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寒地水稻在保水灌溉、浅水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方式下的群体素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稻各生育时期灌溉量的不同分配,来测定不同灌溉方式下的群体素质指标,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调控目的.保水灌溉、浅水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的全生育期灌溉总量分别为450m3、350 m3和150m3,667m2产量为683.3kg、694.6kg和670.3kg.这一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方式为科学用水和水稻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主要针对目前西藏青稞种植当中不同肥料与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方式进行研究,试验采取常规农户速效肥配比灌溉种植方式、特定速效肥RT-OPC滴定70%~80%标准、特定速效肥RT-OPC滴定40%~50%标准、特定速效肥RT-OPC滴定20%~30%标准进行种植与灌溉,通过不同速效肥配比浓度与滴管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藏青2000上进行种植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约40%~45%的水资源、30%~35%的肥料资源,促进6.5%的青稞增产,较常规的农牧民种植青稞灌溉施肥方式合计资金节约开支达到230.50元/hm~2,充分说明了在科学合理水肥相互结合之下,为藏青2000资源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开辟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同时也为藏青2000的合理施肥与节水灌溉科研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人工灌水及雨水对西藏河谷农区高产青稞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材料为西藏青稞品种‘藏青25’,水分处理8个:全生育期正常水分、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理,以及灌浆前正常水分、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后灌浆期以后雨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越大,青稞耗水量越大,拔节期及灌浆期是青稞耗水量最大的时期。全生育期土壤水分胁迫会降低青稞的生物量及产量,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生物量下降了29.9%、41.7%、47.6%,单株产量下降了15.8%、43.7%、57.2%。但前期水分胁迫灌浆期后雨水灌溉对青稞的生长受到促进,生物量和产量增大,与长期水分胁迫相比生物量增长了13%、75.8%、128.1%、157.8%,产量增长了42.8%、84%、201.6%和269.5%。雨水灌溉在后期对青稞进行了补偿生长,水分利用率也相应提高。因此,在适当的水分胁迫(50%~65%土壤田间持水量)下,利用雨水补充灌溉,可以提高西藏高产青稞‘藏青25’的水分利用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品种对西藏林芝春青稞增产潜力的影响,筛选适合林芝地区生态条件的青稞品种并确定相应的施肥量。【方法】以藏青320、藏青690、喜马拉雅19、藏青2000和喜马拉雅22为供试品种,设置5种施肥量,研究春青稞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株高、地上部干(鲜)质量及有效穗数、分蘖能力、成穗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1)增加施肥量可不同程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喜马拉雅22各生育期(除苗期外)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余品种,藏青2000叶绿素含量苗期高于其余品种。2)施肥量增加可提高春青稞的分蘖能力和成穗率,藏青2000和喜马拉雅22的分蘖能力和成穗率高于其余品种。3)F5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高于F1,孕穗期和抽穗期藏青2000的株高和地上部干质量高于其余品种,喜马拉雅22各生育时期的地上部鲜质量都高于其余品种。4)藏青2000在F4施肥量下平均产量最高,为3 782kg/hm~2,喜马拉雅22和藏青2000在F3施肥量下的平均产量分别是3 649和3 618kg/hm~2。【结论】藏青2000和喜马拉雅22的增产潜力高于其余品种,适宜在林芝地区推广,建议施肥量为(150~225)kg/hm~2 N+(90~135)kg/hm~2 P2O5。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在云南省元谋县青稞南繁基地,于2018年研究了播种密度[T1:75. 00 kg/hm~2、T2:112. 50 kg/hm~2、T3:150. 00 kg/hm~2、T4:187. 50 kg/hm~2]对青稞品种藏青17、13-6927及藏青13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播种密度为150. 00kg/hm~2下,青稞品种藏青17、13-6927及藏青13的产量提高最明显。较T1处理,T3处理下藏青17、13-6927及藏青13产量分别提高29. 45%、31. 65%和55. 09%;②适当的提高播种密度显著提高青稞的基本苗、亩穗数;但较高的密度下青稞株高、有效分蘖、千粒重明显降低。较T1处理,T3处理下藏青17、13-6927及藏青13的亩穗数提高最明显,分别为:18. 94%、19. 91%、16. 65%;T4处理下藏青17、13-6927及藏青13的千粒重下降最明显,分别为:1. 20%、2. 54%、4. 08%。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藏青-2000栽培中,应用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以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作对照,分析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表温度、青稞出苗率等指标的效应显著优于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以及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其中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优于不覆盖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藏青稞主栽品种藏青320、喜马拉19号和藏青2000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和再生研究,结果显示3个实验材料中,喜马拉19号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为53.85%,其次是藏青2000,为37.14%,藏青320最低,为31.11%;愈伤组织分化幼苗,分化率最高的是藏青2000,为92.31%,其次是喜马拉19号,为52.38%,藏青320最低,为14.29%。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藏青2000在西藏不同生态域的品质差异。[方法]分别在不同生态域进行藏青2000种植试验,并对青稞中的水分、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矿质元素锌、锰、铁、铜、钾、钙、镁,以及有效成分总黄酮、花青素、β-葡聚糖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藏青2000在不同生态域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β-葡聚糖、钙、铜、钾、镁、磷、锰受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青藏高原青稞高产优质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6—2019年对水稻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结合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水量、排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率以及水稻产量等指标,可知间歇灌溉应用效果更好.间歇灌溉方式下早稻和晚稻的灌水量分别为(201.5±34.8)和(240.9±42.1)mm,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35和1.38 kg/m3,产量分别为(6189.0±373.5)和(6409.0±682.5)kg/hm2.