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药害形成原因 1.不良的气象条件 6月中旬气温偏低,且降雨频繁,造成土壤含水量超饱和,大豆幼苗发育不良,使之对豆磺隆、豆草特、虎威等除草剂代谢能力差,体内解毒作用缓慢,导致药害加重。  相似文献   

2.
大豆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目前除草剂药害是造成大豆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除草剂药害可使大豆根部病害加重、次生根减少、抑制生长、贪青晚熟、产量及品质下降,严重的可导致绝产.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七台河市部分大田作物玉米、大豆、水稻等不同程度地发生除草剂药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为提高除草效果,灭草时超量使用除草剂;二是前茬大豆使用长效除草剂,导致后茬作物受害;三是与正常年份相比,2020年春季播种后,降雨多,气温偏低,出苗期拖后,苗弱,采用除草剂封闭灭草,除草剂向耕层内淋溶,使幼苗受害,并且因土表除草剂浓度降低,除草效果变差,导致草荒发生。下面就大田作物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及缓解技术措施、常见长效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除草剂药害的原因 1.错用或误施: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当.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用.造成药害。例如有的农民将用于大豆田封闭的豆磺隆用于玉米田从而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5.
植保问答     
问:后茬种植大豆的小麦田能不能施用含苯磺隆的除草剂?残留期有多长?应掌握在什么时间施用?答:苯磺隆是小麦田常用除草剂,用于防除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为60天左右。苯磺隆用于小麦田除草应掌握在小麦2叶期至拔节前期施药,过迟施药容易导致施药后与后茬大豆种植的间隔期缩短,从而造成残留药害。纯药亩用量一般不超过1.5克,超量用药不仅对当茬小麦造成药害,而且对后茬大豆等敏感作物会造成残留药害。  相似文献   

6.
大豆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有效的防治杂草,而不伤害大豆。大豆除草剂可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二种方式。一、大豆除草剂应用原则高效、安全、经济是大豆除草剂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选用的除草剂除草药效90%以上;对大豆和后作无药害,早期药害都应恢复生长而不减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大豆除草剂使用应根据杂草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群  相似文献   

7.
1.除草剂药害的原因1.1错用或误施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当,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用,造成药害。有的农民将用于大豆田封闭的豆磺隆用于玉米田从而产生药害。1.2用药方法不当除草剂一旦施用不当,则会造成药害。在施用除草剂时,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在风速超过8-10m/秒的条件下喷雾除草剂,除草剂的药效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豆除草剂的施用面积逐年增加,在生产中时常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除草效果差、作物发生药害等问题,为了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总产量,保证质量,文章对大豆除草剂应用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田在应用封闭除草时,在应用措施、使用剂量等方面使用不当以及生长环境因素影响而给大豆造成不同程度药害的现状,本文主要结合几类除草剂药害症状,分析了药害产生的原因,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豆除草剂的施用面积逐年增加,在生产中时常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除草效果差、作物发生药害等问题,为此就大豆田如何科学使用除草剂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一起因在水源中超剂量使用水田除草剂导致相邻农民种植的水生作物芡幼苗大量死亡、重新栽插芡苗仍出现生长缓慢、芡籽粒严重减产的农业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分析,分析了认定水源施用水田除草剂与造成芡苗药害间具有因果关系的事实依据,讨论了合理施用除草剂、防治农药水源污染和农业司法鉴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除草剂作为一项新技术推广以来,给农民带来了许多便利,省工、省时、省力,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困惑,就是除草剂药害问题。除草剂的防治对象是与作物很相近的杂草,不同于杀虫剂和杀菌剂,在生产中对应用技术相对要求较高。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药害,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重的毁种重种,每年因除草剂药害引起的纠纷都不在少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全。一、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1.除草剂错用或误用除草剂的选择性很强,如果选择的除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作物药害是指因农药使用不当而造成病害,进而引起作物产量下降、减收或者绝收。本文通过分析导致农药使用不当的4种常见原因,提出了防控农作物药害的对策和措施。1导致该区农作物药害的主要因素通过近年该农作物药害现象调查,发现导致农作物药害因素主要有如下两类:从农药类型上讲有除草剂药害、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杀菌剂药害和杀虫剂药害。这之中以除草剂不当使用导致的药害占绝大多数,达药害总数量的  相似文献   

