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锰尾渣改良对4种植物吸收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研究锰尾渣改良对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繁穗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 olium)4种植物吸收锰的影响。将锰尾渣与土壤混合进行基质改良,有利于植物生长。基质含80%锰尾渣时,商陆、美洲商陆和繁穗苋3种植物生长正常,吸收锰多。商陆和美洲商陆2种植物对锰尾渣耐受性强,生物量大,植物提取锰多;繁穗苋对锰尾渣耐受性较强。在锰尾渣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时,商陆和美洲商陆可作为首选植物,繁穗苋可作为辅助共生植物,采用锰尾渣含量为80%的基质改良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Mn(0、0.5、1、2、4、8mmol·L-1)对新发现的Mn超富集植物短毛蓼(Polygonum pubescens Blume)生长、Mn吸收及Mn对其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锰处理显著增加了(P〈0.05)短毛蓼根、茎、叶中Mn的含量,锰处理还引起了短毛蓼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累积。当Mn处理浓度大于1mmol·L-1时,显著降低了短毛蓼的株高、株重(P〈0.05);当Mn处理浓度为8mmol·L-1时,短毛蓼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最低,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Mn处理显著提高了短毛蓼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Mn处理打破了短毛蓼活性氧物质的正常代谢,并启动了抗氧化酶系统。8mmol·L-1的Mn处理,显著提高了短毛蓼叶片中巯基(-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P〈0.05),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0.6%和20%,表明-SH、GSH在短毛蓼缓解Mn毒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蓼科、禾本科植物细胞膜对铝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蓼科植物(荞麦、金荞麦、虎杖、无辣蓼)和2种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为材料,比较研究不同科属植物的细胞膜对铝胁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6种植物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根系质膜透性均随着Al3 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大,禾本科植物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4种蓼科植物,荞麦、金荞麦的质膜透性、MDA含量高于虎杖、无辣蓼、水稻、小麦。(2)荞麦、小麦叶片的SOD和POD活性随Al3 胁迫浓度持续增长,虎杖和水稻持续下降,金荞麦和无辣蓼在25 mg/L Al3 处理时最高,100 mg/L Al3 胁迫明显降低。综合细胞膜对铝胁迫反应的各种特征,可以说明蓼科植物细胞膜透性变化是Al3 引发氧化胁迫的一种受损表现,而禾本科植物细胞膜透性变化是对A3 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硅处理对镉锌胁迫下水稻产量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稻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锌(Zn)污染胁迫和硅(Si)处理对水稻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揭示硅缓解Cd、Zn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Cd、Zn毒害时,不同生育期植株生物量、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POD)活性显著增加。施硅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对重金属的抗性,主要反映在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而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产量显著增加,说明硅缓解植株体内重金属毒害的代谢机制与其对抗氧化酶系统的调控作用及作物抗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植物修复对锰尾渣污染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法研究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进行植物修复后,锰尾渣污染土壤特性的变化。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可增加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栽培植物后,土壤pH值变化不显著,但土壤磷酸酶、尿酶、蛋白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栽培植物可影响土壤锰和镉的形态分布,降低土壤锰和镉总含量,减少土壤水溶性锰和镉含量。在锰尾渣污染区域,混种美洲商陆与大豆进行植物修复,改良土壤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法研究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进行植物修复后,锰尾渣污染土壤特性的变化。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可增加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栽培植物后,土壤pH值变化不显著,但土壤磷酸酶、尿酶、蛋白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栽培植物可影响土壤锰和镉的形态分布,降低土壤锰和镉总含量,减少土壤水溶性锰和镉含量。在锰尾渣污染区域,混种美洲商陆与大豆进行植物修复,改良土壤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蒙古沙棘和中国沙棘耐寒性差异,以5年生沙棘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三种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等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种沙棘的耐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温条...  相似文献   

8.