间歇灌溉结合70%化学肥料+30%菌肥的配比下,水稻产量更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西藏林芝地区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藏青2000在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和施肥量,以期为该地区藏青2000的大面积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以藏青2000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150.0、187.5、225.0、262.5 kg/hm~24种播种量和75 kg/hm~2N+45 kg/hm~2P_2O_5、150 kg/hm~2N+45 kg/hm~2P_2O_5、150 kg/hm~2N+90 kg/hm~2P_2O_5、225 kg/hm~2N+135 kg/hm~2P_2O_5、300 kg/hm~2N+180 kg/hm~2P_2O_55种施肥量,研究青稞基本苗数、茎蘖数、有效穗数、分蘖率、产量及各生育时期株高、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稞基本苗数、茎蘖数、有效穗数基本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2)增加施肥量可不同程度提高藏青2000的分蘖率,而增加播种量则会不同程度降低分蘖率,其增幅和降幅与施肥量、播种量的增幅不成正比。(3)施肥量和播种量对株高、生物量的影响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显现;高肥处理(F5)下的株高、生物量基本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F1);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波动下降,生物量则随播种量的增加波动上升;拔节、孕穗期Q4处理的平均株高较Q1处理高,且该生育期内Q4处理的生物量则均明显高于Q1处理。(4)施肥量和播种量过高、过低都会导致产量降低,Q3F4处理组合的产量达3 844 kg/hm~2,仅次于Q1F4处理。由研究结果可知,供试条件下藏青2000在中高等播种量(225.0~262.5 kg/hm~2)配置中等施肥量(纯N 150~225 kg/hm~2,P_2O_590~135 kg/hm~2)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能较好地协调个体和群体间的矛盾,建立较为理想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格尔木地区青稞种植的自然条件及现状和问题,然后对2012-2014年格尔木地区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重点阐述和分析。2012-2014年格尔木地区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个参试品种中,09YN-04抗逆性、产量性状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居第一位;其次是藏青居第二位;再者是藏青27,居第三位;以上3个品种建议在格尔木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藏青85居第四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作为种质资源利用或保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控制对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在水稻浅湿间歇灌溉条件下,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控制,研究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浅湿间歇灌溉处理下的水稻株高比常规灌溉118.1 cm要小,分别为93.1、98.2、109.2、100.5、109.3、101.5 cm,因此水稻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对最终产量来说,常规灌溉下水稻产量最高,全程浅水灌溉产量最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分别进行水分控制的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5 702.0、7 208.0、6 046.5 kg/hm2.[结论]水稻前后期生产中水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中期可进行适度的水分亏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高产型春青稞新品系进行不同生态区域高产潜力鉴定与筛选研究,主要分析不同生态区域春青稞新品系千粒重、穗粒数、成穗数等主要产量影响因子对高产潜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藏青13、藏青2000、04-2555等3个品系产量构成三因素在不同生态区域构成合理,是高产潜力充分体现的主要因素,平均产量潜力在313.22-330.38公斤之间,较同区域推广品种亩增产37.77公斤以上,适合在河谷农区示范推广。08-1281、08-1282等2个抗倒伏、高分蘖成穗率、抗病的青稞新品系,可选择在肥水条件相对较高、管理水平上等、机械化收获程度较高的河谷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5个青稞新品系为试验材料,与迪庆州春青稞当家品种迪青1号为对照,进行青稞新品系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2-10556平均单产3 120 kg·hm~(-2),比迪青1号(CK)减产8.37%,居第2位;13-6927平均单产2 925 kg·hm~(-2),比迪青1号(CK)减产14.1%,居第3位;2个品系田间综合评价较好,可在迪庆高原藏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而04-2894-1、09-5024-13、藏青2000产量显著低于迪青1号(CK),但生育期短,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分别设置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藏青-2000进行栽培种植,在与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对照,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等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表温度等指标的效应显著优于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以及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其中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优于不覆盖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灌溉与浅湿干间歇灌溉,研究了2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田用水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较浅湿干间歇灌溉方法节水,同时提高产量,公顷节水660m3,公顷增产411kg,增产率为4.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稻普通灌渠、压实灌渠、水泥灌渠、塑料灌渠和深渠5种处理及田间保水灌溉、控制灌溉、间控灌溉、间歇灌溉4种灌溉处理,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水稻节水关键指标的范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渠的水量损失存在明显差异,以塑料和水泥灌渠保水性最为理想;田间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评价以间歇灌溉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区二棱青稞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二棱青稞品种,本文进行了西藏二棱青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系有QTB13、QTB25,生产示范产量分别为3 187.50、3 234.4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的水稻节水技术,主要是把浅水、湿润、间歇三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 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苗足烤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国内外2 006份青稞种质材料进行了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为青稞优异种质创制、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亲本。在田间诱导青稞发病,通过“0~9级法”对各青稞材料进行白粉病抗性等级评价;每一列供试材料间隔0.50 m作为诱发行,诱发行每隔0.50 m播种20粒“藏青13号”作为诱发材料。本研究对各青稞材料白粉病抗性进行了分类分析,抗性等级分为免疫(IM)、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和极感(VHS)6种,2 006份材料各抗病等级比例分别为25.47%,3.59%,6.28%,22.38%,41.77%和0.50%。本研究对大量青稞材料进行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为深入研究青稞白粉病抗病机理和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开发提供材料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