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弛 《中国农资》2013,(49):16-16
<正>12月15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多元推广分会在京成立。此举不但让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完成了体系建设,更标志着中国农技推广体系开始跨入一主多元新时代。农业技术的多元推广模式是以技物结合为基础,在政府农技部门主导下,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技协、涉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力量,构建多元性的农技推广平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农业部  相似文献   

2.
该文概述了安徽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同时指出安徽农业技术发展滞后等薄弱环节,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培育和关键技术研发及其推广作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种养大户等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农技推广服务由政府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性科技组织、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资销售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多方承担,突出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统筹规划管理农技推广服务,发展壮大多元化服务主体,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探索多种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农技推广效率。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教育部前不久出台《关于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为载体,  相似文献   

5.
(12)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四川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以合作社与技术供给方对接农业技术的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农业技术对接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对接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先进对接模式依靠熟人社会关系、农业职业经理人、专家大院和科研院所进行农技对接,通过降低技术转移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个体系与新形势发展要求已不相适应。建立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联合协作机制,将其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补充,是彻底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技推广服务全覆盖的重要手段。为此,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就建立多元化基  相似文献   

8.
(3)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纳入“一主多元”推广体系。草案在“一主多元”推广体系中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规定“各级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对各类经营性组织或个人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1、重庆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坚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推动____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2、目前,河南省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公益性组织外,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也在迅速成长,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有____。A、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B、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专业协会C、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示范园区基地D、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依托的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农技推广的重要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浙江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进步农民的集合体,是农技推广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在合作社社员、农技推广人员和科研院校之间架起了桥梁,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也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基地,更是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重要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合作社对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并加以扶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农技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和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项目等作为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效能的措施,促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面临着市场化程度低,投资需求大,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其上联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教授,下联广大农民,协调、推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指导村农技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员开展工作,在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中发挥支柱作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技推广》是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农业综合科技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推广"的办刊宗旨,致力宣传党的"三农"方针政策,推介各地先进实用种植技术,交流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验,研究探讨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问题,是广大农技推广单位和技术人员的好参谋,是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4.
农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推进农技推广工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关系角度分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现实瓶颈,并就高校设立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员岗位,建立现代农业人才培训机构、推广中心和信息中心,建立全方位的推广运行系统等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要"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中的技术、条件、队伍等优势及缺乏保障、经费不足、队伍不稳和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提出了吸引农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一主多元"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长期高效的推广机制和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等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政府主导的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企业化运作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这3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融合的举措,对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临安市农技推广现状的分析,结合农技人员与农业企业、农业种养大户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临安市农业局农技推广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的思路,并运用相关API,加强“点对点”服务、推广“助农宝”手机应用等,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实践中,合作社在满足成员需求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多方力量,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有自己的潜在优势,但是它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制约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制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是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我们就目前农技推广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技推广模式,对当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如何与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者结合,共同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管理》2017,(5):21-24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效能,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改革任务。文章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总结了当地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偏低、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技推广手段单一落后、农技人员参与经营性服务存在政策制约、农技推广服务主体的联结机制尚未贯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应健全农技推广机构的精准支持机制,强化条件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整合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教学单位的推广资源;探索多元化推广体系融合机制,鼓励农技人员领办或参与经营性农技推广组织;强化农技推广人才培养与储备,优化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