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传甲 《山地研究》1998,16(1):13-20
从系统与环境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模型,特征,预警分析的意义和内容,以三峡库区为例,从系统序化的观点,确定了这个系统的社会,经济,环境功能和状态的主要指标的警戒线,并与这些指标的现状,过去与未来趋势值进行了对比;分别对现状预警,趋势预警和突变预警进行了评价,最后和了简易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柑橘园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三峡库区农业支柱产业,库区柑橘园在抗旱排涝、物种搭配、果园管理、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三峡库区柑橘园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包括坡地+排水沟的土地整治方式、柑橘+间作套种的物种配置技术和少耕免耕及柑橘病虫害生态防治的管理措施,可在投入低、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达到抗旱排涝、固土保肥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目标,增加库区柑橘园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果一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沙打旺复合系统土壤养分、果树生理生态及产量产值、牧草产量及质量、土地当量值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果-草复合系统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分别提高30%、32%,速效钾降低2.1%,而对速效磷影响较小;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4.3%,叶片光合速率提高28%,产量提高15.5%。与单作草场相比,牧草产量提高18.5%,粗蛋白质、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6.4%、27.4%和11.8%。复合系统土地当量值(LER)达1.65。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生态果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库区自然条件优越,果树资源丰富,是我国多种水果栽培的生态适宜区,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小气候将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宜脐橙等果树的生长发育。据此,文章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生物、农艺、工程等措施建设生态果园,以期既可以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发展库区经济和解决移民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殊的地质地貌及土壤状况 ,使三峡库区生态脆弱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三峡水库的修建 ,使三峡库区原有的中低山峡谷生态环境变成新的水生态环境。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必须以维护库区山体稳定为前提 ,以保证水库水质为核心 ,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切入点 ,维持山水一体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经济效应和环境生态效应二方面,论述了稀土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的效应与机理;影响土壤区系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的功能,继而反馈调节作物生长;缓解酸雨、紫外辐射和重金属伤害作物的生态生理学效应;并以稀土在作物体内分布与富集规律为参考,探讨了稀土农用的安全性。实践证明,稀土农用只要严格控制剂量就能实现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经济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三峡库区已进入正常蓄水运行阶段,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近20年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了目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文献的主要分布特征,得出库区生态环境效应主要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及进展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文章对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产生的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变化,即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接下来,对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包括气候、土壤、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因子的研究进展展开评述;然后对上述生态环境因子变化最终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当前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同时给出相关方面的研究展望: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效应的动态研究,建立长期观测数据库,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综合评价库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奉节县欧营移民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库区的移民安置则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控途径。在对移民生态环境容量界定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2个方面对奉节县欧营移民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和现有的产业模式下,1500人的移民数量是可以接受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该地区移民生态环境容量还可以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Cd-Pb复合污染在土壤-烟草系统中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复合污染对烟草生长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在土壤-烟草系统中迁移、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元素交互作用特别是Cd、Pb两元素复合作用影响了烟草的正常生长发育,株高比对照减少了17.70 cm,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烟草减产38.44%,而五元复合污染对烟草的生长影响很小。Cd元素在H5不同处理重金属处理的烟草叶部累积的浓度大小顺序为:五元素>两元素>单元素,而对Pb元素则表现为:单元素>两元素>五元素,特征刚好与Cd元素相反。元素交互作用时,Pb元素的存在促进了烟草对Cd元素的吸收,而Cd元素却抑制了烟草对Pb元素的吸收;Cd、Pb元素大部分集中于烟草的茎叶,尤其是Cd元素比Pb元素更易向地上部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基于脱钩模型对2006—2018年经济与生态环境"脱钩状态"(分为绝对脱钩、相对脱钩、临界状态、耦合状态)进行判定。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运用ArcGIS, OpenGeoDa软件对脱钩状态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差异及格局演化特征分析。[结果]三峡库区重庆段整体的脱钩系数偏低,空间相关性较弱;在2006—2010年和2014—2018年脱钩系数主要表现出空间正相关,2010—2014年期间主要表现出空间负相关;从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图分析得出,研究区各区县之间的脱钩状态显著性较弱;研究区在3个研究时间段的脱钩状态呈现出显著的倒"V"型发展趋势。