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目的】探索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产值的影响及对土壤改良效果,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升技术支撑,为大面积推广商品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9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在常规配方基础上,增施广西鸿生源有机肥和宜州市三堡有机肥两种商品有机肥的试验,测定早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施用有机肥对各小区水稻的生育期差别不大,增施有机肥的两个处理亩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都较对照增加。增施有机肥的两个处理比试验前及对照土壤容重稍有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结论】增施商品有机肥能促进生长和结实,改善水稻的生物学性状,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同时能改良土壤结构和环境,培肥土壤肥力,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增施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后对玉米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进行本次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玉米植物学性状、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增施商品有机肥与单施配方肥相比,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加大,土壤容重降低,自然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和总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有增加;有效改善了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其中处理3(3 750 kg/hm2有机肥+总养分减量5%的配方肥)、处理4(3 750 kg/hm2有机肥+总养分减量10%的配方肥)植物学综合性状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玉米生长、增产,培肥土壤,符合资源循环、化肥减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有机肥基施条件下,不同用量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T1:控释肥用量35㎏/667㎡,T2:控释肥用量25㎏/667㎡,T3:控释肥用量15㎏/667㎡,CK为常规化肥,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叶片数、群体动态、产量、构产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基施条件下,控释肥可提高水稻株高以及叶片数,间接提高植株叶面积,同时可以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对最高总茎数和亩收获穗数影响较大,其中T1处理——控释肥用量35kg/亩效果最好,表现为收获穗数多、穗粒多,饱粒多,秕粒少,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机肥替代化肥是河南省滑县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探究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冬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022年在滑县开展了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空白区,即小麦整个生育期不施任何肥料;处理2:商品有机肥区,即底施商品有机肥200 kg/亩,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尿素20 kg/亩;处理3:常规区,即底施复合肥(18-22-5)50 kg/亩,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尿素20 kg/亩;处理4: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区,即底施复合肥(18-22-5)40 kg/亩和商品有机肥200 kg/亩,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尿素20 kg/亩,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结果表明,处理3的小麦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小麦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3与处理4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处理4产量差异显著;各处理的产投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4。综合分析可知,有机肥可替代部分化肥,但要合理配施效果才更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处理1习惯施肥、处理2一次性底施"控释复合肥"、处理3与"控释复合肥"同配方的普通复合肥对比试验,在河南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生产管理条件下,比较不同施肥品种对玉米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秸秆和籽粒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考察在玉米田施入"控释复合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不同生育期叶片数各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玉米生长后期,处理2比其他两个处理抗病性强,生育期内叶片黑绿,植株健壮,光合作用时间长,无论是籽粒还是秸秆中氮含量都比处理1和处理3中的氮含量高。与普通和常规施肥方式相比,施"控释复合肥"能增加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亩产量,因此施"控失复合肥"增产效果较好,可以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沈向磊  沈荟祥  葛昌斌  郭春强  曹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74-15675,15683
[目的]研究不同供肥措施对强筋小麦灌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找到较理想的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措施。[方法]以郑麦366为供试品种,设置5种供肥措施。[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强筋小麦的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加,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结论]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有促进作用,在5种处理中优化施肥方式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增施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连续3年增施秸秆腐熟剂的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同时设置拔节期追施氮肥和增施精制有机肥处理。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增施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叶龄,促进小麦次生根的生长,提高小麦单株成穗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收获指数,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陵县典型潮土上进行的中低产田不同培肥措施对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商品鸡粪)能增加小麦的分蘖,提高拔节期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小麦的株高;提高小麦植株中的全氮、全磷、全钾积累量,增加亩穗数。每亩施用N 13.33 kg,P_2O_57.33 kg,K_2O 6.67 kg的施肥水平已基本能使小麦达到正常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硅钙钾镁肥及栽培密度对杂交稻分蘖特性、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等的影响,以‘晶两优534’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不施硅钙钾镁肥和增施硅钙钾镁肥(G)2个肥料处理,副区设置19.3万(M1)、16.0万(M2)、13.0万(M3)和10.04万株·hm-2(M4)共4个移栽密度。通过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调查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分蘖动态及成穗结构,分析增施硅钙钾镁肥和密度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钙钾镁肥和移栽密度共同影响水稻产量。在相同施氮量和硅钙钾镁肥下,移栽密度的增加可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和分蘖数,增加水稻产量,M2处理下有效穗数较M1、M3和M4处理2年平均提高5.83%、13.69%和12.50%;相同密度下增施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增施硅钙钾镁肥较不施硅钙钾镁肥2年平均增产8.30%~12.56%。综合硅钙钾镁肥和移栽密度的互作效应,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纯氮量150 kg·hm-2时增施硅钙钾镁肥...  相似文献   

11.
