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 《吉林农业》2014,(2):76-77
桉树是我国引种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关于桉树人工林降低土壤肥力、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认为,科学管理下的桉树人工林不仅解决了国内木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土壤肥力。本文简要综述了桉树种植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拟为今后桉树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坡位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桉树人工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方法]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桉树林木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桉树人工林林下土壤普遍呈酸性,表层土壤酸性强于深层土壤;随着坡位的降低,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逐渐好转,呈正相关趋势,同一坡位表层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深层土壤。整体来看,造林地土壤肥力处于偏低水平,氮、磷缺乏严重。[结论]今后在营建桉树人工林时,优先选择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造林,对于山坡上部土壤养分较缺乏的地块,造林后应加大施肥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位于广西南宁的高峰林场是我国重要的林木种植基地,其中,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为林场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效益。但是,桉树人工林的生长周期短,连栽频率高,其生长土壤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的土壤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桉树人工林与其它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性程度,并归纳找出原因,对有效提高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维持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确保高峰林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也将从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的角度,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基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角度,为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揭示桉树人工林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器官所需营养元素变化以及土壤肥力对其影响,对于桉树营林和科学施肥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选取广西隆安县小林镇和田东县思林镇的桉树2代萌芽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个人工林嫩叶、成熟叶、黄叶的C、N、P、K、B、Ca、Mg以及土壤C、N、P、K、Ca、Mg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物...  相似文献   

5.
桉树相思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钦廉林场两组桉树纯林、相思树纯林以及二者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桂南地区桉树相思树混交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钦廉林场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中,并且随着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总数排序依次为混交林〉相思树纯林〉桉树纯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说明桉树与相思树混交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当前广西营造相思桉树混交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加快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约经营,避免掠夺式开发利用,要加强桉树优良品种的引种繁育研究和对桉树人工速生林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科学施肥是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改善桉树营养状况、促进桉树速生丰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营林措施之一,亦是实现林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桉树的生物学特性、施肥效益、平衡施肥等方面综述了桉树人工林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当前桉树施肥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为今后桉树施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桂北尾叶按三代连栽连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0项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筛选出尾叶按林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并对土壤肥力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三代尾叶按人工林大部分土壤理化指标比第一、第二代林土壤显著降低,其中第三代林土壤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第一代林、第二代林。基于主成分分析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钙和有效锌含量,建成反映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最小数据集。评价发现,三代连栽尾叶按人工林土壤肥力为第二代(0.785)第一代(0.642)第三代林(0.566),土壤肥力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尾叶按连栽两代之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退化。因此,建议在第二代林采伐后要及时补充因连栽下降的元素,以达到桉树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云南省富民县6种桉树人工林和云南松人工林(对照)地表(020 cm)土壤的N、P、K养分含量。结果显示:①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较云南松林地低,除全磷含量与云南松林地相当外,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低于云南松的含量水平。②桉树人工林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较低。6种桉树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较缺(4级)为主、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水平中等、全磷较为丰富、速效磷含量多处于中等水平、全钾和速效钾都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桉树人工林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很重要。本文对两种相反观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今后应加强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变化动态及机理、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对其林地生产力及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育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牧草间作对桉树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圳  白昌军  虞道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23-5724
[目的]研究牧草间作对桉树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地内以桉树人工林林龄2年为第一代林,选用5种牧草种植区的土壤样品作为人工林地间供试材料,行带内杂草地土样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每个区组中选3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挖剖面,测定土壤含水量、蔗糖酶、过氧化物酶和脲酶活性。[结果]桉树人工林地间作牧草以后,有效提高了林下土壤含水量;蔗糖酶活性测定中糖蜜草样地的蔗糖酶活性提高幅度最大,达到73.92%;网脉臂形草样地的次之,为46.85%;脲酶活性测定中网脉臂形草样地的脲酶活性提高到19.11%,GC1581柱花草和糖蜜草样地的也有显著提高,分别是10.07%和8.43%。[结论]牧草间作能有效改善桉树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效减缓土壤衰退。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市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含碳率变化幅度为40.06%~47.71%,枯落物含碳率为35.81%~44.71%.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32%~ 1.26%,0~20 cm土层含碳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桉树.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80.7、124.8、68.5 t/hm2,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为122.54、54.8、32.29 t/hm2,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67.8%、43.91%、49.01%.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马尾松>桉树>杉木.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3.21%、3.73%、5.11%.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54.06、67.33、41.22 t/hm2,0~2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马尾松0~.2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48.6%,杉木占44.7%,桉树为41.37%.  相似文献   

13.
连栽桉树人工林及其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安刚  温远光  李武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70-14371,14376
介绍了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现状,初步综述了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以及群落结构复杂性和植物功能群的研究进展,并对连栽桉树人工林的研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 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 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广西北海林区的土壤肥力及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海林区的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情况贫瘠,有机质和氮素处于中等水平,磷、钾含量偏低,微量元素处于低等水平。不同肥料品种对桉树生长量的影响及施肥效应存在差异,其中以标准配方施肥效果最好,桉树经济效益较高,纯利润可达3.75万~4.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广西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筛选出能够促进桉树发展的主要技术指标。[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广西8个代表性地区的桉树人工林经营发展现状,采用文献查找借阅、实证研究、定量化研究与定性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桉树人工林单项生态服务价值量从小到大依次为净化空气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固碳释氧价。生态健康价值=固碳释氧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广西各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健康价值平均为16.51万元/(hm2·a)。[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发展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湛江市雷林桉树人工林生态价值,讨论人工林生态效益分布趋势.[方法]选定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桉树林作为研究对象,从涵养水源、固定土壤、碳汇功能、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效益等指标研究人工林生态效益价值.[结果]2019年雷林桉树人工林涵养、保育土壤、固碳价值、制氧价值、生物多样性、森林康养、各林场林木综合生态经济价值分别为56524.66万、13800.11万、1509.601百万、503.200百万、2480.429百万、744.614万、498584.31万元.雷林桉树人工林的生态价值巨大,北坡、纪家与成熟林、近熟林生态价值分别与其的面积、蓄积占比相关,两者在单位上具有相关一致性.生物多样性、固定储碳与制备放氧机制分别与成熟林、幼龄林呈相关一致性.[结论]该研究可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市三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2~12.6 g/kg,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桉树人工林最小.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6.25、30.09和17.05 t/hm2,分别占其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48.56%、44.70%和41.36%,成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体,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杉木人工林(67.33 t/hm2)>马尾松人工林(54.06 t/hm2)>桉树人工林(41.22 t/hm2);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中龄林>幼龄林>过熟林>成熟林;杉木中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于成熟林,彼此间差异不显著;三年生的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二年生和四年生的;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高于马尾松中龄林和成熟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九龙甸水源区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特性的测定,以云南松天然林作为对比,结果表明,该水源区3种林分土壤容重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成年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幼年桉树人工林次之,云南松天然林最小;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少于云南松天然林;云南松天然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好,成年桉树人工林最差,种植桉树人工林使得水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1.桉树病虫害的发生1.1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落后桉树速生丰产林的规模化种植与其经营管理成效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桉树人工林管理经营方式都较为粗放,在人工林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对营林密度、育苗技术、林地选择、整地方式、基肥配施、种苗选择等方面的管理运营不科学、不合理等,导致人工林种植中存在许多管理上的疏漏,加剧了病虫害多发的频度。例如,在桉树人工林追肥过程中,如果不能科学的把握林地土壤状况,仅仅依靠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