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正>铜制剂靠释放出铜离子与真菌体内蛋白质中的-SH、-NH2、-COOH、-OH等基团起作用,导致病菌死亡。铜制剂分为无机铜、有机铜两大类,目前仍以无机铜为主。市场上流行的无机铜制剂有:硫酸铜、碱式硫酸铜、氧化亚铜(铜大师)、氧氯化铜(王铜)、氢氧化铜等。但是,无机铜制剂有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铜的吸收与器官间的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就不同生育时期玉米植株对铜的吸收、积累及其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植株铜的含量在苗期较高,随生长发育的进程而逐渐降低;穗期吸收量最大,子粒灌浆期间对铜的吸收量也较多,两品种吸收铜的差异主要在花粒期,紧凑型品种在乳熟期吸收量较大,而平展型品种在子粒形成期吸收量较大。成熟期不同器官铜的积累量依次为叶片、子粒、茎秆(雌穗)、叶鞘(苞叶)、雄穗、穗柄、花丝。两品种间单株吸铜量差异不明显,单位面积吸收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密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铜是瘤胃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为研究日粮添加无机铜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试验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铜(0、6、12、18、24和30mg/kg干物质(DM))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瘤胃液氨浓度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铜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显著提高(p<0.05),而对发酵罐中总微生物氮产量没有影响(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铜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铜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  相似文献   

4.
铜胁迫对小白菜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铜污染导致的高等植物铜毒害问题逐渐凸现,通过对铜胁迫下小白菜的品质相关指标的试验研究发现:外界铜胁迫会使植株硝酸盐含量减少,NR活性和Vc含量也有类似变化;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浓度铜胁迫下略有增加,但随着铜浓度升高会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也是先上升,超过一定浓度又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项嘉铭  戴茜  刘立军 《作物学报》2023,(7):1979-1993
工业大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其主要种植区铜矿丰富,耕地土壤受铜污染严重;工业大麻有较强的耐铜性和较高的生物量,可代替粮食作物在铜污染土壤上种植,探究如何增强其耐铜性具有重要意义。水杨酸(SA)在植物抗逆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铜敏感品种云麻1号,探究外源SA对铜胁迫下工业大麻耐铜性和铜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对工业大麻具有明显毒害作用;外源SA降低了麻纤维铜含量,增强了根系对Cu2+的吸收和固定,地下部铜含量是胁迫组的1610.1%,铜累积量是胁迫组的857.1%,这可能是通过提高半纤维素和木葡聚糖的代谢及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实现的。外源SA促进了铜胁迫下工业大麻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累积,显著增强了氧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了ROS和MDA含量,减少氧化损伤。在铜胁迫下施用外源SA,可以特异性诱导CsCIPK25和CsWRKY32表达,并通过调控作物离子转运、铜吸收固定、金属螯合物合成等多种途径增强铜胁迫下工业大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土壤铜含量丰富.全铜平均25.4ppm,高于全国、世界平均含量.有效铜(DTPA—C_u)平均1.17ppm,<0.5ppm低铜土壤只占耕地总面积的6%.高铜土壤多分布在城镇郊区、洼淀和矿区土壤上.铜在剖面中以淋溶为主,表层富集过程非常微弱.土壤铜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在成土过程中其数量变迁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PH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铜(Cu)是人体和动植物必需的金属,参与多种形态、生理和生化过程;铜是多种酶的辅因子,在光合、呼吸作用和电子传递链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防御基因的结构组成部分。为了给今后植物铜胁迫的研究提供更系统的理论参考,基于前期研究的过量铜对植物萌发、生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等生理过程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综述了铜的生物学功能;过量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毒害;铜转运、伴侣蛋白的作用以及植物对铜胁迫的耐受机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制定合理维持铜稳态的有效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剑麻对铜的耐性与累积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沙培试验研究了剑麻对重金属铜的耐性和累积效应,试验设计了铜浓度为0、100、250、400、500、1000、1500、2500、4000、5000mg/kg共10个浓度处理,60d后收获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浓度0-500mg/kg时剑麻植株长势良好,地上部生长不受影响;浓度在1000 ̄2500mg/kg时剑麻植株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茎近根部出现褐色,并伴有叶上出现褐色斑点,根系几乎没有生长;浓度达到4000 ̄5000mg/kg时植株很快死亡;重金属铜对剑麻根系的生长影响较大。剑麻对重金属铜具有较强的忍耐性,其体内重金属铜含量地下部高于地上部,且剑麻植株体内积累的铜量随铜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铜离子浓度对系统净化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利用铜离子发生器添加铜离子,监测水质和斑马鱼健康状况,评价杀菌效果;【结果】铜离子发生器的铜离子增加速度R2=0.9942,稳定性较好。在24 h时,斑马鱼在铜离子浓度达到0.76 mg/L时,出现死亡情况;另外在同一浓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斑马鱼对铜离子的耐受度越高,同一温度下,铜离子浓度越大,斑马鱼死亡速度越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Cu2 +为0~0.23 mg/L),(26±2)℃为事宜养殖温度,并且0.14~0.226 mg/L范围内的铜离子浓度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最后本研究利用斑马鱼进行20天的养殖验证试验,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结论】铜离子浓度在0.1~0.2 mg/L之间,养殖温度(26±2)℃时,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细菌总数处于平稳状态,有利于斑马鱼生长。  相似文献   

