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草原红牛是1985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乳肉兼用型品种.从1994年开始,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的倡导和主持下,开展了导入外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中国草原红牛产肉和产奶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促进了中国草原红牛的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开始逐渐形成了地方优势品牌,其肉乳产品得到各级政府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和高度赞扬.“九五”和“十五”期间先后获得吉林省名牌产品和国家唯一活体绿色食品认证,并被省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草原红牛的发展陷入了低谷阶段.  相似文献   

2.
利木赞牛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红牛是我国自主培育而成的第一个肉乳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宜放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乳脂率高、肉质好、遗传力强等突出优点,但与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以及国内黄牛品种相比还存在着个体小、生长缓慢、产肉性能偏低等不足。为了提高草原红牛肉用生产性能,先后从国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丹麦红牛和利木赞牛等对草原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本研究就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全面分析,为草原红牛肉牛新品系的选育与品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草原红牛是我国培育成功的第一个肉乳兼用型优良品种,采用英国兼用短角牛为父本,以当地蒙古牛为母本经过级进杂交至第2代或第3代,通过选择理想型个体进行横交固定培育而成的.从产肉性能来说,肉质性状作为一种综合性状,和其他性状一样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因而可以通过选种选育的方式提高草原红牛的肉品质.阐述不同基因对草原红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培育新的草原红牛品种或者品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品种与胴体产肉性能间的关系,并找出适合内蒙古地区饲养育肥的优质肉牛品种,笔者试验通过对内蒙古地区主流的高代杂交品种肉牛,即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红安格斯牛等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胴体产肉性能并进行分析,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5.
3个品种牛的育肥实验和屠宰实验证明,在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幼龄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及肉的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夏洛来牛的产肉力最好。在平均日增重上,夏洛来牛比西门塔尔牛和草原红牛分别增加148g和212g,差异极显著;西门塔尔牛比草原红牛的平均日增重增加64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1985年开始在翁牛特旗海金山种牛场进行了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液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丹红F_1毛色基本同草原红牛;尻部宽、长而平,原有斜尻缺点已明显得到改进;各阶段体重、体尺均有明显提高,尤以体躯的重量、宽度、高度和后躯的提高更为显著;适应性与草原红牛无差别;其产肉性能和产奶性能比草原红牛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草原红牛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建国后自行培育的肉乳兼用型新品种牛,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通榆县以三家子种牛繁育场为核心的十几个乡、镇、场中。在50多年的育种与繁育推广进程中,中国草原红牛已经成为通榆县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通榆县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笔者从事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的育种、繁殖和推广工作多年,对中国草原红牛的历史与发展有详尽地了解,现将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进行分析,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原红牛导血后产肉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液后,其杂交后代(F2、F3)的产肉性能比草原红牛有所提高(经F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导血后,净肉率F2,F3比草原红牛分别高出1.5和3个百分点,优质肉块产量也比导血前高,同月龄牛宰前活重,屠宰率和骨量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木赞杂交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选择断奶后小公牛利草F139头、草原红牛79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结果表明,利草F1出栏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体躯高度、体斜长、坐骨端宽、胸围、管围、腿围均极显著地大于草原红牛(P〈0.01),整体结构趋向于偏肉体型;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等主要产肉指标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利草F1肉中的粗脂肪含量较草原红牛有一定的下降,而粗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上升;利草F1的油酸含量比草原红牛下降2.43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利草F1与草原红牛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草原红牛导血后产肉性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液后,其杂交后代(F2、F3)的产肉性能比草原红牛有所提高(经F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导血后,净肉率F2、F3比草原红牛分别高出1.5和3个百分点,优质肉块产量也比导血前高,同月龄牛宰前活重、屠宰率和骨量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对草原红牛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种草原红牛和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各16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进行10个月的集中舍饲育肥,研究了2组牛生长速度、产肉率及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和嫩度等肉质水平。结果显示, 改良牛的体高、体长、胸围、体质量、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或P<0.05),改良牛的眼肌面积比草原红牛增8.39%,大理石花纹等级和嫩度剪切力值也略大于草原红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改良效果显著,且对草原红牛的肉质没有明显影响,草原红牛保持了其原有肉质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个品种幼龄牛的育肥和屠宰试验表明,在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幼龄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及肉的品质都有明显地提高。夏洛来杂种牛的产肉力最高,在平均日增重上,夏洛来比西门塔尔和草原红牛分别增加148g和212g,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随机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接近、身体健康的7月龄公牛33头,按血缘关系分为三组,草原红牛、含1/2及1/4利木赞血分别为10头、13头和10头。试牛进行为期326 d的育肥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分析了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及背最长肌肉样中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结果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育肥牛出栏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有显著提高;肉中粗脂肪含量随着外血量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可以提高草原红牛的产肉性能且对草原红牛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草原红牛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养牛研究室用短角牛和蒙古牛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经过25年的科学培育已经形成了具有乳肉兼用、耐粗放、体壮、抗病力强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很受牧民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测定草原红牛的一些临床和血液的生理常数是研究该品种特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进一步育种和疾病的防治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15.
1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育种史概述中国草原红牛是我国自己培育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培育起始期可以追溯到1936年,吉林、内蒙古和河北的毗邻草原曾引进乳用短角牛与蒙古牛杂交,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强化了杂交改良,1973年成立了三省区草原红牛育种协作组,采用了冷冻精液技术,促进了该品种的育成。后又引进了加拿大和美国的乳肉兼用型短角牛,提高改良速度。1979年草原红牛育种委员会成立,次年着手自群繁育。1985年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  相似文献   

16.
丹麦红牛于1984年冬引入我校,4年多来,经观察发现该品种对陕西关中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且泌乳性能好。据查资料,60年代初泰国、印度引丹麦红牛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良好效果。80年初该品种导入了美国瑞士褐牛血液后,产奶和产肉性能有明显提高。近年来陕西关中一些地区,引用黑白花牛和丹麦红牛改良当地黄牛,取得了不同效果,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在关中平原农村发展什么样的奶牛品种,人们有所争议,但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2001年日历年度饲养牛301多万头,约占全国饲养量2.28%,作为产肉用途的牛有226多万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东部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品种有蒙古牛、科尔沁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及其杂交后代等。  相似文献   

18.
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增重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草原红牛育成后,肉用性能亟待提高,因此我们搞了用利木赞杂交的试验。试验从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的育肥效果观察,可以看出:杂交后利×草F1的增重效果明显优于草原红牛,且适合于草原地区放牧饲养,此杂交组合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草原红牛属肉乳兼用型品种,其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30多年努力,于198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定名为中国草原红咎。它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强、抓膘快、遗传力稳定等优良特征,适合于草原地区粗放管理的经营方式饲养,要以作为草原地区的首推品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皮埃蒙特牛与秦川牛杂交效果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秦川牛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引进意大利著名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与非保种我秦川牛进行杂交试验。并与同期同龄的短角红牛、利水赞牛杂种后代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皮秦F1生长发育,产肉性能明显优于秦川牛、杂交效果也好地短角牛和利木赞牛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