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冠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层结构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983年开花枯死后自然更新形成的冷箭竹幼龄种群,其冠层结构的龄级变化呈正态分布格局,峰值点位于3 ̄5龄级,种群冠层结构的各面指标分别为冠层高度10.00cm、竹枝数量21.02枝/m^2、竹枝长度6.60cm、叶片数量799.40片/m^2、叶长3.65cm和叶宽.56cm。不同林分类型的各群冠层结构相异,各项指标的排序 相似文献
2.
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应用构件生物种群理论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猎主要栖息地的冷箭竹自然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并探讨了种群生物量与生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冷箭竹自然更新种群生物量平均为495.962kg/ha各器民生物量的排序为竹秆〉竹枝〉根系〉竹叶〉地下茎,不同龄级生物量表现出正态分布格局,3、4、5、6年生生物量这362、393kg/ha,占总量的80.29%,1、2年生和7、8、9、10年生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冷箭竹更新幼龄种群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构件生物种群理论,从构件生物的两个水平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冷箭竹幼龄种群自然更新密度特征,结果表明:①冷箭竹幼龄种群的基株(竹丛)种群密度为25.1基株/m^2,1983年开花枯死竹林次年萌发幼苗的种群密度低于第3年的幼苗种群密度,随开花枯死年限的延长,种群密度逐渐降低;②冷箭竹克隆种群密度平均为94.4株/m^2,各龄级的排序为3年生〉4年生〉5年生〉2年生〉1年生〉6年生〉7 相似文献
4.
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鞭根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冷箭竹更新龄无性系种群鞭根结构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983年开花枯死后自然更新形成的冷箭竹幼龄种群,地下茎长度呈倒“J”型时间分布模型,其它参数的龄级变化呈正态分布格局,峰值点位于3~5龄级。对主根数量等指标与龄级的回归分析显示冷箭竹鞭根结构各参数与龄级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702~0.977,除主根基径和须根长度为S曲线外,其它均是三次方程式模型。通过Pear 相似文献
5.
冷箭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三种林分类型下冷箭竹种群的年龄结构和表现结构,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下的冷箭竹种群处于腿衰退状态,其林随年龄而变化;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因群落生境,干扰程度和大勇猛的取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的数量统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臣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密度平均为39.8株/m^2,各龄级基株的芽种群密度排序是11年生〉12年生〉12年生〉10年生〉9年生〉8年生,无性系群仅1年~7生植株具有发芽能力,且主要集中于2年~5年生的无性上株,呈现出3年生〉2年生〉4年生〉6年生〉1年生〉6年生〉7年生的动态格局,不同林分类型和海拔高度的冷箭竹芽种群密度各异,就林分类型而高,岷江冷杉~冷箭竹林数量最高,铁松 相似文献
7.
冷箭竹更新幼龄种群生长发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冷箭竹更新幼龄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冷箭竹幼龄种群的地径和株高生长分别为0.15cm和13.713cm,且随着龄级的增加,其地径、株高生长反而趋于递降趋势,不同林分类型的生长发育指数相异,各指数的排序递次是岷江冷杉-冷箭竹林>铁杉+梃皮桦-冷箭竹林>铁杉+红桦-冷箭竹林;而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更新复壮技术对冷箭竹种群密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新复壮技术对冷箭竹种群密度影响的初步研究周世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主要取食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的竹笋、竹茎、竹叶和少量竹枝[1],因为笔者认为,评价老林复壮技术对冷箭竹繁殖生长的影响效果,应该采用试验区内冷箭竹的发... 相似文献
9.
冷箭竹种子特性及自然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箭竹(Bashania fangina)为四川西部特产,分布于海拔2100~3600米之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下,是邛崃山系大熊猫的主食竹种。1983年,该竹种发生大面积的开花、结实而枯死,开花面积占竹子分布总面积的65~95%。据史书记载,冷箭竹的开花周期为50~60年。竹种萌发成林约需10年以上时间,从而导致以此为食的大熊猫发生周期性的食物危机。因此,研究冷箭竹的种子特性及幼苗更新规律,采取人为措施加速幼苗的更新复壮,这不仅是研究该物种生态生物学特性的需要,也是保护大熊猫,促进其种群繁衍的主要途径。本文描述了冷箭竹种子的净度、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休眠期和生命期限等特性,并介绍了该竹和在自然条件下林地上的种子数量、种子发芽持续时间、幼苗更新的期数量的动态变化、幼苗成活率和幼苗的生长变化。通过这些研究,初步掌握了冷箭竹种子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幼苗生长的基本特征,为提高高山地区冷箭竹的自然更新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种群特征是植物最为直观、可测度的生物学指标,是植物适应外部干扰和环境波动的功能性反应,通过分析冷箭竹(Bashania faberi)无性系种群在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放牧家畜采食后的种群特征,以便了解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对冷箭竹无性系种群变化的影响强度,以及冷箭竹无性系种群对不同动物... 相似文献
11.
