠道由过去依赖伦敦茶叶拍卖市场拍卖为主,转向产茶国拍卖市场拍卖为主。 伦敦茶叶拍卖中心是世界上最早成立(1839年)的茶叶拍卖市场,历史上居主宰地位,早期国际贸易中约有70%以上的茶叶在此拍卖成交。但是随着产茶国12个国际拍卖市场(印度的加尔各答—1861、科钦—1947、高哈蒂、西里古里、哥印拜托、库努尔和阿姆利则,斯里兰卡的科伦坡——1883,孟加拉的吉大港—1970,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1972,肯尼亚的蒙巴萨—1969,马拉维的林贝—1970,还有新加坡—1981)的逐步建立,伦敦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削弱。1989年通过各大拍卖市场成交的茶叶仍占80%,其中伦敦拍卖中心只占2.99%,而其它拍卖市场占77.01%:  相似文献   

2.
孙传成  张玉富  郑斌 《茶叶》2012,38(1):1-5
拍卖是国际主流的茶叶交易方式。作为产茶大国的中国,急需建立茶叶拍卖交易制度来应对由于交易方式落后带来的定价权丢失、出口价与茶叶价值、茶叶安全问题层出、茶叶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等行业发展问题。作为产茶大省的浙江理应在转变茶叶交易方式上有突破性的作为。本文从浙江茶叶产业基础雄厚、浙江茶叶专业市场基础坚实且区位优势显著、对茶叶拍卖市场研究多年,茶叶拍卖交易已经起步、浙江在新经济浪潮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先发效应、浙江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浙江杭州是全国茶叶科教经济文化中心的角度论证,认为浙江杭州是设立国家级茶叶拍卖交易中心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0,(8)
我国是产茶大国和茶叶贸易大国,但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甚至不及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产茶国。目前,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及茶叶标准化的制、修、订步伐的加快,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产茶国,有必要建立规范化的大型茶叶拍卖市场。在目前公布的  相似文献   

5.
斯里兰卡的茶叶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0,22(4):10-11
1998年,斯里兰卡茶叶总产量达28.0万t,虽低于印度和中国,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其出口的茶叶占 95%,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而出口的茶叶中又有 95%以上通过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成交。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拍卖市场。 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由科伦坡茶叶贸易协会管理。目前共有8家茶叶代理商,经常参加拍卖的买主(出口商)有30多家,由茶叶贸易协会协调,每家代理商拥有固定的茶叶供应厂(场),即每家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只委托其中的2-3家代理商负责拍卖。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必须…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西方世界茶叶贸易与消费的典型代表。本文引用近40年来英国茶叶进口、转口和消费数据,阐述英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市场流通现状、变化趋势。百余年来茶叶进口来源的二次大转移。伦敦茶叶拍卖市场的衰退,被产地市场取代的原因。英式传统饮茶文化及近年受到的冲击。以及三百年来中英茶叶贸易的变迁,和复兴贸易须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汤一 《茶叶》1993,19(4):8-10
长期以来,我国茶叶贸易一直采用"一对一"交易方式,即买卖双方通过洽谈达成交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返关"的日渐临近,建立茶叶拍卖市场更显重要。如今年4月建立的"上海国际茶叶商品拍卖中心"。"中国杭州茶叶批发交易市场"等。拍卖是一种多头竞价交易方式。笔者认为,在当前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历史性机遇的形势下,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茶叶内外销拍卖市场体系,改现行交易方式之单一制为双轨制,将十分有利于我国茶叶贸易之发展。对此,提出如下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然而在世界茶叶市场的份额一直停滞不前。尽管2015年我国茶叶的出口量表现不俗,但相对世界茶叶出口总量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站在世界茶叶市场的供需角度上,对我国茶叶贸易出口面临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三、茶叶拍卖市场茶叶的贸易形式,在我国长期以来是采取计划收购,定点加工,计划调拔,作为统配专卖商品。国发[1984]75号文件下达后,茶叶除边销茶外,其他茶类放开,实行交易会、订货会、合同订购等自由贸易形式。但在国际茶叶贸易中,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开始了拍卖形式。150多年以前英国伦敦就开始茶  相似文献   

