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在深入研究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探寻其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研发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分节与不分节负链RNA病毒的复制机理和特征,论述了反向遗传学在研究这些病毒上的策略、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影响拯救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涉及了负链RNA病毒载体及其重组病毒的研究动态。因此,通过反向遗传学,人们将更加了解负链RNA病毒,为科学利用和有效控制该病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与之相关的研究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 manipulation).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能够拯救病毒的遗传物质称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在细菌质粒中含有整个病毒基因组的cDNA拷贝,使得cDNA本身或从cDNA体外转录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自1978年第1例RNA病毒Qβ噬菌体的成功拯救以来,各类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病毒研究和疾病防制种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感染性克隆构建的过程和拯救病毒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反向遗传操作(又称感染性克隆)在DNA水平上研究RNA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手段,纵观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进展,讨论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部分负链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将会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RNA分子体外操作已经成为可能,并且技术日臻完善。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关键就是构建RNA病毒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体外操作,从而研究病毒结构与功能的方法。作者对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方法及感染性体外转录方法作一综述。   相似文献   

6.
反向遗传操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59-1463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负链RNA病毒的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现结合PIV5病毒载体特征,对其重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及其应用等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反向遗传学是在获得生物基因信息的基础上,对基因进行突变、缺失等操作,进而研究基因变化对表型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包括PPRV在内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PPRV及同科属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小病毒感染的动物宿主广泛,包括猫科、犬科、猪科、牛科、鸭科和鼬科等动物,是动物的一种重要病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是在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构建感染性克隆,通过DNA重组、定点突变、插入、缺失等遗传修饰手段创造突变体,并研究突变体所造成的表型效应,从而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论文对ssDNA细小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负链RAN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建立以后,非节段负链RNA病毒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从病毒载体的构建策略、插入基因在载体中的位置、插入片段的大小、数量以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对载体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综述;对外源糖蛋白整合到病毒粒子上对载体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提高载体疫苗的免疫效果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可以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进行各种修饰或改造,然后通过拯救病毒的表型变化来判断这些基因操作的效果,从而可以对病毒基因组的表达调控机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等进行研究。本文就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PRRSV基因功能结构研究以及新型疫苗开发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reverse genetics,RG)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可以在DNA水平上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各种修饰或改造,然后通过拯救病毒的表型变化来判断这些基因操作的效果,从而可以对病毒基因组表达调控机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等进行研究。作者就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T7 RNA聚合酶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界定了与病毒拯救相关的一些概念,对T7 RNA聚合酶(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行概述.介绍了体外拯救方法及其缺点,并以最常用的痘病毒载体表达T7 RNAP为基础的体内拯救方法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对病毒拯救的研究进展及缺点,进一步介绍了无痘病毒表达T7 RNAP细胞系的RNA病毒拯救体系的建立和研究,为病毒拯救,特别是以T7 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试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细菌人工染色体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DNA克隆载体系统,具有操作简单、遗传稳定、容量大等明显的优势。论文主要综述了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系统在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及病毒载体疫苗等反向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RNA viruses rapidly mutate, which can result in increased virulence, increased escape from vaccine protection, and false-negative detection results. Targeted detection methods have a limited ability to detect unknown viruses and often provide insufficient data to detect coinfections or identify antigenic variants. Random, deep sequencing is a method that can more fully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RNA viruses and is often coupled with molecular techniques or culture methods for viral enrichment. We tested viral culture coupled with 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for the ability to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RNA viruses. Cultures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 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2 influenza A viruses, and 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virus were sequenced on the MinION platform using a random, reverse primer in a strand-switching reaction, coupled with PCR-based barcoding. Reads were taxonomically classified and used for reference-based sequence building using a stock personal computer. This method accurately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complete coding sequence genomes with a minimum of 20× coverage depth for all 7 viruses, including a sample containing 2 viruses. Each lineage-typing region had at least 26× coverage depth for all viruses. Furthermore, analyzing the CDV sample through a pipeline devoid of CDV reference sequences modeled the ability of this protocol to detect unknown viruses. Our results show the ability of this technique to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dsRNA, negative- and positive-sense ssRNA, and nonsegmented and segmented RNA viruses.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其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基因组为两片段双链RNA,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给传统的疫苗免疫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对IBDV的基础研究是控制该病的关键.RNA的结构不稳定成为阻碍RNA病毒研究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兴起的反向遗传技术将RNA病毒的基因组转化为cDNA,从而使RNA病毒的基因操作成为可能,也使RNA病毒的研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文章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研究的意义、方法、概况及相关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