14.
<正>叶出现不同颜色、形状各异的斑点(药物喷施遗留斑点多为细小圆形)或焦枯穿孔,叶片失绿(如广灭灵对果树的药害、三氯苯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等),叶片黄化(如大豆过量使用赛克津),叶片烧焦(如莠去津对小麦幼苗的  相似文献   

15.
施用化学除草剂是我国大豆种植农户防治草害的普遍应对方法,因此,农户对各种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均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上仍存在药害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大豆除草剂的施用技术及药害的避免措施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丁草胺、拉索、敌稗、都尔等药害辨别 此类除草剂是酰胺类除草剂,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使蛋白质无法合成,使作物芽和根系形成困难并停止生长.大豆植株受害时,叶片皱缩成心脏形.棉花播种后这类药用量超标时,幼苗茎韧皮部失水并萎缩凹陷,真叶变黄;若轻微受害,叶片产生药害斑,生长被抑制,植株矮化;重度受害,幼苗弯曲,此后慢慢枯死.玉米田使用都尔等过量时,玉米叶片变形,心叶卷曲成鞭状,根、茎、叶肿大,生长明显被抑制.稻田若出现丁草胺药害,秧苗生长受抑制,叶深绿色,叶片角度增大,心叶卷曲;移栽大田的水稻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失绿黄化,返青迟缓.水稻田使用敌稗过量,秧苗和叶片黄化,严重时叶尖枯死.如在水稻秧苗敏感的2叶期出现药害,会导致大量秧苗枯死.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大豆除草剂的施用面积逐年增加,在生产中时常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除草效果差、作物发生药害等问题,为此就大豆田如何科学使用除草剂谈一些看法。一、大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我省大豆田除草剂的使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先是大面积推广使用稗草烯、四氯苯防除大豆田杂草,但效果并不理想。此后豆科威、杀草醚、苯达松、杀草胺、氟乐灵、都尔等一批除草剂品种被筛选出来并陆续在大豆田推广应用,随着大型喷雾器具的配套使用使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宜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苗前封闭除草时使用的除草剂,以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和唑嘧磺草胺为供试药剂,以湘春豆V8(大豆)和登海605(玉米)为供试作物品种,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台上村开展田间试验,考察各药剂对杂草的防效以及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30 d,异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和乙草胺+唑嘧磺草胺这2个处理对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效达80%以上,对常见的苍耳、狗尾草、活血丹等杂草防效达90%以上;药害调查结果表明,供试的除草剂对玉米、大豆幼苗均未产生显著药害,虽然上述2个处理对幼苗株高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并未对产量造成影响,而且纯收入分别比未除草的对照高171.51和176.30元/667m2,可以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时苗前封闭除草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土壤温度和降水量对乙草胺药效及药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降水量及除草剂用量对乙草胺的药效和药害均有一定的影响。乙草胺的药效和药害并不是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而是随着乙草胺用药量的增加及施药前降水量的增高而提高。如果施药前7d没有降水会显著降低乙草胺的除草效果和对大豆的药害程度。乙草胺药害可使大豆苗期株高、鲜重和叶片数有所降低,成株期株荚数、株粒数减少,导致大豆减产0%~50.6%。药害严重时可使大豆晚熟。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大豆除草剂的施用面积逐年增加,在生产中时常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除草效果差、作物发生药害等问题,为此就大豆田如何科学使用除草剂谈一些看法。一、大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我省大豆田除草剂的使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先是大面积推广使用稗草烯、四氯苯防除大豆田杂草,但效果并不理想。此后豆科威、杀草醚、苯达松、杀草胺、氟乐灵、都尔等一批除草剂品种被筛选出来并陆续在大豆田推广应用,随着大型喷雾器具的配套使用使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