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阜蒙县是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全国农业大县,每年因玉米螟危害而造成粮食损失达1亿元,玉米螟危害已经成为制约阜蒙县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问题。为了帮助农民"虫口夺粮"保障玉米生产安全,阜蒙县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工作。这个项目的实施明显压低了我县玉米螟虫口基数,减轻了玉米螟虫的危害,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阜蒙县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采取两次发放蜂卡的方式,保证赤眼蜂与玉米螟卵相遇,减轻玉米螟对  相似文献   

2.
“生物导弹”对玉米螟防控效果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城县玉米虫害以玉米螟危害为主,多年来,玉米螟主要依靠化学防治,部分农药长期使用已产生抗药性,加之玉米螟世代重叠,防治效果逐渐降低且环境污染严重。为探索新的玉米螟防控措施,虞城县积极引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生物导弹"杀虫卡,用于虞城县夏玉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螟俗称秸秆虫子,也叫玉米钻心虫。玉米螟可使玉米减产10%~30%左右,最低减产也不低于5%。农民朋友很少防治,其危害是潜在的,所以称它"哑巴灾"。玉米螟在辽宁省一年发生两代,一代是6月中下旬,幼虫咬食玉米心叶成"念珠状孔"。二代玉米螟是8月份幼虫咬食雌穗(苞米胡子),苞米穗子吃成缺刻。玉米螟是阜新县第一大常发性害虫,有效防控玉米螟虫害,对于保障全县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省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是促进全省农产品质量、农业生态和农产品贸易安全的保障,也是建设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绿色植保事业和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迫切需要。2013年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高产区及玉米螟重发区及"三区交集"的重点区域里的玉米田推广实施生物、物理防治玉米螟技术,以达到虫口夺粮的目的。为圆满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技术实施方案。1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螟田间试验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开展了4种不同药剂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棒棒宝双效Bt颗粒剂对人、畜、环境安全,且对玉米螟防效高、持效期长,能达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的要求,可在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阜康市玉米螟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该市玉米螟发生动态的监测,确保玉米产业安全生产,于2011~2017年持续7年调查了阜康市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结果表明:阜康市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阜康市实施玉米秸秆粉碎措施呈显著正相关。在生产中,为有效防治玉米螟,建议采用玉米秸秆粉碎这一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落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部署,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生物防治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有效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和质量安全,针对赤峰市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广、玉米螟发生面积大,为害程度重的状况,采取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及推广,通过组装生物、物理等绿色植保集成技术,开展了白僵菌封垛、频振...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锦州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螟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在省、市、县植保部门共同努力下,植保绿色防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通过采取以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导的综合防控策略,近五年来我市玉米螟危害的发生面积正逐年下降。不仅有效保护了玉米生产安全稳定,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绥中县玉米生产安全,2014年该县开展了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该文介绍防治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调查应用结果,总结实施经验,以为玉米螟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估了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生产的"雷通"药剂对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田间应用"雷通"药剂25毫升/亩可有效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玉米生产上防治玉米螟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3种药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好、持效期长,但该药剂价格略贵,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发生高峰期施用;每667 m~2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450 g对玉米螟的防效略差,但该药剂施用方法简便、省工节本,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中等发生时施用;每667 m~2用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差,但该药剂为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轻发生时施用。  相似文献   

12.
廖先清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376-6376
正12月16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工程中心完成的"玉米螟生防菌NBIC-380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成果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菌株筛选、工艺研究、产品及其剂型开发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整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玉米螟生防菌NBIC-380首次以玉米螟为试验对象筛选开发的高毒力活性菌株,其毒力活性显著高于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生产菌株。研究发现,其杀虫蛋白氨基酸序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瑞丽市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城市,在区域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害虫为亚洲玉米螟。该文根据瑞丽市玉米螟发生特点,通过性诱捕剂释放、化学药剂喷施等方式,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开展了玉米螟综合防治田间试验,对瑞丽市玉米螟田间防治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并提出了几点瑞丽市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瑞丽市玉米螟防控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为我县主要夏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玉米螟是夏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切实提升我县玉米品质,减少玉米螟危害损失,我县连续3年引进"生物导弹"防控玉米螟,防控效果显著,农民收益提高,推广带动明显。在推广过程中本人积累了一定的推广经验,以利于我们在推广应用中借鉴。一、产品来源及技术原理"生物导弹"产品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提供产品支持,其杀虫原理是以昆虫病毒流行学为基础,以卵寄生蜂(赤眼蜂)为媒介传播病毒,使初孵幼虫患病,从而诱导种群患病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利用了两方面的杀虫作用,一是赤眼蜂寄生,二是赤眼蜂传毒。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螟是开原市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近年,随着玉米品种更新、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本市玉米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保障本市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确保全市玉米产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本市玉米螟绿色防控的综合能力,2011~2006年连续六年对全市玉米螟进行绿色防控,实施全覆盖。1发生规律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分布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幼虫危害玉米,在开原地区一年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玉米螟的危害程度也比较严重,寻求绿色有效防治方法是当务之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具有安全、无毒、使用方法简单、省工、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玉米螟及其在黑龙江省的发生情况,继而阐述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理,并针对齐齐哈尔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螟一直是危害朝阳县玉米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受气候变暖、甜玉米的大量种植等因素的影响,全县玉米螟呈现出日趋加重的发生态势,由于玉米螟为害隐蔽,不易被人们发现而忽视,常常形成哑巴灾。进而严重威胁着全县粮食高产稳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自2014年以来朝阳县认真执行"政府支持、企业配合、农民参与、统防统治"的防治策略,采用物理防治-杀虫灯诱杀和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来进行玉米的绿色综合防治,三年来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山西省临猗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直接影响玉米的安全生产。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为害性较大的世界性玉米害虫,在我国主要以亚洲玉米螟为害为主,常造成玉米品质下降和严重减产。玉米螟是本县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防治最难、为害损失最重的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减产30%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来玉米螟在本县的发生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二代区玉米螟发生一般较重,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19-2020年,基于二代区玉米螟为害特点,优化集成二代区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天敌昆虫赤眼蜂寄生一代玉米螟卵,施用微生物源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防治二代玉米螟低龄幼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模式对玉米螟的整体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治效果为86.08%~88.43%,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7.78%~7.83%,亩纯增效益66.00~149.60元,投入产出比为1:(6.37~11.84),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为害,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对农产品质量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蛀茎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新疆除伊犁地区为欧洲玉米螟外,其它地区发生的均为亚洲玉米螟。一、危害症状玉米螟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危害性大,主要危害玉米,特别是对 SC704玉米的危害更加严重,其次也危害高粱、谷子、大麻、小麦、豇豆、啤酒花。玉米螟以幼虫潜入玉米心叶危害,被害叶片长出后,显示出"排孔";玉米茎秆被钻蛀成孔道,后期易造成折茎;果柄和果穗的浆粒被蛀食,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