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懿哲 《淡水渔业》1999,29(7):28-30
1997年和1998年10月下旬我们引进中华鲟3d龄仔鱼进行人工培育,旨在利用当地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生物饵料以提高成活率,促进其快速生长。1998年10月25日至12月25日经过60d的培育,总成活率达76.3%,单池最高成活率达92.6%,个体重15~289,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3d龄仔鱼至25d龄稚鱼培育在50个塑料水族箱中进行。水族箱规格长×宽×高为50cm×60cm×6cm。采用笛式管表层供水,虹吸底层水排水。每个箱设一充气头,不间断供气。水交换量保…  相似文献   

2.
中华鲟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0月在长江葛洲坝下捕获野生中华鲟亲本,人工催产孵化获得55700尾仔鱼。采用集约化培育方式,至2005年6月,苗种成活率达85%。分阶段培育、养殖密度适当、合理转食驯化是获得高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厂化水池法培育中华鲟苗种,经历仔鱼、稚鱼、幼鱼几个阶段,饲养70-100天达到3-5克的鱼种,本文总结了几年来培育各阶段的成活率及影响成活率的几个因素,并对生长、摄食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饶军  朱欣 《水产科技情报》2006,33(5):213-214
近年来,随着野生中华鲟资源的逐年减少,中华鲟的保护与增殖放流工作日益受到有关各方的密切关注。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湖北省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日臻完善,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中华鲟的苗种培育一般要求在面积5~30m2的圆形玻璃纤维缸、水泥池或方形水泥池中进行,有条件的可在水泥池池底和池壁上铺设浅色瓷砖。要求池深0.6~1.5m。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呈2%~3%的坡降,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本所采用的是直径3m、池深0.8m的圆形水泥池(30个,内铺瓷砖),同…  相似文献   

5.
乌鳢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龙  艾涛  谢恒修 《淡水渔业》2000,30(1):11-13
新疆乌鳢养殖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 ,苗种主要来自内地。为了满足新疆乌鳢养殖业苗种的需求 ,我们于 1999年 5、 6月间做了乌鳢鱼苗早繁苗种培育试验。试验在新疆五家渠猛进水库上渔场的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塑料温棚的水泥池里进行。催产亲鱼 12组 ,分 4批。第一批 4月 3 0日催产。孵出水花 2 5万尾 ,6月 10日育成 6~ 8厘米长的鱼种 1 4万尾 ,成活率 5 6%,这是最好的一批。最差的是第三批 ,于 6月 4日催产 ,孵出水花鱼苗 4万尾 ,7月 10日育成 6~ 8厘米长鱼种 0 5万尾 ,成活率 12 5 %。平均成活率 2 8 5 %。现将本次试验的进行情况总结如…  相似文献   

6.
我国鲟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98,28(5):26-28
我国鲟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至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措施,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本文就我国近些年史氏鲟和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供参考。1史氏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11人工繁殖111亲鱼暂养易继舫于1988—1...  相似文献   

7.
中华鲟苗种培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松良  葛雷  张扬  黄畛 《淡水渔业》2001,31(2):23-24
为了探索中华鲟的人工饲养技术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引进了少量中华鲟稚、幼鱼进行苗种培育试验 ,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实验鱼分 3次从有关科研保护单位引进。第 1次为稚鱼 ,数量 50 0尾 ,全长 3~ 4cm ,2 4日龄 ,1999年 11月 16日引进。第 2次为幼鱼 ,数量 10 5尾 ,全长 7~ 10cm ,1999年 12月 1日引进。第 3次为幼鱼 ,数量 2 0尾 ,全长 12~ 15cm ,2 0 0 0年 1月5日引进。实验鱼前期放在室内水族箱中饲养 ,后期放在甲鱼温室水泥池中饲养。水族箱中的水源为曝气自来水 ,水泥池的水源为东湖天然水 …  相似文献   