铝胁迫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花黑麦草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50 mg/L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时,与对照相比,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显著降低(p〈0.05);(2)铝浓度介于10~500 mg/L时,显著抑制黑麦草幼苗株高及其根的生长(p〈0.05),且随着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强,当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时,黑麦草根系停止生长;(3)铝浓度显著影响了黑麦草的质膜透性,与对照相比,10 mg/L铝浓度显著降低了其质膜透性(p〈0.05);而50~500 mg/L铝浓度则使黑麦草质膜透性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础,研究了3种重金属富集植物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规律,为植物修复Cd污染的农田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浓度(0、20、35、50、65、80mg·kg^-1)Cd处理下,分别测定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Cd的含量,计算了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富集系数,研究了土壤中Cd添加量与植物富集Cd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d离子浓度的升高,3种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中的Cd含量也在增加,相关系数都大于0.99;综合地上部与根部Cd含量,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和富集系数,3种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的相对顺序为: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紫叶芥菜。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65mg·kg^-1的土壤中和紫叶芥菜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80mg·kg^-1的土壤中栽培时,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的Cd含量均超过了100mg·kg^-1,达到了Cd超富集量的标准。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性,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被Cd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铅浓度对茶叶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升高,夏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并有失绿现象,茶树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春茶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夏茶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铅浓度为1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2.93mg·g-1;铅浓度为15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小值2.28mg·g-1;随铅浓度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两者与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春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P〈0.01)和0.880(P〈0.01),夏茶的相关系数为0.871(P〈0.05)和0.971(P〈0.01),且夏茶中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大于春茶。铅对春茶、夏茶中可溶性糖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和-0.912(P〈0.01)。在铅浓度为0~200mg·kg-1时,春茶可溶性糖有小幅度增加;在铅浓度为200mg·kg-1时,春茶、夏茶可溶性糖含量都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何首乌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何首乌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S+6-BA1.0mg/L IBA 0.1mg/L的培养基能成功地诱导芽的分化。对于芽增殖,以MS+6-BA 0.75mg/L IBA 0.05mg/L或MS+6-BA 1.5mg/L IBA 0.1mg/L培养基较好,培养30d后芽增殖率可分别达到3.89和4.11。诱导生根以1/2MS+IBA 0.5-1.25mg/L或1/2MS+NAA0.5mg/L培养基较好,培养20d后生根率可达80.0%-86.7%。  相似文献   

12.
Polygonum thunbergii was selected among wild plants as a cadmium (Cd)-tolerant plant because of the high accumulation of Cd in the stems.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the leaves was low, which suggested the existence of an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Cd translocation from stems to leaves. Observation of Cd distribution in stem-petiole-lamina in P. thunbergii plants that had absorbed Cd, using SEM-EPMA, revealed that Cd accumulation occurred mainly in the nodes, junctions of petioles, and vessels in stems, with minimal translocation in petioles. A detection method for tissue distribution of Cd was developed. Resin-fixed tissue tips were stained with a fluorescent probe BTC-5N and then sites of Cd location were detected with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It was found that Cd in the stem tissues of P. thunbergii was distributed at specific sites of the cell walls of vessels and surrounding cells.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Cd distribution in stem cells obtained by the cell fractionation method, which showed that most of Cd was present in the cell wall and cytoplas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 thunbergii accumulates Cd in specific cell walls of the stems and inhibits Cd-translocation to the leaves.  相似文献   

13.
