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池塘微孔增氧技术,也称池塘底部增氧技术,是近年来在全国大力推广的先进水产技术,也是2008年农业部水产主推技术《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等南方省份推广,主要应用于河蟹、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罗氏沼虾、青虾等名优水产养殖品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我们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镇顺鑫渔场开展了池塘微孔增氧主养德国镜鲤成鱼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微孔增氧”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孔增氧”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池水溶氧的充足,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类的生长,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活率、规格和产量。“微孔增氧”还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相似文献   

3.
<正>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用罗茨风机通过微孔管道使养殖水域底部及周围水体快速增氧的一门新技术。它具有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特点。多年实践证明:该技术能使池塘养殖鱼类、鳗类、鳖类等发病率降低15%,鱼产量每亩提高10%,综合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管増氧技术 虾蟹混养增产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以其增氧效果好、耗电量小、投入少等多种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渔农民的欢迎。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8年将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作为渔业科技入户主推技术之一,在吴江市松陵镇朱毛根水产合作社河蟹养殖塘口进行对比试验,2008年推广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的虾蟹混养面积120×667m^2(共8个池塘),产出河蟹94kg/667m^2,平均利润3220元/667m^2,  相似文献   

5.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增氧技术,使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吹入输气管道。其缺点是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但优点也很明显,由于输气管道密布微小出气孔且气孔直径小,能够形成细微的气泡,充分增加了气液交换面积,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更丰富,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夏季池塘缺氧的情况;输气管位于池塘底部,能增加底部有机质的曝气,从而使池塘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微孔增氧技术可用于鱼、虾、蟹类的养殖,现阶段很多地区都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中使用微孔增氧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华 《齐鲁渔业》2010,(12):45-45
<正>微孔管道增氧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增氧设施,利用科学投喂、生态防病等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它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过程中鱼虾蟹类的成活率,控制发病率,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1池塘微孔管道增氧设备配套标准微孔管道增氧系统包括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  相似文献   

7.
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郊镇发展鱼、虾、蟹高密度高效生态混养养殖技术。在一口10亩池塘里,利用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5250千克,平均亩单产525千  相似文献   

8.
<正>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进行大力推广的一项养殖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产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等优点。2012年起,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中央财政项目《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连续二年在兴城德林海参养殖场开展了海水池塘海参养殖有增氧设施与无增氧设施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结果。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养殖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机械增氧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鱼、虾、蟹类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黄颡鱼池塘养殖示范"项目,2010年在江苏省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了微孔增氧与机械增氧机使用效果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河蟹池塘养殖水体原位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州金坛区在池塘蟹、虾"155"养殖模式基础上加大技术研究,集成创新池塘双层护坡、复合型水草栽种、螺蛳优化投放、滤食性鱼类搭配、微生物制剂改底调水、微孔管道底层增氧、水质实时监测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形成蟹、虾池塘水质原位净化技术,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本文结合养殖实际,将水质净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跃 《水产科学》2001,20(4):24-25
通过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4座水库12年来水量和淹没区面积与渔获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淹没区面积同来水量一样也是影响水库渔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评价水库鱼产性能方面引进淹没区数据其结果会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36种药物对青苔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抑杀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有效药物,通过受试青苔外观生长情况及显微观察对36种药物抑杀青苔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8种对青苔有较好作用效果且有一定性价比的药物,采用青苔生物量法及青苔叶绿素a含量检测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每种药物对青苔的EC50值,结果表明:对青苔抑杀作用最强的是50%氟乐灵,其次是40%扑草净、98%SYXA、98%五水硫酸铜、99%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99%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14%异噻唑啉酮、博落回等。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主要研究阿维拉霉素添加在鱼用复合饲料中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并和黄霉素(Flavomycin)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5mg/kg或2.5mg/kg浓度的阿维拉霉素均能够促进鲫鱼生长、控制鲫鱼的死亡率,其中添加浓度为5mg/kg的试验组效果最好;比较试验显示:阿维拉霉素对鲫鱼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黄霉素。  相似文献   

16.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对虾青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着色作用、抗氧化、抗应激和提高水产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海藻糖抗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冻藏条件下,海藻糖对白鲢鱼肉冷冻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冻藏30天后,加入海藻糖后白鲢鱼肉的Ca^2+-ATPase活性保持在70%左右水平,其肌原纤维能够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对比蔗糖、多聚磷酸盐等传统抗冻剂,海藻糖较大程度地维持了鱼肉原有的颜色和风味,保证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9.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20.
低温对罗非鱼类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耐受低温能力差成为限制其产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很多学者对低温伤害罗非鱼的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期针对性地解决罗非鱼不耐寒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饵料、环境和鱼体自身等影响罗非鱼耐寒的因素,以及低温对鱼体的伤害范围,包括宏观的生理变化和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介绍了低温对罗非鱼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重点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