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记述毛翅目角石蛾科的两个新种,即短突角石蛾Stenopsyche brevata Tian and Zheng和四川角石蛾Stenapsyche sichuanensis Tian and Zheng,它们分别采自云南瑞丽和四川洪雅。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活史进化理论研究的促进,植物繁殖生态适应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缙云山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中,对优势种之一四川大头茶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四川大头茶花期从8月下旬至12月上旬长达3个多月,由于群落郁闲密度大,透光率差等原因,常绿阔叶林中四川大头茶开花高峰期较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的开花高峰期后移.不同群落四川大头茶花序上开花顺序对着果率的影响是相同的,随开花时间延后,着果率降低.不同群落间四川大头茶种子重量变异显著.四川大头茶对种子的繁殖能量分配与开花物候无关.对于种子生产,四川大头茶的花序可以看作同化资源的一个亚单位.  相似文献   

3.
洪雅是全国著名的无公害绿茶生产基地县,全县现有茶叶面积16.35万亩,其中投产茶叶面积14.5万亩。据2008年统计,年产鲜茶6356t,全县茶叶总收入2.46亿元。  相似文献   

4.
缙云山四川大头茶年轮生长的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庆缙云山采集了200多个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年轮样品,建立了该树木的年轮指数年表,并对照有关气象资料应用功率谱方法对其年轮生长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年轮年表与重庆地区年降水量密切相关。其年轮的功率谱密度值随波数分布不均匀。年轮宽度生长变异的周期为2年、11年、22年左右。分析四川大头茶年轮生长变异的功率谱,可以探讨、揭示其环境降雨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四川花椒主要栽培品种品质初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四川花椒栽植面积广,且近年来发展面积逐渐扩大。本研究收集了四川各地花椒主要栽培品种,并测定其水份、挥发油、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等成分,对品质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花椒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显示红花椒汉中源贡椒挥发油含量最高为9.74%,泸定花椒挥发油含量最低为3.02%。越西贡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最高为16.88%,泸定花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含量最低为5.61%。在青花椒中,洪雅藤椒挥发油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2.43%,重庆九叶青花椒挥发油含量最低,平均值为5.61%,洪雅藤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最高为12.12%,雅安多营藤椒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最低为8.9%。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o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不乏特色品种资源,如攀枝花芒果、会理石榴、盐源苹果、泸州龙眼、合江荔枝、龙泉水蜜桃、金堂脐橙、安岳柠檬、苍溪猕猴桃、攀西和彭州蔬菜、峨眉山和蒙山茶叶、洪雅黄连、中江丹参、三台麦冬、都江堰和彭州川芎等经济作物资源和德昌水牛、宣汉黄牛、九龙牦牛、四川白猪、内江猪、成都麻羊、南江黄羊、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茶法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茶的故乡,原始社会便发现和利用茶。茶最初是作食用、药用的,饮用则是后来的事。饮茶的起源,至今仍争论未定。清人顾炎武《日知录》称:“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他推测饮茶始于战国末,虽大体不错,但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西汉王褒《僮约》记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尽管对“烹茶尽具”之“茶”是否指茶还有争议,但对“武阳买茶”之“茶”指茶意见比较一致,西汉饮茶有史可据。当然,汉代以前,中国只有四川(古巴蜀)一带饮茶,其它地区的饮茶是在汉代以后由四川传播和在四川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僮约》写…  相似文献   

