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麦棉两熟栽培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探索了,目前套种方式很多如6-2式、3-2式、4-2式、春套3-1式、夏套3-1式、夏套2-1式等。本文主要针对营养钵育苗春套6-2式麦棉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扶沟县麦棉套种面积大,促进了麦、棉产量的迅速提高,1983年与1987年比较,麦棉套种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55万亩,小麦总产增加1.1倍,棉花总产翻了近5番,农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980—1988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62.7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6.4公斤,麦棉均稳定在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粮棉争地之间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种植效益,针对小麦和棉花各自的生育特点及冀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总结麦棉套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瓜棉套种方式下皖棉18生产皮棉1500~1800kg/hm^2的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6.
一、棉花一架菜类蔬菜 棉花(泗棉三号等中晚熟品种)一架菜类蔬菜、(豆角为高产四号,特早30等早熟品种,黄瓜为津春4号等早熟品种,苦瓜为扬子洲白苦瓜等)该种植模式适宜于城市近郊区棉菜兼用地,一般亩产皮棉80kg,豆角1 000kg或黄瓜3 000kg,或苦瓜1 000kg,亩产值4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地区实行建园式枣一棉套种的立体种植方式,既促进枣树幼树期生长,又能保证套种棉花产量,是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的较好栽培模式。一、栽培指标1.棉花适宜品种为中棉35号,平均收获株数1.1~1.2万株/667米~2,单株结铃5.5~6个,单铃重5.0~5.5克,衣分率38%~40%,霜前花率≥85%,667米~2皮棉产  相似文献   

8.
据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做,一般比露地直播可增产30%左右。1 地膜覆盖棉田生态条件变化特点1.1 增温保墒 有效增温保墒期,主要在4~6月间(播种~初花),一般能使5cm地温提高2~4℃,有效积温(≥10℃)增加165~410℃;使0~10cm土壤含水量提高0.56%~5.2%,并使土壤水分保持平稳状态。1.2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棉花地膜覆盖,能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非常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实现一播全苗,特别是能有效地克服麦套棉花存在的“缺苗、  相似文献   

9.
辽南地区是传统的苹果之乡,近年来其它水果的栽培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平原地区果园套种收益成为果农一项不可忽视的经济来源。由于果园中大多套种红薯、大豆、花生等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近几年我所在辽南地区试验果棉套种新技术取得成功,效益显著提高,受到当地果农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0.
麦棉套种方式很多,如6-2式、3-2式、4-2式、春套3-1式、夏套3-1式,夏套2-1式等.以下主要介绍营养钵育苗春套6—2式麦棉套种高产栽培技术.一、套种方式小麦带宽180厘米,6行小麦,2行棉花,麦棉间距60厘米,麦收后棉花180厘米等行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适宜的棉花与小麦配置方式,实现麦棉套作产值最大化。[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配置方式,调查了小麦产量、棉花生育性状与产量,计算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总产值。[结果]"三一式"对棉花前期生长影响较大,棉行光照、温度均显著降低,小麦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四二式"起垄植棉促进棉花早发,显著提高了棉花产量,总产值达到了41 646元/hm~2,较其他配置方式增加4.7%~14.5%。[结论]"四二式"配合棉行起垄是促进棉花早发,提高麦棉套作模式产值的最佳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耕作栽培制度和地域特点,地麦棉间套田棉花全生育期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等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面积对比试验,并进行有效选择,编制出以生  相似文献   

13.
对博湖县春小麦超高产的产量结构、植株和穗部形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博湖县春小麦超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为:精细整地、播前施肥、顶凌播种、合理化控、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王月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90-11591
[目的]为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的田间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范围、田间分布及危害。[结果]小麦胞囊线虫年均只发生一代。病害分布面积占普查面积的79.3%。小麦田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卵的平均密度为6.5粒/g。与施用2次涕灭威颗粒剂的小区相比,未施药小区新麦12和皖麦50的鲜重损失率分别为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25.9%和11.1%。与未施药小区相比,3.2%阿维菌素0.56ml/m^2、15%涕灭威颗粒剂2.8、4.3g/m^2和施用2次4.3g/m^2小区的平均单株根部雌虫数量分别降低~5.2%、24.0%、44.8%和60.4%,单株鲜重分别增长-7.0%、5.3%、1.2%和17.0%,孕穗数分别增长4%、8%、8%和16%。[结论]深入研究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尤秀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黄淮地区麦套棉花产量和效益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施纯N量、施P2O5量、施K2O量、密度、化控5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产量和效益的因子主次顺序为:密度>氮肥>钾肥>化控>磷肥。其最佳组合方案:施纯N180~195kg/hm2,P2O530~60kg/hm2,K2O150~165kg/hm2;移栽密度5.25万~5.52万株/hm2;用缩节胺30~45g/hm2,于盛蕾期、盛花期或封顶时化控2~3次。  相似文献   

16.
西葫芦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葫芦是消费量较大的瓜类蔬菜,用种量较大。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葫芦育种课题组多年来从事西葫芦新品种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创新了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探索出大田西葫芦制种产量的影响因素和制种关键栽培技术,研究制定了西葫芦制种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麦茬辣椒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石菖蒲的野生苗为种植材料,随机区组设计,采用不同密度、底肥和追肥3种措施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石菖蒲生长影响差异性显著,综合生长状况、土地利用率和产量,筛选出石菖蒲较佳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是:A2B1C1,A2B1C2,A2B2C1和A2B2C2;单位面积产量鲜重分别为9.52,7.96,8.78,8.32 t/hm2;干重分别为2.64,2.22,2.44,2.32 t/hm2.即采用40 cm×40 cm的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施1 kg/m2农家肥或普钙作底肥,并于种植期间每60 d追施20 g/m2或50 g/m2尿素,能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19.
麦套春棉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扩大麦套春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3种处理:麦套春棉覆膜栽培;单作春棉覆膜栽培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每处理定健株10棵,每隔4~5d观测一次棉株生长情况。[结果]麦棉共生期,作物层和耕层土壤温度是影响棉苗生长直至中后期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结论]麦套春棉覆膜栽培能够超过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南疆棉共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下的陆地棉的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增长,高产棉花总积累的干物质为118.7克/株;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在2/8-12/8(出苗后85-95天),地上部干物质分配中心随生育进程发生着如下动态转移:真叶→茎枝→蕾花、幼铃→铃壳→籽棉。棉铃内部的干物质分配、运输转移随时间及节位的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