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母牛胎衣不下主要是因为在分娩后未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胎盘,通常情况下,若是母牛在分娩后12h内没有排出胎盘,胎盘会出现腐败,引发子宫内膜炎症。本文首先分析母牛胎衣不下病因,同时阐述母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表现,最后总结母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母畜娩出胎儿后,胎衣在第三产程的生理时限内未能排出,叫胎衣不下或胎膜滞留,牛正常排出胎衣时间为12h。胎衣不下是母牛的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母牛的发情及再次受孕,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养牛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成功治愈了多例胎衣不下的病例,本文例举一例典型母牛胎衣不下的诊治过程,为母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许多母牛在分娩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果产后母牛的胎衣不能正常落下,将会对母牛产生重要影响,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母牛死亡。导致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如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未成熟或老化、充血、发炎等。本文从我国青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进行研究,找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对解决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母牛产后一般在3~5h内胎衣排出,不超过12h,如果经过12—24h.胎衣仍滞留在子宫不能正常排出体内,这种现象在兽医临床上称为母牛胎衣不下。是母牛常见的产科疾病。据报道胎衣不下的母牛有80%以上继发子宫内膜炎,导致产后发情延迟和配种次数增加.甚者导致不孕,影响母牛的繁殖性能.造成养殖经济效益下降。多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诊治不少母牛胎衣不下的病例。据笔者2007—2008年两年间接诊的175头母牛分娩.胎衣不下的为37头,发病率为21.14%。本文结合临床的诊治经验,谈谈胎衣不下的成因和综合防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胎衣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诊断较容易。治疗时,可采用促进子宫收缩药和子宫内投放抗生素和中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牛分娩后经过一定时间胎衣不下,是母牛常见的产后疾病.母牛产后12~24h仍未见胎衣完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近些年,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实胎衣不下是养牛业常见病之一,如治疗不当容易继发其他产后疾病如牛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使母牛妊娠间隔延长,会引起不孕症,甚至危及母牛生命,成为母牛过早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极大.因此,如何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一直是养牛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介绍一下该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小时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一般在我国的发病率在12%-30%,有高于40%以上的报道。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恢复推迟和子宫脱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使许多优秀的高产奶牛被淘汰,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母牛如果缺少户外活动,同时日粮中又缺乏维生素、常量和微量元素,易患胎衣不下症.  相似文献   

9.
<正>胎衣不下,又称为胎膜停滞,是指分娩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内将胎膜完全排出。母牛分娩后,正常情况下胎衣3-4小时内即可排出,少数在10小时左右排出,如果胎衣超过12小时仍然没有排出,即为胎衣不下。如果不及时将胎衣取出,胎衣就会在子宫内腐败,造成子宫内膜发炎,轻者影响产奶量、母牛不易受孕等产后功能性疾病,重者易患败血症而死亡。因此,当母牛胎衣不下时应及时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胎衣不下(Retertion Fetal Membranes,RFM)系母牛在分娩后12小时内胎衣不能自然完全脱落。其属于母牛产后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一般为10%-25%,少数可达40%,且常会伴发子宫内膜炎,导致不育,发情推迟,产奶量下降等症状。最终给母牛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故而了解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探讨与制定有效的诊治技术是形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母牛产后一般12小时排出胎衣,若12小时后还未见胎衣排出便可诊断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很多,子宫收缩无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由于钙、磷等元素缺乏、运动量不足、缺硒和缺维生素E等造成子宫收缩无力,使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频繁更换饲草饲料且饲料单一,也会导致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由于布氏杆菌病、胎儿弧菌症、毛滴虫或其它微生物感染引起子宫和胎盘炎,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发生炎性粘连,也可引起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2.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生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8-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其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我国平均发病率在10%左右。而有的奶牛场可高达40%。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从而大大降低繁殖率,使许多奶牛提前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在工作中遇到养殖户母牛胎衣不下的两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发现在阴门外有部分胎衣残留,产道检查时可摸到部分胎衣滞留在子宫内。对病牛给予预防胎衣腐败和子宫感染的药物,并采取补充营养、增加运动等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结合本地区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对奶牛养殖户提出了胎衣不下一些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限内(产后12h内)胎衣完全或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据文献报道:胎衣不下患牛中有80%以上,会继发子宫内膜炎,除此还会继发乳房炎及产后代谢病等。使奶牛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为了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母牛产后一般12小时排出胎衣,若12小时后还未见胎衣排出便可诊断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很多,子宫收缩无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由于钙、磷等元素缺乏、运动量不足、缺硒和缺维生素E等造成子宫收缩无力,使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频繁更换饲草饲料且饲料单一,也会导致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由于布氏杆菌病、胎儿弧菌症、毛滴虫或其它微生物感染引起子宫和胎盘炎,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发生炎性粘连,也可引起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在不同月份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不同,5~10月份发病率较高(40.48%~62.50%),其余月份发病率偏低(25.45%~38.78%),差异极显著。胎衣不下的母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71.56%)高于胎衣自行脱落的母牛(23.96%),差异极显著。2~4胎母牛发病率高于头胎母牛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母牛繁殖水平下降。对子宫内膜炎的病性及治疗效果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后,经过12小时仍不能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产后胎衣排出的正常时间一般不超过4~6小时.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胎衣不下的母牛80%以上继发子宫内膜炎,由此导致奶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影响母牛的繁殖力,也可能引起母牛全身感染,在患病期间产奶量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母牛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12小时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  相似文献   

19.
赵磊  赵亚军 《农家致富》2012,(16):42-43
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母牛产后12小时胎衣仍未排出就是胎衣不下,是母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发病原因1.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部分或完全不能分离而发生滞留。2.妊娠后期运动不足,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等因素造成的体虚;胎水过多、双胎、子宫损伤、难产或过早助产也会造成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20.
母牛分娩后,胎衣超过12h仍未下来者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症.发生本症后,兽医工作者往往采取手术剥离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往往使子宫内膜产生创伤,形成创伤性子宫内膜炎.此病顽固,令畜牧繁殖工作者头疼,很多牛因此而终生不育,最后不得不淘汰.自1985年以来,笔者采用肌注乙烯雌酚,脑垂体后叶素和子宫灌注盐水——盐酸四环素溶液的方法治疗胎衣不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经如下:肌注乙烯雌酚20mg,10min后肌注脑垂体后叶素90μl.用1%的来苏儿溶液洗净病牛的肛门,阴门及其周围和露在外面的胎衣.尔后戴上长臂手套,左手伸入阴道内和子宫内,轻握并捋顺能触及到的胎衣.缓慢的向外牵引,剪去外露的胎衣.用子宫冲洗器插入子宫内尽可能深的部位,徐徐灌入42℃的盐水——盐酸四环素溶液.此溶液是用10%的氯化钠溶液500ml加入盐酸四环素粉剂450万单位摇匀后而成.一次灌注.如果36h后胎衣仍然没有下来,按上述方法再重新做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