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索茯苓栽培场不能连续使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在茯苓生产的主产区安徽省岳西县选择了3个栽培样地,在茯苓栽培前、后期两次从窖底50 cm和窖中25 cm两层采取土样,测定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以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栽培前、后微生物总数平均下降了14.8%,细菌增加了2.3%,放线菌和真菌分别下降了52.6%、66.8% 两层比较,50 cm层比25 cm层放线菌下降多6.6个百分点,真菌下降多18.2个百分点。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降低了11.6%和12.2%,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90.4%和91.7%。此外,根据微生物数量变化推测,茯苓可能产生化感物质。[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降低以及化感物质的产生,反映了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应该都是茯苓栽培场不能连续使用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的试验组与单纯的茯苓旱田栽培的对照组间在菌丝生长期、菌核生长期、全生长期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2组间在接种成活率、结实率、单个最大苓重、单窖产量等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别。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的试验组、对照组净收益分别是旱田种植芝麻的传统组净收益的7.23倍、7.88倍。试验组的总体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高出8.95%。  相似文献   

3.
茯苓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解决茯苓连作障碍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调节土壤pH和添加厩肥的方法来栽培茯苓,对比废弃茯苓栽培场与新开茯苓栽培场之间、废弃茯苓栽培场中各处理之间栽培茯苓的差异。[结果]废弃茯苓栽培场调节pH和调节pH+添加厩肥的方法所产茯苓的质量均未达到新场栽培效果,平均结实率分别比新场栽培低31.7和20.0个百分点;与废弃茯苓栽培场空白相比,调节pH和调节pH+添加厩肥的方法所产茯苓的质量略好,产量分别是后者的3.4和4.4倍,平均结实率分别高41.6和53.3个百分点。[结论]调节pH和调节pH+添加厩肥的方法能够提高茯苓的质量和产量,且后者效果要优于前者,但效果有限。解决茯苓连作障碍问题必须探寻其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的试验组与单纯的茯苓旱田栽培的对照组间在菌丝生长期、菌核生长期、全生长期、接种成活率、结实率、单个最大苓重、单窖产量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别;茯苓旱田立体生态栽培的试验组、对照组净收益分别是旱田种植芝麻的传统组的7.23、7.88倍,而试验组还有种植芝麻的收益,故总体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高出8.97%。  相似文献   

6.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每年需要大量的松木资源来生产,为了节约森林资源,保持生态,用松树兜栽培茯苓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人于2003年第一期在本刊刊登《松树兜栽培茯苓试验总结》后,收到部分读者来信,要求介绍松树兜栽培获苓技术,现将松树兜栽培茯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茯苓旱田栽培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单引接种方法,采用“双引接种”的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结果表明:单引接种的对照组成活率只有89.4%,双引接种的试验组成活率高达100%,两者之间差别显著,相差10.6%。对照组菌丝生长期为40 d,试验组仅为21 d,缩短19 d;菌核生长期两组间只相差3 d;全生长期对照组为132 d,试验组只有110 d,缩短22 d。对照组结实率为88.6%,试验组高达99.4%;单个最大苓重对照组为5.2 kg,试验组为7.1 kg,单窖产量对照组为1.93 kg,试验组为2.51 kg。对照组木料每日分化量只有37.88 g,试验组有45.45 g。同时,两组间经济效益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8.
覆膜栽培玉米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膜覆盖栽培是人为控制温度、水分、光能、养分等综合技术的一项系统工程。作者综述了覆膜栽培玉米条件下由温度、水分、通透性、pH、微生物等诸因素构成的土壤生态效应及其在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茯苓旱田栽培袋装菌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旱田栽培中菌种袋装与瓶装试验结果表明:袋装与传统的瓶装对茯苓下窖接种成活率没有负面影响,反而提升0.77%;袋装的试验组菌丝生长期比瓶装的对照组缩短7d,全生长期比对照组也缩短5d;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结实率、单个最大苓重、单窖产量等方面均没有差异;菌核质量也都优质;试验组比对照组净增收益943.00元/667m2,生态效益比对照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 ̄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相似文献   

11.
福建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贵州栽培的杏鲍菇品种(菌株),探索杏鲍菇在贵州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在贵州高寒山区栽培,研究各品种(菌株)杏鲍菇菌丝生长、露地覆土栽培情况下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杏鲍菇-1、杏优-1的菌丝生长快,长势强;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的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表现一致,即杏鲍菇-1杏优-1XB-1QX-1,其中杏鲍菇-1的产量分别与XB-1和QX-1达极显著差异,杏优-1、XB-1的产量分别与QX-1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左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25-4727
在简析重庆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对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能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态乡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推广4个方面来构建理想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豆杉生态生物学特性观察与引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昌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56-1856,1869
南方红豆杉为白垩纪孑遗植物,生长在海拔800m以下的山麓沟谷常绿阔叶林或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具有观赏、用材、药用等多种用途。探讨了南方红豆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总结了采种、育苗及苗期管理等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物理条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周凌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5):311-313,320
利用秸秆覆盖农田,是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封丘三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麦田可耕层土壤(0-50cm)温度提高0.5-2.5℃,土壤含水率提高4.2%,土壤总也隙度增加2%;覆盖后减少棵间蒸发量26.1mm,节约灌溉水量270m^3/hm^2,其工同理主要是覆盖麦田可产生调节地温,蓄水保墒的作用,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石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27-12128
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高沙土的土壤特性和农业利用现状,分析了高沙土农区耕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高沙土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城镇河道建设中普遍存在生态破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城镇河道治理时,运用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