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技术和自然生物滞留处置创新技术,因具有建造费用低、后期维护简单、生态环保、易与场地环境结合等优点,近些年深受国内广大景观设计师青睐。然而,雨水花园在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应用上的不足,如概念的功能认知有待提高、营建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以及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指导与保障机制等。该文结合景观设计项目实践,提出了雨水花园在河道景观与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生态措施的低影响开发成为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的主要手段,下凹绿地是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本文介绍了天津地区下凹绿地适用植物配植的原则,提出了20种适用...  相似文献   

3.
低冲击开发(LID)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暴雨水管理模式,它的基础原理是模仿自然:利用均匀分布的小规模的控制点,从源头控制雨水。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城市开放空间,居住区,道路,停车场等)应用低冲击开发技术的探讨,提出减少场地的地表径流,保护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樊瑞兰  王刚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7):1364-1366
以广州市开创大道景观为例,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下, 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人工湖等生态化措施, 通过植物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缓解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同时实现城市道路绿地雨水渗透、雨水收纳、雨水回用的城市水循环管理系统, 增强城市应对雨洪问题的弹性。通过城市道路生态化处理实践, 以期为华南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安市老旧公园为例,在研究城市公园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了先进案例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在老旧公园中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付诸实践,并针对西安市老旧公园改造的实际情况,从公园的广场及道路、公园植草沟及雨水花园、公园湖区改造等部分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公园内充分发挥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及地表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利用,发挥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的技术,对老旧公园改造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居住区普遍存在的用水需求量大、雨水资源利用率低、排水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根据低影响开发理念分析了居住区雨水收集利用的管理目标。探讨了居住区4种常见建筑形态和3种典型布局中雨水收集利用景观的类型和空间组织形式。提出了居住区中住宅建筑、场地和道路及传输功能绿地"可食用景观"、"多功能弹性景观"、"可变化景观"的营造方法。对居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城市水循环模式,探究雨水花园采水、集水、蓄水、净水系统,同时从集、净、蓄水和植物选择营造方面探讨雨水花园景观、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 雨水集蓄工程是指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和进行节水灌溉的一套系统。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形式多样、技术简单、易管理等优点,一般包括集雨系统、输水系统、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 1 集雨系统 集雨系统主要是指收集雨水的集雨场地。应选择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在有自然条件的地方可修建自然集雨场,如道路、荒坡、场院等。没有自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雨水资源匮乏,对城市开发建设项目采取雨水综合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危机,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压力,而且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城市水体污染.对山东省开发建设项目雨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类型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了山东省城市建筑小区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公园与景观绿地建设雨水综合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技术的概念出发,论述了其在城市空间应用的意义与可行性;结合英国湿地中心雨水花园、英国奥林匹克公园植被浅沟、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区雨水系统3个案例,总结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在公园绿地、建筑及周边场地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点;提出对未来城市雨水景观利用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今社会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应用特色植物种质资源,结合2016上海(国际)花展"精致园艺、美丽家园"的主题,从植物种类、主题创意、景观布局、水循环系统、季相表现、色彩配置、造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师范大学景点"水清木华、师风海韵"雨水花园的构建特色。探讨了将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植物造景、生态型自洁水循环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对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测绘、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从武汉解放公园生态湿地水景、人工湖水景、喷泉水景和排水方式4个方面,对人工水景的设计形式、水循环与利用形式、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从景观的角度加深对公园水景设计、节水排水以及雨水利用的认识,为"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袁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03-107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各种雨洪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自然生态具有破坏性,而且后期维护不易、成本高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恢复城市良性水循环、构建景观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尺度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都能够以景观化的方式表达,并且国内外已有众多相关案例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一些城市成功建设智慧水务的经验,并针对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系统地提出了如何使城市给水、排水、水循环、节水、防洪与雨水利用以及水系综合治理等方面"智慧化"的建设理论。该理论能为我国建设智慧水务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住宅小区的水循环利用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生态住宅小区为例,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即以雨水、地表涵养水、地下水和污水作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利用水循环往复的原理,深层次发掘水可循环利用的特性,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了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地表涵养水半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和地下水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并使3个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独创的生态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三亚市白鹭公园为传统公园代表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三亚市传统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在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三亚"海绵城市"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提出加强场地渗透率、导向性传输雨水、过滤净化雨水径流、雨水收集储存再利用及雨水利用设计可视化等雨水利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海绵城市理念入手,调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校内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修复情况,评价修复后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的效果。通过采用"五点采样法"进行小地块模拟验证,对比分析改造前后地表径流系数及下渗率,并结合校园改造效果加以评价。结果表明,校园海绵化后地表径流率得到有效控制,平均下降72.3个百分点,有效缓解南方多雨地区内涝,对改善水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江  高伟  刘建利  周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83-184,208
针对城市化对水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提出以恢复系统自然状态为基本理念的城市水循环再生体系,从而解决由于城市化引起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提出水循环再生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向;编制城市水循环再生体系的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昆明市公园绿地用水量的增加与城市缺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雨水资源的利用对缓解这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发现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的昆明市干湿季节分明,雨季降雨量大,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匀,对地表径流影响大的主要是小雨和暴雨。对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进行实测分析,总结得出昆明市土壤类型主要是轻黏土,稳渗条件下累计入渗量大于1年一遇、小于20年一遇降雨量的特点。为了节约昆明市水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土壤做功,模拟自然水循环;分散式管理,从源头截留雨水;生态美学,艺术化雨水管理;借鉴经验,增改现有雨水管理设施;加强规划立法与政府政策5个雨水管理策略。以昆明市大观公园为例,根据策略对其提出一些适用的雨水管理方法,旨在为昆明市其他公园绿地雨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环境中普遍使用的雨水管理手段以工程设施为主,虽然具备良好的功能,但往往缺乏艺术性。雨水利用除了能够缓解水资源压力,还具备提升场地景观价值、发挥环境教育功能等更大的潜力。本文基于若干优秀雨水景观案例的分析,从艺术化、可视化、可参与性和发挥教育作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利用雨水营造景观的途径。对雨水景观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