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濮阳市黄河故道沙区现有面积15.6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9.2%,具体分布为两大条:一条位于西部边沿,从南到北跨三县一区15个乡,长26公里,面积5.5万公顷;另一条靠东边,三县11个乡,长128公里,面积10.1万公顷。 1982年2月开始,我们组织市、县林业技术人员,吃住在沙区,经过七个月的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分析汇总,完成了黄河故道防护林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历经十年的组织实施,现已营造固沙片林0.9万公顷,保存率在87%以上,农田林网0.7万公顷,农林间作8.9万公顷,经济林5.3万公顷,故道区林木复被率由造林前的6%提高到21%,形成了点、片、网、带相结合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高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故道区的面貌已由昔日的黄沙滚滚变  相似文献   

2.
40年来,新疆林业建设蓬勃发展,林业生态体系初具规模,绿色产业欣欣向荣。各地以绿洲为阵地,因地制宜,因客设防,与风沙抗争,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引洪育林等方式,积极营造各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截止1994年,人工造林保存面积66.6万公顷,其中已成林3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1.03%提高到1.57%。22.7万公顷农田防护林庇护农田266万公顷,有56个县、市,115个农垦团场实现农田林网化,11个县、市实现平原绿化。16.6万公顷经济林年产干鲜果品100多万吨,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7%。11.5万公顷薪…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以来,苏联防护造林工作进展很快。1982年防护林总面积达500万公顷,其中农田防护林160多万公顷,受保护的农田4,000余万公顷、牧场100多万公顷。约有6,200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建立了农田防护林体系,每年增产粮食和向日葵4,000余万公担、块茎和饲料1.7亿公担。成绩的取得,除了实行科学造林、精心管护以外,运用法律保证和调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苏联科学院国家和法学研究所奥·伊·克拉斯索夫在《森林业》1984年第2期发表了“农田防护造林的法律调节”一文,对运用法律进一步理顺防护造林工作提出了建议,现摘译于下:  相似文献   

4.
《湖南林业》2008,(10):16-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省国有林场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全省国有林场30年累计完成造林30万公顷,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21.3万多公顷,培育大径材5万多公顷,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1万公顷。在不到全省5%的山地上,培育了占全省11%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由73.4%提高到81.6%,森林蓄积量由2248.8万立方米上升到4000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5.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8%,森林总面积为2526万公顷,其中,234万公顷为松林。日本的松树多为防护林和风景林,主要有黑  相似文献   

6.
国内林木施肥现状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施肥,在美国、芬兰、瑞典、日本、澳大利亚和苏联等国已有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关于林木施肥的研究论文占森林土壤论文的比例,已从七十年代前期的13.5%增加到八十年代前期的22.8%,全世界的森林施肥面积在1980年就已达到1,600万多公顷。我国自六十年代开展林木施肥,由于设计、检验、应用等方面缺乏科学性,测定施肥效应的技术、方法和设备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林业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西部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西部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工程、黄河中游、珠江、沿海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这些工程建设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三北”防护林已累计造林 2200多万公顷,“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6.62%;治沙造林保存面积 520万公顷,使 12%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有 4万多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得到绿化…  相似文献   

8.
所谓防护林,就是根据各种防护目的所营造的森林。日本大约有十七种防护林,迄止1980年,总而积达714万公顷,其中有75%即532万公顷的防护林是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广泛分布于全日本河流的源头地区。正如这个统计数字所表明的,人们公认水源涵养林是十七种防护林中最重要的一种防护林。森林对水的影响包括水质、水量和洪水流量的控制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许多专著和科研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多年来,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92%;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和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  相似文献   

10.
稳扎稳打的辽宁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民 《中国林业》1999,(10):15-16
林业建设的主要成就———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森林面积已发展到451.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到1.7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95%,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139.5%、160.3%和18个百分点,实现了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分质量明显提高,三大效益同步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在东部有林地面积达200多万公顷,年涵养水源120多亿吨,占该地区用水量的80%以上;西北部林地达154万公顷,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00万公顷以上;中部平原半平原农田防护林(网)9万公顷,保田增产面积达…  相似文献   