10.
红碎茶是世界茶叶贸易市场的主要商品茶,所有茶类中,红碎茶的消费量最大,市场最广阔,竞争性也最强。1984年伦敦拍卖市场的平均价高达每公斤262.8便士,几乎比1983年提高一倍。1985年平均价虽下跌至每公斤159便士,但仍然是1984年以前从未有过的高价。1986年由于某些主要产茶国茶叶减产,加上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黑茶贸易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纪晓明 《茶叶科学》2006,26(3):159-165
黑茶是中国的传统大宗茶类,本文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论述了中国黑茶的主要品类——湖南黑茶、湖北黑茶、川滇黑茶、滇桂黑茶的历史贸易途径和市场沿革状况,提出了黑茶发源于雅安一带的看法和论据,阐述了茶叶贸易和西北商贸历史成就的关系,对黑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诗羽  李道和 《茶叶科学》2021,41(6):876-888
本研究在分析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了2000—2019年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贸易波动的成因。结果表明,美国市场茶叶进口需求的增加是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而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起到了较强的逆向拉动作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市场出口的各类茶叶产品的竞争力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中国茶叶出口结构不符合美国市场茶叶需求结构、茶叶生产成本提高等也抑制了中国对美国市场茶叶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张菲  管曦  朱荣军 《茶叶科学》2021,41(3):430-438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运用37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2001—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结果显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效率呈现随时间递增的趋势,但是总体上我国茶叶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区域不平衡,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效率相对较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条件之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计量分析手段根据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等指标的变动趋势结合出口总量中各茶类所占比重的变化对出口茶的贸易条件作出综合评价根据茶叶出口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特点进一步分析需求价格弹性出口总收益和边际收益等经济变量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找出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婷 《中国茶叶》2021,(1):72-76
近代信阳茶叶贸易在艰难环境中曲折发展,随着由水路运输为主转变为铁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方式的改变,信阳茶叶销售地区更为广泛.八大茶社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策略对信阳茶叶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茶社们打造茶叶品牌的实践为当代茶叶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文章总结近代信阳茶叶贸易的商路变迁、商贸制度、销售体系的变迁,为当前信阳的茶叶贸易提供经验启...  相似文献   

16.
以发酵类茶为例的基于可比性的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已有研究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出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应该基于出口茶类、包装和目标市场的可比性视角。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发酵类茶为例,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横向比较中国与其他主要茶叶出口国不同包装发酵类茶在不同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在出口茶类、包装上的多样化特征,决定了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不仅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有所差异,即使在同一目标市场上竞争力也会随包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茶叶出口整体化处理与分析确实会掩盖不同茶类在细分目标市场上竞争力的显著差异。因此,精准化识别中国出口茶叶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对于未来推动茶叶针对性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娜  何亚丽  毛娅琪 《茶叶通讯》2021,48(1):136-144
对我国茶销售市场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茶产业的供需平衡。本文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GIS技术,从空间分布类型、均衡性和分布密度3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茶销售市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茶类经营点整体呈集中化分布,但集聚性稍弱,全国范围内高密度核心地区包括广州、南京和郑州等为核心的周边部分城市,而西部等地区大多未形成相对规模密集区。以地理探测器为研究工具对影响因素进行单体因素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确定,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及茶种植和生产分布区域对茶销售市场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固定人口和国内贸易水平是主导影响因子,居民收入水平与气候影响力较弱。但是居民收入水平、气候与居民保障水平等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效果突出,异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菲  姜爱芹  杨芳琴 《茶叶科学》2019,39(2):220-229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清代澳门茶叶贸易衰落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盛到衰的历程,阐明了澳门作为中国首个茶叶出口港在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澳门茶叶贸易衰落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