9.
民俗中的茶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四川茶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茶俗文化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民间饮茶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可以窥见四川人幽默诙谐的饮茶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探寻川人饮茶习俗演变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本文以茶的重要民俗事象,即茶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茶馆文化来概述四川茶俗文化在民间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10.
四川名茶与四川茶馆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镇恒  王云 《农业考古》2000,(2):178-181
四川的名茶文化就像它的茶树资源一样,在中国茶史和茶文化史上的地位相当突出,表现之一是发展较早,有开风气的作用,影响深远。例如三千年前就曾向代纣有功的周武王献茶,它可能就是贡茶的源头。表现之二是丰富多彩,四川和云南都是茶的故乡,野生大茶树云南有,四川也有,唐代陆羽就注意到四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至今在金佛山的一株与号称活化石的银杉相伴,经解剖,依据叶细胞的组织结构,专家判定属于原始型。表现之三是四川涉茶作品较多,有的价值很高,例如西汉资中人王褒的《僮约》提到令憧烹茶,买茶的事,说明饮茶是当地居…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生境中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a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上对普洱茶的需求加大,现在除云南省生产外,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越南、泰国均有普洱茶生产。云南普洱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提高制茶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划分了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乐山市洪雅、青神和眉山三个县进行以采伐更新为主的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总结出了8个低产林经营类型的最佳改造技术组合。分析了调整林种结构,发展经济林在低改中的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幼林阶段适当地间种农作物有助于林地土壤改良和提高林分生长量,试验和调查结果还表明封山育林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现有林分不受破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提高林分产量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  相似文献   

14.
四川是茶苗繁育大省,当前主要采用短穗扦插为主的无性繁殖方式。本文总结了四川地区茶苗高效扦插繁育技术,包括母本园建设与管理、苗圃建设与管理、出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规范茶苗扦插繁育技术、提高茶苗繁育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4种不同群落生境中,采用人工播种的方法,对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长动态过程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幼苗的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在1月-5月较为缓慢,各项生长指标在群落间差异不明显,幼苗的快速生长期在6-9月,幼苗的生长在光照优越的林窗中显著比郁闭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要旺盛;②在4种群落中,早发生在功苗均较晚发生的幼苗有生长率和成活上的优势;③相关分析表明,对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为光照和土壤水分。四川大头茶幼苗在不同群落中的发生、生长及成活特性决定着种群的更新形式和种群在群落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茶树品种与针形茶的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中叶种、浙江龙井种、南江大叶种为试材,研究了加工针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3品种均为针形茶适制品种。其中,四川中叶种的针形茶品质最好,龙井种次之,南江大叶种更次。其品质差异主要由品种鲜叶理化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四川茶文化开发的前景四川省新津县人大常委会徐金华在我国各种茶事活动频繁举行的今天,四川人的生活方式、文明精神伴随饮茶热的兴起,在不断改变和提高。四川改革开放的深化,高新科技区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开拓,旅游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愈益需要对四川的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川西茶区引进的4个黄化品种御金香、黄金芽、金光和黄魁的绿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以四川选育川黄1号品种为对照,分析了4个品种春季制作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及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感官品质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个供试绿茶样的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15.72%~57.74%,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分别低14.26%~22.37%和16.44%~23.42%,且酚氨比显著低1.72~2.51;另外,4个茶样均检测出39种香气成分,其中碳氢化合物类香气物质含量较对照高9.37%~13.24%,含氮化合物类香气物质低1.29%~12.12%。而且,4个供试茶样感官品质均优于对照,具良好的绿茶适制性,但是否适宜在四川茶区推广,还需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老鹰茶是以樟科、木姜子属植物中毛豹皮樟的嫩梢和叶片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非茶之茶"饮料,其味清香独特,醇厚回甘,能消暑解渴、提神助兴,是一种纯天然、无毒、无污染、风味俱佳的绿色饮品,四川民间有悠久的饮用嗜好和习惯.随着人们对老鹰茶认识的不断提高,这一传统饮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喜爱,正逐步走俏市场.老鹰茶这种植物遍及四川盆周山区,《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中直称其为老鹰茶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通过对四川名山区和洪雅县等主要茶区的茶园秋冬季主要病虫害进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四川茶区秋冬季节雨水多,秋冬茶园多以茶炭疽病、煤烟病和茶饼病等病害为主,零星茶园有少量的茶小绿叶蝉、茶蚧和茶尺蠖发生。针对秋冬茶园病多虫少的特征,提出一套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秋冬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