[结论]2006—2018年来,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波动较大,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关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为库区生态风险评估及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与GIS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划分高程/坡度带定量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的生态风险情况,划分生态风险等级,并对生态风险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较低生态风险区占比例最大,为36.77%,高生态风险区及较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建设用地及耕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随高程增高逐渐变大,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分析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局部自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内生态风险总体呈现较低值,沿江高值区需对土地利用进行重点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表土可蚀性特征,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以无措施坡耕地为对照,选取紫色土区埂坎、水平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土测试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利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integrated climate)模型计算可蚀性指标,比较3种坡耕地表土的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和可蚀性指标。[结果]①紫色土坡耕地表土粉粒含量较高,黏粒含量较低,分别为45.78%~76.29%和6.05%~10.58%。坡面尺度内,埂坎坡耕地上地块下坡位表土粉粒含量明显高于紧邻的下地块上坡位,砂粒含量则相反。地块尺度内,上坡位砂粒含量较高,中下坡位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较高。②紫色土坡耕地表土有机质含量为0.61%~1.48%。坡面尺度内,埂坎坡耕地上地块下坡位表土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紧邻的下地块上坡位。地块尺度内,有机质主要在中下坡位富集。③紫色土坡耕地表土可蚀性K值介于0.043 8~0.059 2之间。坡面尺度内,埂坎和水平沟坡耕地下地块上坡位表土可蚀性K值分别比紧邻的上地块下坡位低16.55%和6.30%。地块尺度内,中下坡位的表土可蚀性K值较大,且最高值出现在坡面的3/4处。表土可蚀性K值与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表土抗蚀能力较弱,埂坎和水平沟均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提高坡耕地抗蚀性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峡重庆库区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区域土地资源安全、持续利用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矛盾和挑战。本研究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针对水土流失建立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压力指标包括降雨压力、可蚀性压力、地形压力、土地压力、人口压力、收入压力等指标;状态指标包括侵蚀状态、肥力状态、格局状态等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利用响应和政策响应。采用层次分析、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资源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2.53分,为临界生态安全。压力指标得分最低为2.25分,状态指标得分为2.58分,响应得分为3分。人为干扰是引起区域土地安全状况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紫色土广布和地形坡度大等自然地理状况是土地生态安全低下的第二大原因。为资源安全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庭院生态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探索一种适合三峡库区农村实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庭院生态模式尤为迫切。以农业庭院生产为例,结合库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分析庭院经济发展条件和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在不同技术基础上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了庭院生态模式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砾石坡耕地农林复合经营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三峡库区砾石坡耕地采用水平阶整地方式 ,布设等高植物篱 ,实施农林复合经营技术。通过近 1年的实地观测 ,对此项技术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土方面的效益作了初步研究 ,结果发现 :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 ,降低土壤容重 ;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 ,复合经营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仅是对照 (CK)的1 1 .4 2 %。因此 ,在三峡库区值得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粗骨沙化和酸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的主因,并由此造成土壤粗骨沙化和酸化。利用土地特性系列比较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未退化样地相比,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土壤粗化现象明显,表明它们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退化。各土地利用类型pH值均有所减少,表征该研究区紫色土向酸性方向发展,特别是园地和菜地。(2)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沙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荒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菜地>园地。(3)不同坡度段紫色土坡地土壤沙化程度基本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30°坡度段土壤沙化最轻。(4)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土壤粘粒、有机质、全N、碱解氮、全P、速效P、全K、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pH值及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生态恢复阶段的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库区汝溪河小流域,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对撂荒地和柏木新造林、幼龄林、中龄林4个恢复阶段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撂荒地演变为柏木新造林、幼龄林和中龄林后,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土壤流失量大小排序为撂荒地>新造林>幼龄林>中龄林;表层(0-20 cm)土壤砂粒含量分别减少2.95%,6.86%和9.51%,而粗粉粒和物理性粘粒含量增加;各层土壤的抗蚀性明显增强,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各层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而且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均需较长时间达到稳定,尤其是幼龄林和中龄林.可见,植被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作用随生态恢复进程得到增强.但在三峡库区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的同时,还应注重培育和维护合理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程度评价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的土壤退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引起该区土壤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菜地、园地为未退化,耕地、林地为轻度退化,草地、荒地为中度退化,建设用地为重度退化;不同坡度段紫色土坡地皆为中度退化.人类活动是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土壤侵蚀是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地形、气候、母岩和紫色土特性等自然因子为土壤退化提供了条件;植被破坏,坡耕地面积较多、垦殖率高,耕作措施不当和种植制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则加速和加剧了该区土壤退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