8.
匙吻鲟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 《重庆水产》2002,(2):35-36
匙吻鲟苗种培育分为仔鱼暂养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三个阶段,根据稚鱼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将其放养在不同的培育池中,放养密主亦做相应的高速,从而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经过70天的培育鱼全长可达20-30cm,成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水温长江三角洲的中华鲟水花一般都是五月下旬至六月初从南方运进。如果水花运进时有5℃以上的温差,运到前就应该准备好大量的冰块。由于制作冰块的水来源复杂,不宜直接将冰块放入鱼种充氧袋中,可放在矿泉水瓶中冰冻好后,放入泡沫箱中待用。在冰块溶化过程中降低鱼种袋内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鲟为大型珍稀名贵海河洄游鱼类。因受水污染、过度捕捞、水利工程阻断其洄游通道等影响,数量锐减。中华鲟性情温和,适应性强,食性广,生长快,人工增养殖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鲟苗种的特殊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设计出一套中华鲟苗种大规模批量培育的养殖系统。系统包括养殖容器、供水及水处理、水温调节、增氧、饵料供应等配套设施。通过多池型、多处理措施的综合协调处理方案,实现中华鲟苗种培育对养殖容器物理和水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效果,使中华鲟批量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1鱼苗培育 比较理想的高标准鱼曲池为长20m、宽3m、深1m—1.2m、比降2%的条形池.池的浅水端设进水闸阀,深水端设排水(兼排污)闸阀,进、排水口均安装牢固的丝网拦栅,注排水方便,又能根据需要调节水位。鱼苗培育的用水量不大,但要求水源无污染.水库、溪河、湖泊等地表水最好.自来水、深井地下水则需彻底曝气后才能引入鱼苗池。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7日龄水花苗500尾~800尾。  相似文献   

15.
中华鲟幼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5~1997年,培育成体重3~5g的中华鲟幼鱼32万尾,成活率644%。光滑的底质、良好的水质、适当的放养密度以及仔鱼开口期的合理投喂是幼鲟培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口胭脂鱼(下称胭脂鱼)是原产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肉味鲜美、繁殖力强等优点,因而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被农业部确定为“九五”重点科研推广品种。为了实现吉林省渔业的跨越式发展,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渔民的收入,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1998年我们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厅下达了“大口胭脂鱼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现将胭脂鱼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的基本情况试验池的基本情况是1998年3.93公顷,1999年11.13公顷,2000年11.73公顷,2001年3.8公顷。4年试…  相似文献   

17.
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万土  竺俊全 《海洋渔业》2003,25(2):86-86,72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俗称黑加吉、铜盆鱼等,是一种自然分布于我国沿海的习见经济鱼类。北自山东,南至两广及海南都把它作为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近年来,随着网箱养殖鱼类品种结构的调整,黑鲷养殖业呈上升趋势,养殖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宁波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于2001、2002年分别进行了黑鲷规模化育苗及海区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以期为浙江省的黑鲷海水网箱养殖业提供批量的优质种苗。两年来,共培育出5~8cm的大规格苗种2.35×10~6尾,海区网箱培育平均成活率达89%。现将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杰 《科学养鱼》2003,(10):13-13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鱼 试验鱼为中科院水生所(武汉)人工繁殖的暗纹东方钝鱼苗5800尾,规格为3.0厘米,平均体重为0.9克,用尼龙氧气袋包装,每袋150尾,车运时间为3小时(即19:00~22:00),入袋水温为22℃,出袋水温为24.5℃,池水温度为21℃。 2.试验场所及条件  相似文献   

19.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鳜鱼亲鱼的培育,重点是投喂适口、数足的饵料鱼;亲鱼的选择用外观法并结合挖卵观察,催产采用一次注射PG(或RES)+混合A型激素,用自然产卵受精的方法;提高鳜鱼苗成活率在于开口时能供给个体适宜的团头鲂及各期饵料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鲟鱼商品鱼需求的日益增长,对鲟鱼苗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受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鲟鱼苗种供应相对滞后.笔者从事鲟鱼苗种培育工作近五年,现将苗种培育阶段的一些关键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