11.
“十年造林规划”实施以来,我省造林绿化等各项林业事业持续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 加快了山区造林绿化步伐。从1988年至1998年,我省有林地面积由2357万亩增加到313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9152万立方米增加到1.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4.76%提高到19.83%。有山区造林任务的12个市(地)、66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规划的宜林荒山造林任务。先后启动的太行山绿化,长江、淮河、黄河防护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共营造防护林7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2.
內蒙东部防护林营造計划是在1951年配合东北西部防护林营造計划制訂的。规划范围包括呼、昭、哲三盟的13个旗(县、市),原計划造林面积为3千多万亩。从1952年开始勘測,1953年正式进行营造,几年来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在营造防护林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哲、昭两盟防护林地区到今年春,已完成1,390多万亩,占原計划的40%多。哲盟完成的730多万亩造林面积中有440多万亩防护林(其中农田防护林369万多亩)。从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上有八大生态工程,除了美国罗斯福工程、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北非绿色坝建设三大项生态工程外,其余的五大生态工程都在我国。一、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1978年开始建设,范围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的551个县旗市,面积为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截至1988年,人工造林900多万公顷  相似文献   

14.
我省农防林建设历史较长、发展很快。据“三北”总体规划统计,截止到1985年,我省“三北”地区春防林已达22.1万公顷,占造林保存面积的36.5%,占总耕地面积的5.7%,庇护农田面积220.4万公顷,农田防护林蓄积由1977年的376万立方米,增加到1985年的810万立方米,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同步增长。但是,到目前为止农防林经营粗放,地力和经济效益潜力还没有充分得到发挥,还有3.2万公顷农防林需要营  相似文献   

15.
《国土绿化》2007,(6):1-1
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实施以来,已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6.6万平方公里,建设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1%提高到现在的19.1%,使黄土高原地区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过去的8000吨减少到4000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北流市以提高森林经济效益为中心,走林果结合,同步发展之路,通过搞示范,建基地,政府搭台,能人唱戏,多形式开发,多层次推进,不断挖掘林业后备资源,扩大林业生产空间,全市林业生产迅猛发展。到1995年,全市有林面积从1986年的4.32万公顷增加到13.45万公顷,其中以荔枝为主的水果面积由O.97万公顷发展到2.32万公顷;森林中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和薪炭林的比例由8:1.8:0.1:O.互调整到6:3.5:小3:0.2;绿化程度由?}5%提高到9}I%;森林覆盖率由ZI.9%提高到ST9%;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5%上升到31.2/.A均公…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1976~198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点中,规定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力,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国有林资源中更新面积1000~1100万公顷,营造防护林140万公顷,林地排水达150万公顷,大大增加森林抚育面积和森林更新及森林改良水土工程,贯彻森林保护措施,加速林业技术改造和化学化,对主要的营林作业实行先进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俊 《中国林业》2009,(9):38-39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启动实施至今已有30余载。截至2007年,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森林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增加到13.9亿立方米,二北工程是一项历时半个多世纪实施的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是“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为改善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南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幅员面积26197平方公里,辖都匀 (州首府所在地 )等12个县 (市 )。林业,是黔南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区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999年,全州林业产值3.26亿元,比1949年增长22.5倍。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5%提高到9.7%。据1999年卫星照片判读资料,全州现有林地面积又由1995年的66.33万公顷增加到80.08万公顷,净增13.7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由2396.7万立方米增加到2947.9万立方米,净增55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6.52%提高到41.9…  相似文献   

20.
承德县于1982年被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县,1986年被列为京津周围绿化工程建设县,这两项绿化工程的启动和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承德县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县造林绿化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1982年开始到1997年止,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9.9万公顷,飞播造林6.5万公顷,封山育林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到1997年末,全县有林地面积达20.15万公顷,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百佳县"荣誉称号.一个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初步形成,其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