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3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合静滴呼吸兴奋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BiPAP呼机机辅助通气治疗,每天2次,每次2小时,并与同期住院的24例病人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频率、PaO2、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辅助通气治疗7天后PaCO2下降程度及PaO2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BiPAP是一种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4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46例中,好转44例(96%),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R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1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1例昏迷加重拒绝插管而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对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无创通气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无创通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1h和2h后两组动脉血中pH、PaO2、PaCO2的变化以及治疗2h后两组肺功能中PEF、FEV1.0/FVC的改变。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PaO2、PaO2/FiO2升高、PaCO2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无创通气组的PEF、FEV1.0/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患者肺泡的氧合功能以及肺的顺应性,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实验组采用信必可都保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连续治疗14 d.观察及对比两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间综合征 (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OPPIMS 10例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IMS控制时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未正压 (PSV PEEP)方式 (序贯治疗组 ) ;另对病情具有可比性的 10例患者按常规行有创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序贯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8.0± 4.3 )vs( 2 2 .3± 1.5 )d ;( 12 .6± 6.1)vs( 2 2 .1± 1.5 )d ;( 14± 8)vs( 2 7± 13 )d ;P <0 .0 5 ] ;序贯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1vs 7,P <0 .0 5 )。结论 :对AOPPIMS机械通气病例 ,以中间综合征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PaO2水平较对照组高,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V+SIMV较BiPAP通气模式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更为确切,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BiPAP通气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衰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15例。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各1次;B组每日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各2 h;C组综合A组和B组治疗,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2 h,通气过程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各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呼吸浅快指数、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的比值6、min行走距离、呼衰纠正时间。治疗3~8 d,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或B组进行BiPAP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所减轻,FEV1有所上升,但差异尚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2、PO2、f/Vt及6min行走距离明显改善(P<0.05或<0.01);C组综合A、B的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比A、B两组更加明显,呼衰纠正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A、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均可独自有效纠正呼衰,两者同时使用存在协同作用,提示无创BiPAP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的4种药物(硝普钠、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和卡托普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将108例R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予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及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值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联合组患者PaO2、SaO2及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aCO2明显升高,且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28.7168,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R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能倍乐)与无创通气(NPPV)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加NPPV,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能倍乐,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 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FVC和PaO2指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2则明显下降(P<0.05),且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能倍乐联合NPPV治疗能改善COPD合并RF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在AECOP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至12月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h以上的AECOPD患者59例临床资料。根据氧疗方法分为HFNC组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24hPaO_2、PaCO_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以及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在拔管治疗后,PaCO_2、PaO_2、PH、心率、呼吸频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HFNC组和NIPPV组在治疗后,患者在ICU的入院天数上发生了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的测评结果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FNC在AECOP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中与NIPPV效果相同,但HFNC损伤小,相对舒适,是一种适宜AECOP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72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p H值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25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 36例新生儿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 HFJV治疗。结果 :36例经通气治疗后 ,30例于 0 .5~ 1 h内缺氧症状及呼吸明显改善。 Pa O2 通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通气前后 Pa CO2 在 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而在 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36例中治愈 31例 ,自动出院2例 ,4例因治疗无效而改用气管插管 ;除 5例有轻度腹胀、胃潴留外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 :鼻导管法 HFJV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 ,尤适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AECOP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动脉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OI、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1周后OI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PaCO_2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OI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ALB、P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2组ALB、PAB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ALB、PAB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过程中给予AECOPD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及肺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0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联合BiPAP治疗,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pH、PaO2、PaCO2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PaO2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在提高pH、PaO2,降低PaCO2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效果。方法 :3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 (EN)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组 ,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 :EN组氮平衡高于TPN组 ,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费用低于TPN组 ,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能耐受适量的EN ,EN可更好地提供营养 ,有助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且临床费用也较低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利用BiPAP S/-D 30或Drager Savina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73例,用SPSS12.0统计分析使用呼吸机前后的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进行护理观察.结果:73例中65例取得较好疗效,8例死亡;通气前后比较各监测指标均有所改善,未发生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系统地监测各项指标,合理设置与调整各项参数,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医患配合,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8月救治的93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93例共行床旁纤支镜检查治疗288例次,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PO2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62例,有效率达66.7%;痰培养阳性89例;术后出现发热3例、呼吸急促10例、出血5例,35例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均有所吸收。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