更新复壮技术对冷箭竹种群密度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更新复壮技术对大熊猫主食竹种之一冷箭竹的种群密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更新复壮技术主要提高冷箭竹1~3年生的种群密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1~3年生冷箭竹实验区的种群密度为24.4株m~(-2),是对照区的1.88倍;生物量为1064.021kg/hm~2,是对照区的1.49倍。其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序为竹秆>竹枝>竹叶,并且为大熊猫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的食物量,约1007.909kg/hm~2,为对照区的1.40倍。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林分类型和经营措施内冷箭竹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于林分类型的影响效果为,糙皮桦—冷箭竹林>岷江冷杉—冷箭竹林>红桦—冷箭竹林,对于经营措施来说,则是集约经营最好,中等经营次之,粗放经营较差。总之,更新复壮技术能够延缓冷箭竹的开花枯死,促进新笋萌发,提高竹子生物量,从而缓解大熊猫的食物危机,促进大熊猫的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12.
缺苞箭竹天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缺苞箭竹开花后的自然更新恢复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高生长呈指数函数增长。幼竹基径(或地径)呈直线函数增长。2.幼竹生物量的积累呈指数函数增长,其数学模型为,阳坡:W_(sa)=0.1970e~(0.6129t),W_(su)=0.0401e~(0.7111t);阴坡:W_(na)=1.3218e~(0.4167t),W_(nu)=0.4010e~(0.4415t)。3.缺苞箭竹的生物学曲线阳坡或半阳坡为,阴坡或半阴坡为。据此预报缺苞箭竹的恢复年限阳坡或半阳坡为16年,阴坡或半阴坡为19年。但竹林景观的恢复年限实际上要提前一些。同时阳坡或半阳坡比阴坡或半阴坡恢复年限短,说明缺苞箭竹开花后的恢复过程需一定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秦岭竹林开花后的自然更新恢复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在自然状态下种子落地一月内实生苗地上和地下生长长度为1:3,当月和当年展叶的多少与该竹的分布海拔和种子落地时间呈正相关。2.实生苗的分蘖,低海拔的当年即可分蘖,而海拔1500米以上的当年则不能分蘖。3.分蘖苗发笋从3月始可延续到9月份,各季节发笋的多少与海拔和竹种有关,各代分蘖苗发笋的时间与先一代分蘖苗发出的时间有关。4.各竹在开花后第5~6年逐渐恢复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5.高生长和秆柄增长呈指数函数增长,幼竹地径和鞭径增长呈直线函数增长,各竹的生物学曲线巴山木竹为,箭竹为,华桔竹为 相似文献
14.
Broad-lcafKorcanpi11cforcstbccol11csPoplar-bircl1forcstaftcrburntandfcllcdinbigarcas.Ca11tl1iskindofPopIar-bircl1forcstrccot'crtoclin1axco1nl11unity-trirginbroadlcafKorcanpincforcst9Whatistl1erclationsl1ipbctt`.ccnPoplar-birchforcstandKorcanpil1cforcst?Ho`"docsKorcanpincPOpu1ationrc-gencratcundcrnaturaIPoplar-birchforcst?AllthescprobICInsl1a\'caIrcad}'attractcdforcstcrsattcntionforaIOI1gtil11c.Tllccarh'studicsshox'cd:itt'asinct-ita-blcthatbirchforcstcouldfonnonbun1ingsitesx"ithil1t'irg… 相似文献
15.
天然大节竹林群落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中华大节竹(Indosasasinica)为大中型散生竹类,生长较好的天然竹林主要集中在云南河口大困山海拔400—1000m地区,面积达8580多公顷,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对其林分密度、直径、秆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列出了相应的公式及计量数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4 0、3 15和 1 11倍 ;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根 茎比分别为 0 1992、0 193 1、0 1673、0 3 5 75和 0 2 680。这可能是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对地下营养空间激烈竞争的一种适应现象。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萌芽与根蘖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渭北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萌芽与根蘖发生规律调查研究表明:萌芽数量及幼树生长量随伐桩直径增加而增大,伐桩上萌条分布在0-8c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距地面0-2cm内,靠坡下方多于坡上方,每伐桩平均萌条7.7cm株;萌条有效株生长量,在距地面2.1-4.0cm范围内,以4-6株丛生的生长快,根蘖幼树主要发生在0-7cm深土层中直径0.71-1.40cm粗的水平母根上,伐桩四周0.51-1.50cm范围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