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m niger)、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青霉(Penicillium sp.)及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4种真菌诱导子中,以黑曲霉诱导子的诱导效果最好,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第14天加入100mg/L的黑曲霉诱导子,引入后第6天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比对照高2.25倍。黑曲霉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积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野生牧草“金荞麦”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方分布较广的野生金荞麦,作为中草药使用有悠久历史和较多的研究,但作为牧草资源人工栽培和研究报道极少。在调查贵州南部农民将其用于饲用和护坡的基础上,在贵州中部开展了引种栽培和肥料田间试验,研究金荞麦在栽培条件下,高产和高效需求的肥料配比,养分吸收,饲草的品质分析等。田间试验和其生长特点证明,金荞麦易繁殖移栽,抗劣性强,牧草品质较好,产量高,作为可供选择的栽培牧草品种,在南方适宜地区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对林下光照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了种植于针阔混交林下的林窗(FG,Forest gap)、林荫(FC,Forest canopy)、林窗-林荫过渡区(FT,Forest transition zone)3种光照生境下的头花蓼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分析了其对光强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生境的头花蓼表观量子效率(AQY)以FG(0.028)和FC(0.023)较高,FT(0.019)最低。各生境间的光补偿点相差不大(35.00~66.77μmol/(m~2·s)),植株的光饱和点表现为FG生境(808.45μmol/(m~2·s))远小于FT(1 201.43μmol/(m~2·s))和FC(1 780.42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为FG(6.24μmol/(m~2·s))低于FT(8.86μmol/(m~2·s))和FC(13.72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FG(1.97μmol/(m~2·s))高于FT(0.80μmol/(m~2·s))和FC(1.67μmol/(m~2·s))。FC生境的头花蓼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0.803)和潜在光化学(Fv/F0,4.08)均高于FG(0.801,0.402)和FT(0.785,3.65)。林下头花蓼PSⅡ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光强增加而下降,但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大。林下头花蓼通过降低暗呼吸速率、提高净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等途径来适应林下弱光环境,同时在强光下以降低qP和增加NPQ途径来避免强光损伤,具有较强的光照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虎杖茎尖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苗龄、接种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银和蔗糖等对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蔗糖28g/L+琼脂5.5g/L+2,4-D 1.5mg/L+6-BA 1.0mg/L,诱导率为100%;3-7d苗龄的虎杖茎尖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无显著差异,诱导率均达到95%以上,此后随着苗龄的增加,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快速下降,苗龄为12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只有55.6%;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AgNO34.0mg/L+蔗糖30 g/L+琼脂6.0g/L+NAA 0.5mg/L+TDZ 0.8mg/L,分化率为83.9%,增殖系数为7.63;生根培养基选用1/2 MS+蔗糖26g/L+琼脂6.5g/L+活性碳3%+IBA 0.2mg/L+NAA 0.3mg/L,生根率为100%。用透气膜封口比用聚乙烯菌膜生根率明显提高,生根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7.
根系脱土是中药虎杖收获的重要环节,采用直线梳刷式脱土辊指实现根土分离极为有效,然而直辊与根系作用时,常出现相互勾连、扯拉等不良状况,致使脱土功耗显著增加,为此该文融入滑切方式,设计了一种曲线滑梳式脱土辊指。根据滑切理论,确定了辊指滑梳的临界条件,利用对数螺线方程建立了辊指梳刃的曲线方程,通过辊指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辊指作业的功耗模型,确定了辊指转速、辊指作业长度、辊指滑切角为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摩擦角与滑切角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得到摩擦角和滑切角与功耗的伪彩色能量图,确定功耗最小所对应的辊指滑切角为67°。进行功耗及脱净率试验,利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辊指转速为350 r/min、辊指作业长度为30 mm、辊指滑切角为67°时,脱土辊指的作业性能较优,此时脱净率为93.03%,功耗为76.73 W。研究结果可为虎杖根土分离部件的结构改进设计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传染性胃肠炎(swine transmiss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w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毒性疾病.为探讨朱砂七(Polygonum cillinerve)多糖对TGEV的体外抑制作用,本研究以猪(Sus scrofa)睾丸(swine testis,ST)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先加药后接毒、先接毒后加药及药物与病毒混合感作3种给药方式,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朱砂七多糖对TGEV在ST细胞的体外抗吸附、直接杀灭和抑制增殖作用.MTT法结果显示,朱砂七多糖对ST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为20 μg/mL;最大安全浓度(20 μg/mL)时,对TGEV的抗吸附作用最好,抑制率达85.2%;对体外增殖的抑制率达78.4%;直接灭活作用抑制率达74.4%,且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qRT-PCR检测结果表明,朱砂七多糖在3种给药方式下均能在转录水平显著降低TGEVNmRNA相对表达量,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朱砂七多糖对TGEV在ST细胞上增殖有抑制作用,不同给药方式有所差异,其中以先加药后接毒给药方式的预防作用效果最佳.本研究初步证实了朱砂七多糖的体外抗TGEV作用,为朱砂七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闽侯县的药用植物虎杖资源的调查,分析其分布的生长环境,利用当地种质资源开展种根繁殖、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技术研究,为进一步规模化种植及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