"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于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仪征市丘陵山区的推广种植,进行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扬辐麦4号"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总施氮量2 0 k g/6 6 7 m 2,基肥、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按5∶1∶2∶2运筹,氮∶磷∶钾比例为1∶0.5∶0.5,磷、钾肥基追肥各占50%,增施有机肥200 kg/667 m2的处理,小麦植株茎粗秆壮,抗倒能力强,穗型大,穗层整齐,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比对照增产3 2.5%,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设计了不施肥、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和增施氮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生长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对青笋各个时期的生长性状和产量都不利;常规施肥和增施氮肥处理的施氮量过剩,增施的氮肥并未显著提高青笋生长性状和产量,增施氮肥处理对青笋的苗期生长还有抑制作用;优化施肥处理因有机肥的施用量少,优化施肥的青笋采收期株高在4种处理中并未达到最优。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建议施肥量为: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与氮肥比例,有利于氮肥在土壤中的保留,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砂姜黑土土体结构较差、缺磷少氮、有效养分含量低的特性,设计4种不同施肥处理,探讨施肥对小麦各生育期群体数量、个体生育特性、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肥料是提高砂姜黑土小麦产量的技术措施之一;科学施肥或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可改善个体经济性状,增加灌浆速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棉田土壤养分状况、棉花产量性状与肥料投入收益情况,为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配合减施10%、30%、50%化肥共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3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调查棉花产量性状,分析肥料投入收益情况。【结果】定位3 a后,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增施有机肥后,随着化肥减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降低趋势,但减施10%、30%化肥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减施50%化肥后显著下降;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后,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影响棉花产量,减施10%与30%化肥后籽棉产量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而减施50%化肥后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肥料投入收益以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10%与30%2个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在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棉区,增施有机肥1 500 kg/hm2,减少化肥用量30%,可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稳定棉花产量,实现肥料投入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施肥、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可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数和经济系数,且显著增产,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无论施有机肥与否,旱地小麦产量表现为地膜覆盖>纸覆盖>不覆盖>尼龙网覆盖,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最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施入有机肥可较大程度地调控旱地小麦成熟期单株农艺性状、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对不同覆盖物的响应。总之,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配合地膜覆盖可达到旱地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崇信县旱塬地进行了3种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有效改善冬小麦的株高、穗长、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其中以苏地有机—无机肥600 kg/hm2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优,折合产量最高,为7 180.00 kg/hm2,较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4.64%;施蚨丰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处理和施嘉施宝腐殖酸有机肥600 kg/hm2处理的综合性状优良,分别较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2.93%、12.61%。综合权衡认为,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在陇东旱塬地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合理的施氮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齐粳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秸秆不还田(A1),秸秆还田(A2),即秸秆全量还田(0.054 kg·盆-1);常规施氮(B1,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分蘖肥增氮10%(B2),调节肥增氮10%(B3),穗肥增氮10%(B4)。以常规施氮作对照,就秸秆还田与增施氮肥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枝梗数,各部位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平均减产5.59%,增施氮肥水平间产量呈B3>B2>B4>B1,调节肥增氮10%(B3)处理较常规施氮(B1)增产14.61%,主要由于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同时干物质积累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氮素运筹对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素运筹对南疆滴灌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新春6号(大穗型)和宁2038(多穗型)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氮素运筹与施氮量两因素试验,设置N_0(0 kg/hm~2)、N_1(103. 5 kg/hm~2)、N_2(207. 0 kg/hm~2)和N_3(310. 5 kg/hm~2)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_1(100%基肥)、R_2(60%基肥+40%拔节肥)、R_3(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_4(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显著提高春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蜡熟期N_3R_4和N_2R_4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大小为:茎秆+叶鞘叶片穗轴+颖壳,对籽粒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秆+叶鞘穗轴+颖壳,且大穗型品种氮素运转性能受氮素运筹的影响较大,而多穗型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3)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滴灌春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氮肥后移可以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穗数,但施氮量过多并不能提高小麦产量;(4)新春6号和宁2038在R3N3和R3N4处理下的单穗质量最大,分别达1. 22~1. 26 g/株(折合产量8 506. 16~8 929. 10 kg/hm~2)和1. 09~1. 12 g/株(折合产量8 187. 02~8 357. 62 kg/hm~2),表明在施氮量为310. 5 kg/hm~2、施氮时期及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4︰2︰2︰0或2︰4︰2︰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且施氮量越高,大穗型小麦更应注重氮肥后移。  相似文献   

20.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