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2006,(12):4-4
入秋以来,我省持续干旱少雨,主产麦区基本无有效降水,致使全省1000多万亩抢墒播种的麦田受旱严重,需及时抢浇补墒水;有140多万亩麦田因旱出苗不全,需查苗补苗;部分造墒播种麦田也开始出现旱情。同时,进入10月份以来,我省气温持续偏高,部分麦田出现旺长趋势,对小麦安全越冬和夺取明年丰收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麦要高产,播种和冬前管理是基础,春季管理是关键。原则是依据冬前状况,因苗分类管理。 1冬前基础 2008年秋季,河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墒情充足,小麦播种集中。冬前个体发育良好,但群体偏大,总体苗情长势均衡。气侯条件是,小麦播种后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入冬后平均气温与常年持平,麦田无明显冻害,降水稀少,旱情明显。  相似文献   

3.
宁晋县耕地面积6.6万hm^2,小麦播种面积5.22万hm^2,冬前调查情况:个体发育良好,群体偏大,整体苗情较好,全县98%以上麦田趁墒播种,播后镇压面积3.67万hm^2,小麦越冬期无有效降水;春节过后的2月4~5日对全县麦田进行了土壤墒情、旱情、苗情的全面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小麦早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一、当前全县小麦生产形势今年我县小麦播种面积5.7亿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据越冬期苗情调查统计:我县小麦一、二、三类苗面积所占比例为50.5:37.7:11.8。苗情明显好于上年,单株个体素质也均比上年有所增长,是近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针对我县越冬期日照时数异常偏少,气温偏低等不利因素,特提出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镇压控旺、合理运筹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一)镇压划锄,控旺转壮,提墒保墒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本年度冬季气温偏低、小麦叶片冻枯较重等问题,为切实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夺取夏粮丰收,3月7日涿州市气象局与农业局技术干部对麦田进行了苗情、墒情田间考察。总体上看,小麦越冬期间虽然温度持续偏低,负积温比常年偏多,但由于播种基础较好,小麦抗寒锻炼时间较长,麦苗素质较好,群体较合理;冬前多数麦田浇了冻水,且冬季降水偏多,土壤墒情较足,因此,小麦越冬情况较好,没有发现大面积死苗死蘖现象,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麦田管理要实行"三看",即看天、看地、看苗.今年我省雨量偏大,小麦播种前后多次降水,根据这个有利条件,大面积麦田冬前管理要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度,廊坊市种植小麦107.99万亩。去秋麦播前降水多,土壤墒情好,趁墒播种面积大,加上品种优、底肥足、集中播种,全市麦田种植基础好,越冬前麦苗素质高,群体充足,个体健壮,一、二类苗面积占全部麦田面积的85%。由于越冬期遇暖冬气象条件,麦田无因冻害死苗死蘖,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今年我县冬小麦种植面积为19.3万亩。随着气温的回升,各种杂草也在麦田陆续萌芽出土,据调查,我县麦田杂草为害主要有灰藜、播娘嵩、田旋花、稗草、扁蓿等。麦田杂草密度大,危害重,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杂草不仅与小麦争水、争肥,而且影响麦田通风透光和小麦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产量降低。1调查情况据我站技术人员对阿依巴格乡、塔木托格拉克、多浪乡、拜什艾日克镇部分小麦进行调查。共调查小麦田12个条田,2060  相似文献   

9.
<正>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较往年偏高,出现了暖冬的局面,并且雨雪普遍偏少,麦田土壤表层旱象显现,对小麦生长不利。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暖冬对小麦的不利影响。一、暖冬对小麦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1.暖冬天气使得小麦过早萌动或恢复生长,尤其是早播麦田和播量大麦田,以及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由于地温较高、养料丰富,使分蘖增多,旺长现象更明显。如果小麦在冬天长势过快,春夏间则生长乏力,最终产量将受  相似文献   

