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南阳市主要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其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多种病虫害也逐年加重,加上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玉米顶腐病在南阳市玉米田发生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对南阳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心叶腐烂或畸形的总称,是有别于玉米茎腐病的一种新型病害。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种植较多,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受一些特殊气候的影响,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危害不断加重,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均有发生,2013年在河南各地发生普遍。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严重影响玉米产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顶腐病是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近几年,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重,潜伏危险较高。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或心叶腐烂的总称,2013年在沈丘县各乡镇发生比较普遍。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由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上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受近年一些特殊气候的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坡旱地农业的大力开发,春玉米种植逐年扩大,2008年面积达1160hm^2。由于品种单一,山区湿度大,春玉米纹枯病逐年加重,据笔者统计,2007年全县发病面积为310hm^2,而2008年发病面积上升为560hm^2,占春玉米种植面积48.3%,损失粮食650t。春玉米受纹枯病为害后,输导组织受损,叶片早枯,果穗变小,植株变小,造成严重减产,为此,笔者对春玉米纹枯病发生危害,防治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玉米各栽培区,以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幼嫩组织:叶、秆、雄穗及果穗等,在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物发生的部位、多少、大小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可减产30.9%~80%,甚至高达100%。大田发病株率为5%~10%,严重发病田可达70%-80%,减产率约为病株率的1/3。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玉  相似文献   

6.
(一)、症状 玉米种植时出现了抽雄期与雌穗吐丝期严重不一致的情况,雄穗抽穗早,等雌穗吐丝时雄穗的花粉已基本散尽了。近期他剥查雌穗,发现穗子上籽粒很少。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不利的气候条件以及不规范的农事操作等原因.造成许多地区或地区局部玉米发生不抽雄穗或抽雄欠佳的现象.一般发生株率为10%~20%,严重者可达50%左右,是影响该地区玉米高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在此.本文在通过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玉米发生不抽雄穗或抽雄欠佳的症状和原因.并提出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县本是玉米上的一种次要病害,但近几年由于玉米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玉米种植密度越来越大,造成玉米通风透光能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田间的温湿度,使田间的温湿度随密度的增大而逐年增加,加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使玉米病害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田间一般病株率5.5%,严重地块达到13%。进入7月份后,如遇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势必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玉米生长发育和植株的增高,将大大增加防治难度,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如何防治春玉米丝黑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侵害部位主要为玉米雌穗和雄穗,苗期症状表现为:秆矮,下边粗,上边细,叶子密,叶子暗,颜色绿;玉米抽雄时的症状:雄穗全部或部分小穗变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块状黑粉,病株雌穗短小,基部膨大,多不抽花丝,苞叶提早枯黄并向一侧开裂,内部除穗轴外全部变成黑粉。2发生规律玉米丝黑穗病在早播玉米田发生重,晚春播及夏播玉米为害较轻;玉米连作时间长发病较重;沙壤地、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影响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个别地块甚至达到60%以上。3防治措…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从玉米苗期至抽雄期均可发生,但苗期最易发生。玉米发生粗缩病后的主要特征是心叶背面、叶鞘和苞叶均产生白色、黄色或黑褐色的蜡状突起。发病愈早,受害愈重。幼苗受害,病株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一般不抽穗,雄穗严重退化,无果穗或果穗极小,不结实。成株期受害植株中上部的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实少,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1制约玉米高产的原因分析 河北省常年玉米种植面积40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不到400kg,笔者认为制约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种植玉米密度过大,造成通风透光性差,致使玉米植株增高,根系不发达,造成倒伏的可能性增大;二是农民做不到配方施肥,粗放施肥,甚至少数地方农民担心投资过大,收不回成本,施肥量过少;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的玉米目前在我国被广泛的种植,其种植面积高达三千多万公顷。但是实际情况是,虽然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其产量却没有与种植面积成正比,产量并未获得大幅度的提高。气候、地形等不可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其原因,但是栽培技术的落后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故而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是迫切的,因地制宜的改进技术使得栽培技术可以与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想符合已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1当下玉米栽培技术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区重要病害。在我国大部分玉米生产地区普遍发生。最明显的症状是从玉米第4—5叶期开始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条纹1-4条,最终使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1发病症状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多在出穗后显症,但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症,在4—5叶上生1—4条黄白条纹;另一种植株茎秆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叶片变硬、上挺如笋状;还有一些二者兼有或6—7片叶显症。雄穗发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我国将玉米引进我国种植开始,玉米的经济效益就十分显著,玉米具有良好的抗旱、耐热等特点,被广泛种植。随着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病虫害严重、颗粒质量低等情况相继出现,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的玉米品种。南阳市玉米种植主要为夏玉米,本文对夏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实现玉米高产种植。1南阳市夏玉米种植情况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影响,夏玉米是南阳市玉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干旱条件下就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上部节间、雄穗穗柄和雄穗长度不同程度地缩短,雄穗抽出缓慢或不能抽出,导致部分花粉在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形成的封闭筒内散落而成为无效花粉。干旱胁迫下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大幅度下降及雄穗长度的缩短造成的玉米雄穗花粉量明显减少,可供授粉的花粉量不足。与此同时,玉米雌穗生长发育亦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影响,雌穗变短变细,基础物质不足,“库”容量显著缩小,而且,玉米雌穗花丝伸长速率下降或不能抽出。干旱胁迫下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方面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授粉受精不良,产量不可逆下降。  相似文献   

16.
1玉米丝黑穗 1.1症状.只在果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黑粉一般黏结成块,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雄穗发病的植株一般无雄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雄穗抽出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连作地、播种过深、土壤干燥都有利于浸染发病.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症状玉米粗缩病一般3叶期前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出现发病症状一般在5~6叶期,在玉米心叶基部中脉两侧呈现虚线状褪绿条纹,病株叶背呈现蜡白色条状凸起,即脉突,叶片变短增厚,叶色浓绿,顶部叶片呈簇生状,病株严重矮化,根系变少,发病轻的病株雄穗花粉少,散粉能力差,雌穗花丝较少,且玉米棒短小,结籽率低。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难抽出,或者抽出后不无花粉,不能进行受精,花而不实或籽粒较少。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玉米”、“生姜玉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从玉米苗期至抽雄期均可发生,但苗期最易发生。玉米发生粗缩病后的主要特征是心叶背面、叶鞘和苞叶均产生白色、黄色或黑褐色的蜡状突起。发病愈早,受害愈重。幼苗受害,病株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一般不抽穗,雄穗严重退化,无果穗或果穗极小,不结实。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雌、雄穗。苗期发病严重时表现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暗绿、窄小、茎弯曲、茎部稍粗,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加明显。其典型症状是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膨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对郑单958和浚单20玉米的雄穗长度﹑分枝数、抽雄期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石蜡制片方法观察了玉米花药的发育,醋酸洋红法测定了花粉的生活力.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玉米雄穗的分化相应推迟.在高密度条件下,雄穗的穗长明显变短,分枝数显著减少,抽雄期推迟.高密度条件下花药发育迟缓,当低密度条件下的玉米花药壁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时,高密度的玉米花药仅分化出孢原细胞.花粉的生活力随密度增加略有降低,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