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余庆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的白泥大坝种菜历史久远,在长期栽培和选育过程中形成了“余庆白菜”、“余庆苤蓝”等地方蔬菜良种,并产出品质优良的蔬菜产品。近20年来普遍推行油-瓜-稻、油-稻-菜、菜-瓜-稻、菜-稻-菜的一年三熟复种水旱轮作栽培制度,蔬菜产品主销瓮安、福泉、凯里、都匀、遵义等地。蔬菜年种植面积已达2667hm^2,年生产总量1000万kg,创产值3000万元。白泥大坝是全县主要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是坝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该模式结合绿肥翻压还田,水旱轮作减缓连作障碍等作用,于设施内4月浅水栽培水蕹菜,8月结束让茬,可采收5茬,每667m2产量3500kg,产值4500元;草头播种前15-20d排水降渍,9月-3月种植草头,播种一次可采收10-12次,累计667m2产量可达2000kg,产值15000元,4月草头作为绿肥还田。该模式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水蕹菜—菜苜蓿水旱轮作生态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水蕹菜、菜苜蓿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模式结合绿肥翻压还田,水旱轮作减缓连作障碍等生态作用,于设施大棚内4月浅水栽培水蕹菜,8月中旬结束让茬,可采收5茬,每667m2产量3500kg,产值4500元;草头播种前15-20d排水降渍,9月-3月种植草头,播种一次可采收10-12次,累计667m2产量可达2000kg,产值15000元,4月草头作为绿肥还田。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水蕹菜—菜苜蓿水旱轮作生态模式结合绿肥翻压还田,具有减缓连作障碍等生态作用。本文介绍了水蕹菜—菜苜蓿水旱轮作生态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水蕹菜、菜苜蓿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豆瓣菜食用部分为植株的嫩茎叶,在大棚内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多茬采收,产量高,可实现春节前后上市,填补了节日期间市场短缺,增加了种植品种和种植效益,适合在设施蔬菜基地规模种植。因豆瓣菜喜凉怕热、喜湿怕旱,茎节易发生不定根,最好采取扦插繁殖或水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阿克苏地区将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托本地丰富的林果资源,着力打造果树枝条→黑木耳生产→菌肥还田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贫困户脱贫增收,林果业提质增效的脱贫攻坚和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高效生态农作模式的条件下,对水旱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析。总结相关的技术要求,分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提出水旱轮作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益提高和人们的食物结构不断调整,对蔬菜和鱼类的需求量日断增加。茭白作为我县蔬菜生产的主栽品种之一,2005年栽种面积达4000亩,而茭白套养鱼类已成为当地的主要栽养模式。这一模式的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竹架大棚发展礼品西瓜,就地取材投入不大,早熟栽培能在"五一"节前后上市,销售价格高;西瓜下茬种植粳稻,产量高、品质好,二者有机地结合,形成"水稻+N"中的特色栽培模式.西瓜-水稻水旱轮作循环,调优了传统的"稻-麦(油)"种植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 :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培肥了地力 ,改善了稻米品质。水旱轮作中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轮作方式 1(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 ) ;其次为轮作方式 2 (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 ) ;再次为轮作方式 3(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 ) ;而连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是提高地力的可持续种植方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蔬菜安全和品质、提高蔬菜复种指数。本文从水旱轮作基地要求、轮作原则、轮作模式等方面总结了设施蔬菜水旱轮作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和调节设施内环境、培育专用品种和建立配套技术、提高生产者的专业技术水平等措施,以期为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田水旱轮作是水稻收获后,充分利于冬季稻田空闲时间,把稻田种上其他适宜旱地农作物,如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蔬菜(白菜、萝卜)等,提高稻田综合利用,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经济效益。通过对稻田水旱轮作不同栽培技术模式的分析,探索适宜稻田水旱轮作栽培技术模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为产业结构调整,稻田水旱轮作栽培技术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程维立 《农技服务》2011,28(8):1195-1195
从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茭白移植、泥鳅放养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及商品鳅收捕等方面总结了茭白田养殖泥鳅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包括田块选择与整理、放苗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上市等内容。以期指导茭白田中养殖泥鳅。  相似文献   

16.
为减轻土壤连作障碍和提高农民栽培收益,作者在海安县大公镇贲巷、于坝两村传统旱地蔬菜基地的建设中,探索和总结了"水稻-大棚番茄"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地减轻了连作障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旱轮作是克服水稻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稻田水旱轮作对水稻增产效应、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生物学特性、病虫害生态调控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效应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我国稻田水旱轮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水旱轮作的模式特点提出,可以通过协调土壤养分,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精准施肥;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改进农业管理措施,探索应用生物炭技术;多种农作技术综合应用,在发展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对水旱轮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中作物高产和环境友好的目标提供科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典型种植制度下农田地膜残留系数及地膜残留状况调查,是制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保障农田环境安全的基础.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百色市右江区共计安排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地膜残留调查监测点5个,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当季地膜残留在0.9~2.8 kg/666.7 m2,地膜残留系数(%)在18.0~56.4之间,平均地膜残留系数(%)为37.5.  相似文献   

19.
两种水旱轮作模式及其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轮作能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提高土温和水温,从而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来年稻根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旱作增施的有机肥料,可使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和持水性增强;冬季旱作冬翻晒白,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活化土地养分;同时既可减轻病虫草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塑料大棚袋式栽培黑木耳已成为代料栽培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方式可以节约森林资源,扩大废料利用率,是一种栽培管理方法,简便、产量高、效益好的一种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黑木耳属于中温型菌类,耐寒怕热,其菌丝体可在5~36℃之间生长,而以22~28℃最为适宜,3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