10.
今年豫北9月中旬有效降雨67.1毫米,小麦播种时墒情较好,由于部分麦田播种偏晚,入冬以来气温低、雨雪较少,弱苗面积比往年相比有所增加。田间管理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小麦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穗多、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到因地制宜,因苗管理、促苗壮长。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韩铮铮  韩相斌  高翀  李汉浸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54-14856,15002
[目的]研究2010~2011年度濮阳小麦生育发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了降水、日照、气温及形成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2010~2011年度濮阳小麦播种以来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濮阳小麦播种到返青前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秋冬连旱天气,麦田受旱面积达99%,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但在成功实施人工增雨和灌溉共同作用下,旱情基本解除。由于政府指挥及时和农民管理措施得力,因此,2011年濮阳市小麦仍然取得了丰收。[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决策田间管理和小麦丰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促进邯郸县种植业结构调整,邯郸县第一原种场去年引进了优质面包专用小麦藁优5218,该品种表现丰产优质,深受农民欢迎,据技术人员考察,该品种麦田年前表现播期适宜,播量适中,播种基础较好,但进入冬季以来,气温持续偏高,整个冬季没有有效降水,形成"暖冬",土壤没有形成冻土层,麦田表现麦苗冬季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永年区小麦播种时间为10月5~15日。进入10月份,从10月7~10日,全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降水过程,小麦因播种期间遇到两次降水过程,总体来讲,对小麦出苗生长利大于弊,降水有效地补充了土壤墒情,使小麦出苗整齐,据对永年区小麦生产情况调查,10月6日前播种麦田已经出苗,苗龄在2叶1心;10月16日前播种的正在出苗,大部分已达到出苗期。小麦墒情充足,出苗整齐,缺苗断垅少。  相似文献   

14.
1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2004年冬小麦秋种期间气温较高,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麦苗生长发育,大部分小麦基本带蘖越冬,群体较为适宜。另有部分麦田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播种偏早麦田出现旺长现象,且群体偏大;二是播种偏晚的土里捂麦田。因此,小麦春季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合理调控群体,矮化防倒,主攻穗粒重,提高小麦品质。根据不同麦田,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平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4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温逐渐升高,跨区联合机收面积的迅速扩大,以及耕作制度、水肥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影响,使得本来属于南方病害的小麦赤霉病,进入20世纪末期,悄悄地北移到我县麦田危害,并逐步完成定殖及菌源的初期积累,直到2003年,由于我县影响该病害流行的种植小麦品种、气候、菌源三大要件均已满足,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全市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墒情好,小麦出苗齐全,整体苗情较好。但有少部分麦田播种早、播量大,形成旺长苗。还有部分麦田由于去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持续阴雨播种较晚,形成弱苗。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全市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墒情好,小麦出苗齐全,整体苗情较好。但有少部分麦田播种早、播量大,形成旺长苗。还有部分麦田由于去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持续阴雨播种较晚,形成弱苗。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去年冬天缺少雨雪,气温偏高,河南省小麦在目前生长的关键时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播种过早,麦田有旺长情况;二是部分地块播量过多群体偏大;三是一些地区冬季缺少降雨降雪又未冬灌,出现一些干旱引起的点片黄、弱苗;四是部分麦田杂草较多,多种病虫害越冬基数大,有偏重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正一、当前麦田长势及存在问题为切实掌握当前西华县麦田生长状况,科学指导当前的麦田管理工作,春节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西华县清河驿、皮营、西夏、逍遥、大王庄等乡镇进行田间调查。调查发现,目前西华县大多数麦田从表面上看生长旺盛,叶色浓绿,长势较好,有部分麦田已封行。但经调查分析看出,目前该县麦田存在以下问题。1.播量偏大,群体偏高,旺长现象突出。据调查,去年10月份小麦播种时,大多农户为抢墒播种,播种时期偏早,播种后气温偏高(10月中旬最高气温在23℃左右)。有部分农户担心墒情不好,播量加大,一般每667平方米播量均在12.5千克以上,高的每亩播量达20千克。10月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秋种,阜南县小麦生产做到了适期播种、足墒下种和种子优良化.尤其通过落实"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和粮食直补政策,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半精量机械播种等关键技术,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其中1、2类苗比例较往年增加10%~15%.同时,由于今年12月3日前,我县气温偏高,其中11月份气温较常年偏高2.8℃,小麦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状态,茎叶生长快而嫩,植株体内没有积累较多的糖分,没有经过低温锻炼,自身的抗寒能力相对较弱.12月3日后出现强冷空气,持续低温10d左右,最低气温零下7~8℃,部分田块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