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种类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和优势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和优势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在吉林省六个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上采集1016个病株标样.经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重分离验证,明确在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由(Fusarium sp.)和(Pythium sp.)组成.其中(Fusarium graminearum)是吉林省的优势种.其次为(Fusarium moniliforme)和(Pythium sp.)。病原菌的组成、分布存在区域间和年度间的差异。在吉林地区是以(Pythium sp.)为优势种。提出玉米茎腐病的研究工作应立足于本生态区内进行,以求达到控制和减少该病害发生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与品种抗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国忠  陈捷 《玉米科学》1995,(A01):47-51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两年从河南省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茎腐病病害标本进行分离,对病原菌的种类和致病性进行鉴定与测定。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Schwabe)、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和腐霉菌(Pythiumsp.),其中,禾谷镰孢的分离频率最高,平均分离频率为43.12%;轮枝镰孢次之,平均分离频率为23.13%;腐霉菌的分离频率较低,平均分离频率为6.25%。禾谷镰孢的致病性最强,腐霉菌次之,轮枝镰孢的致病性最弱。禾谷镰孢是河南省玉米茎腐病最主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玉米茎腐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既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长期以来,对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各自的病原学和发生规律均有一定研究,但对两种病害串珠镰孢菌的侵染循环关系,缺乏深入研究,给两种病害的协调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两种病害串珠镰孢菌的侵染循环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两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镰孢菌的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个不同州市采取玉米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病原,分析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病原镰孢菌及分布情况,依据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包括Fusarium graminearum(40.74%)、F.verticillioides(37.96%)、F.fujikuroi(3.70%)、F.incarnatum(3.70%)、F.oxysporum(1.85%)、F.proliferatum(1.85%)、F.commune(5.55%)、F.chlamydosporum(2.78%)和F.redolens(1.85%)。F.graminearum和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种,F.graminearum主要分布于昆明及其以东的地区,F.verticillioides主要分布于昆明市及其以西的地区,二者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余菌株出现频率均低于5.55%,仅分布在1~3个地区。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南  章红 《玉米科学》1997,5(2):066-068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吉林省田间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类占80%。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分离自穗腐病的9株镰刀菌进行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串珠镰刀菌素的定性检测。结果在4株禾谷镰刀菌和一株木贼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3株禾谷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所有被检菌株中均未测到串珠镰刀菌素。  相似文献   

14.
玉米茎腐病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玉米茎腐病的两种主要致病菌腐霉菌(Pythium spp.)和镰刀菌(Fusarium spp),分别用土埋伤根法和茎基注射法进行接种效果方法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致病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接种方法差异不显著;两种调查方法:全株调查与剖茎调查计算病情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病原对玉米苗期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 等玉米茎腐病病原进行玉米苗期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病原菌均能引起玉米幼苗发病,其中腐霉菌的致病作用要比禾谷镰刀菌强,并且两者的致病初侵染部位不同.腐霉菌主要是次生根和须根,而禾谷镰刀菌为胚根.本文对禾谷镰刀菌和两种腐霉菌的混合菌株做了致病性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选用9个自交系材料作为玉米灰斑病致病性分化的鉴别寄主,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14个菌株进行致病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侵染寄主病斑表现不同的反应型,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可将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分为5个致病类群,其中,Ⅰ为强致病类型,包括1号和8号菌株;Ⅱ、Ⅲ为中等致病类群,包括7、9、10、12、13、14号6个菌株;Ⅳ、Ⅴ为弱致病类群,包括2、3、4、5、6、11号菌株。玉米灰斑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玉米茎腐病病原禾谷镰孢拮抗菌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2.84%,抑菌圈直径10.12~27.56 mm。拮抗细菌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个门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个属中,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且拮抗能力较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的拮抗活性最强,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实验分离的23株菌株对禾谷镰孢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在玉米茎腐病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