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的氮肥运筹,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苗期、大喇叭口期按总施氮量的40∶60配比,既能保证玉米苗期正常生长发育需求,又能满足后期经济性状的建成和干物质的积累,能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氮肥运筹,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苗期、大喇叭口期按总施氮量的40∶60配比,既能保证玉米苗期正常生长发育需求,又能满足后期经济性状的建成和干物质的积累,能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氮肥按50%基肥、20%追肥、30%穗肥施入的处理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产量达到9 399.0 kg/hm2,其氮肥利用效率为39.20%,分别较氮肥按基肥50%、追肥20%、穗肥30%施入的处理高10.3%、7.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大华1146(原名DJ114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D1160为母本,D1153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2016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阐述了大华1146的特征特性,从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时间苗与定苗、适时中耕、科学施肥、合理管水、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华114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最新审定的玉米新品种,集高产、优质、多抗与一身。文章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以1/2 N作基肥+1/2 N作追肥处理获得最高产量3752 kg/hm2和最大经济效益15234元/hm2,同时氮肥利用率达到42.1%。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东经100°22’,北纬25°59’,海拔1170m),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常出现15t/hm^2以上的超高产水稻,但氮肥运筹对15t/hm^2以上产量水平超高产水稻构成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氮肥运筹对双低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按照基(苗)肥∶腊肥∶薹肥=5∶2∶3处理施用产量最高,主要表现为一、二次分枝多,总结荚数多,每荚粒数最少;5∶1∶4处理产量次之,主要表现为单株结荚数最少,但每荚粒数最多;6∶1∶3处理产量最低,主要表现为单株结荚数比5∶2∶3少,但比5∶1∶4多,每荚粒数比5∶2∶3多,但比5∶1∶4少。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1992年在濉溪、阜阳等地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氮肥不同运筹方式与夏玉米产量形成及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亩总施氮量20公斤条件下,对亩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苗肥>穗肥>粒肥,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大小顺序分别为苗肥>粒肥>穗肥和粒肥>苗肥>穗肥。穗肥与空秆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千粒重增长符合Logistic曲线。氮肥分三次施用有利于加大籽粒灌浆强度。总结出本试验条件下,提高粒重和产量的氮肥合理运筹方式为苗肥40%、穗肥40%、粒肥20%。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一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40%的施N比例下,麦秸全量还田的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指标均随施N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时的N用量有所差异,高产水稻N用量范围为286.78—427.83 kg/hm~2,在此范围内降低施N量能够实现节氮增效;水稻施N量300 kg/hm~2时,随着穗肥施N比例(20%—50%)提高,其单位面积穗数增多,单穗颖花数和单穗实粒数减少,麦秸全量还田下以基肥40%、分蘖肥30%、穗肥30%的施N比例,其穗粒结构较为协调,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秦龙  许明宝  张志高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86-87,127
大华114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品种,于201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201601.该品种在宁夏制种表现出产量高、质量好、安全系数高等特点,产量达7500kg/hm2.该文总结了大华1146的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旨在为其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盐丰47为试材,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运筹对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4.5∶3.0的处理平均单产为10 267.5 kg/hm2,较比例为2.8∶7.2∶0的处理增产5.5%,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生物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百分比、氮肥利用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对玉米苏玉19产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苗肥与穗肥比为1∶2的条件下,基苗肥设基施、4叶展施2个处理,穗肥设8叶、10叶和12叶展施3个处理,研究氮肥运筹对苏玉19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基施配合穗肥8叶展施处理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极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13.03%~30.19%,其中施基肥处理比施苗肥处理增产15.14%;穗肥8叶展施比穗肥10叶、穗肥12叶展施分别增产7.44%和15.90%。增产主要归因于促进壮苗早发、培壮茎秆、增加气生根数和总粒数、提高粒叶比,从而提高群体的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施肥深度和施氮量对辽东地区玉米产量及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设置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氮肥深施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产量构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辽东地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在辽东地区,氮肥深施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氮肥深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山东褐土传统农业种植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增产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以氮肥分3次均施增产效果最好,施肥比例为1∶3∶2的处理增产效果次之,氮肥不做基施、只追施两次的处理小麦产量最低。从产值和纯收益分析结果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的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2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不施氮肥处理的产值和纯收益最低。分析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可知,氮肥分3次施用高于氮肥分2次施用的处理,施用比例为1∶1∶1的处理高于施用比例为1∶3∶2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一体化氮肥运筹对矮抗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04-1307
为研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对冬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以矮抗58为材料,周年氮肥用量设300,450,600 kg/hm~2共3个水平,小麦、玉米间的氮肥分配设4∶6,5∶5,6∶4共3个比例。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范围内,冬小麦群体数量与氮肥水平呈正相关,全年总产量与当前麦季氮肥施用水平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当小麦季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拔节期之后群体数减少、干物质量降低、小麦及全年产量下降。全年施氮肥450 kg/hm~2以及小麦、玉米间的氮肥为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矮抗58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穗部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子粒形成的碳氮来源、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总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播种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和抽丝期二次追施氮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氮;抽丝期一次追施氮以及前重后轻的施氮方式导致后期叶片缺肥早衰,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影响产量,降低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经济地施用肥料,提高小麦单产,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对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其品质,2001~2002年我们就小麦氮肥运筹技术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氮肥运筹对党参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渭党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氮肥不同基追比下党参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施用量下,适当提高氮肥追施比例可有效提升党参的产量及品质;在不同氮肥基追比中,30%基肥+70%追肥时党参产量较全部基施处理提高了22.87%,同时党参多糖含量、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折干率也明显高于其余处理,是甘肃省岷县党参种植最适宜的氮肥基追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