10.
水稻子粒铁、锌和铜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子粒富铁(Iron,Fe)和锌(Zinc,Zn)及铜(Copper,Cu)含量较低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富铁、锌和耐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资源基础,笔者于江西省德兴铜矿附近重金属污染较重农田中种植了153份基因型各异的水稻品种(品系,组合),分析其子粒的铁、锌和铜含量,结果表明,收获的149份有效材料子粒铁、锌和铜含量的基因型差异都很大,变化范围分别为9.26~48.65mg/kg,13.08~36.08mg/kg和2.02~6.71mg/kg,平均值分别为16.46,22.67和3.53mg/kg,锌和铜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之下,各基因型糙米铁、锌和铜含量都呈正态分布规律;5类水稻材料间铁、锌和铜含量差异都非常明显,其铁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粳稻>私型两系杂交稻>常规私稻>私型三系杂交稻>常规糯稻;铜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粳稻>常规私稻>私型两系杂交稻>常规糯稻>私型三系杂交稻;常规稻的锌含量较接近,但显著高于杂交稻。  相似文献   

11.
<正> 松脂酸铜于1997年首次登记人市后已受到关注,并列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用的杀菌剂品种。据统计至去年,全国8个省、市11家企业登记产品13个厂次(单剂12个厂次、复配制剂1个厂次)。广东省珠海绿色南方保鲜总公司首家企业于1997年登记12%松脂酸铜乳油(商品名称绿乳铜)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柑桔树溃疡病、水稻稻曲病、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现已登记单剂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去壳的浦薏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相对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浓度在0~120mg/L 时,不影响薏苡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铜离子浓度高于40mg/L 时,薏苡叶绿素含量随着重金属 Cu 的升高反而下降。铜离子溶液浸种对发芽后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小;但幼芽萌发后生长在铜离子溶液中会显著影响苗的生长。铜离子对根的伸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尤以生长在铜离子溶液中的薏苡幼根受影响更大,幼苗根系呈棕黑色,细根趋于死亡。薏苡相对电导率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高碑店污泥农用肥效及重金属污染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高碑店污泥的肥效、重金属铜锌复合污染的机理及防治。结果表明:施用污泥能提高蔬菜的产量、用量控制在0.2kg/盆为宜,用量过高导致减产;铜锌浓度西红柿体内的分布遵循;根〉茎叶〉果实。根是重累积及伤害的主要部位,沸石及石灰处理污泥后可降低铜锌的活性含一及小麦重金属的吸收量,以石灰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饮水机铜内胆对饮用水中细菌的抑菌生物效应,并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比较铜内胆和不锈钢内胆盛放饮用水中细菌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变化关系。铜内胆的主要抗菌机理是铜表面能够缓慢释放二价铜离子进入细胞膜并破坏细菌的生物氧化过程。结果表明,铜内胆对饮用水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不锈钢内胆的抑菌能力,该结果为饮水机的改进、突破饮水机二次污染的瓶颈提供了参考,对保障饮用桶装水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锌锰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锌、锰、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锌、锰、铜在低用量时,随着施用量增加,大豆单株粒重增加;在高用量时,随着施用量增加,大豆单株粒重减少。锌和锰在低用量时,可以提高大豆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在高用量时,可以降低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铜可以降低脂肪含量;在低用量时,提高蛋白质含量,在高用量时,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以锌盐和铜盐为主的不同锌铜比加工皮蛋的方法。分析了锌盐和铜盐在加工皮蛋时的用量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盐(ZnSO4·7H2O)用量为0.3%时,铜盐(CuSO4·5H2O)的用量达到锌盐用量的0.05%,所加工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铜制剂作为老牌的杀菌剂之一,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中国,铜制剂也曾大量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但因为早期的铜制剂产品大多生产工艺落后,导致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混性较差,加上我国部分农民科学和安全用药水平较低,可替代和选择的杀菌剂品种较多,使很多人对铜制剂的认识局限于:杀菌广谱,真细菌兼杀,不安全和可混性差,目前铜制剂的使用更多地集中于较专业的农民和用户手中。现在由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采用专利化学方法生产的新一代高科技超微粒铜离子杀菌剂——铜高尚27.12%悬浮剂,不但保留了铜制剂真、细菌…  相似文献   

18.
氨基酸铜对棉花黄萎病株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晓宇  胡明  朱宝成  马平 《棉花学报》2004,16(3):152-155
在棉花黄萎病发病初期喷施氨基酸铜,测定了棉花病株叶片内几种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结果发现,喷施氨基酸铜后棉叶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在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表明了氨基酸铜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抗性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浸提方法提取油茶林地的铜(Cu)含量与油茶果实中Cu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Cu 提取剂的有效性及对果实Cu 含量的影响。采用HCl、ASI、Bray、DTPA、Mehlich3 等5 种浸提剂提取油茶林地土壤Cu,并采用ICP-AES测定提取液及果壳、种皮和种仁的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Cu提取能力不同,提取能力顺序为:ASI>DTPA>HCl>M3>Bray;不同浸提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油茶种仁Cu含量最高,达14.267 mg/kg,其次为种皮,果壳Cu含量最低;5 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油茶果壳、种仁Cu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与油茶种仁Cu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种皮中Cu含量呈负相关。本实验表明,土壤和果实Cu含量测得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为油茶无公害生产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潮土区氮、铜及其交互效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铜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的增产效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供试条件下,小麦高产氮、铜的最佳配施组合为纯氮120kg/hm2和硫酸铜(CuSO4·5H2O)4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