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绿色食品精制厂,选用本地天目山一带鲜嫩竹笋,根据我国南北方口味差异,经科学配方和工艺技术试验,去年研制出360g装的精制辣味笋和284g装的精制鲜味笋。产品色、香、味、形俱全,风味很  相似文献   

2.
竹笋是竹林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竹笋的地下分布规律,将可为笋用竹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5亩毛竹丰产笋用林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出笋株数随土层从上至下呈少—多—少logistic曲线分布,其产量与出笋株数呈正相关;单株笋重呈小—大—更大幂函数分布。随出笋时间推移,出笋株数和产量由浅土层向深土层增加,各土层出土的竹笋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竹笋产量主要分布在20~40cm间。因此培育竹笋要做到:增多株数为主,以大个体为辅,浅挖冬笋,深挖春笋,盛末之交养竹,初期、末期挖笋。  相似文献   

3.
毛竹笋用林挖掘鞭笋对春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1年开始开展毛竹笋用林生产鞭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保持良好的立竹结构、增施肥料、清除老弱鞭等措施,挖掘鞭笋不会对春笋产量和出笋时间造成影响,影响出笋时间的主要因子是出笋前1个月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合理挖掘鞭笋可使毛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竹笋产量地下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笋产量的地下分布规律是由出笋株数和单株笋重在土壤空间内的分布决定的。对3.92亩毛竹丰产笋用林的研究表明,在土壤空间内,从上至下,出笋株数呈“少——多——少”的Logistic曲线分布,单株笋重呈“小——大——更大”的幂函数分布,竹笋产量与出笋株数一样,也呈Logistic曲线分布。分布规律与出笋时间关系密切,随着出笋时间的推移,出笋株数和产量由浅土层向深土层逐渐增加;各土层出土的竹笋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20—40cm土层深度是竹笋产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占总产量的70—80%。为此,笔者提出竹笋培育的三条原则:1)增多株数为主,增大个体为辅;2)浅挖冬笋,深挖春笋;3)盛末之交养竹,初盛末期挖笋。  相似文献   

5.
毛竹出笋及增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毛竹笋期过程,调查毛竹出笋规律,研究其增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竹笋的出笋历期持续16 d左右,其出笋的高峰期在出笋后的第6~11 d,出笋量占全期出笋的56%。毛竹的增粗生长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停止期,毛竹茎秆直径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6.
粽粑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粽粑竹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笋数、退笋数和幼竹高生长的测定,研究了粽粑竹的出笋、退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粽粑竹出笋时间始于2月初,结束于5月底,3月中下旬为出笋盛期,出笋呈正态分布.不同出笋时间的竹笋-幼竹高生长的数学模型表明,粽粑竹竹笋-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的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了武汉地区引种雷竹2年生竹林出笋期、竹笋高生长、出笋量以及幼竹高生长、地径生长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连日生长量平均最大值为24.16 cm,单株平均出笋量为18株,竹秆高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高生长量为12.47 cm.表明在武汉地区引种雷竹,竹笋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30、35cm的笋,待预处理后作为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竹笋地上部分高度10~30cm范围内,套袋能降低竹笋中单宁、维生素C、粗蛋白的含量;套袋栽培的竹笋中粗纤维含量比自然生长的竹笋中的粗纤维含量约低10%以上,氨基酸总量也高于自然生长的竹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处理对马蹄笋出笋及产量影响试验表明:施肥处理可使马蹄笋产量和数量显著提高(增加);其中效果最好的为绿竹笋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和配方肥处理;从各处理的马蹄笋出笋数量与产量分析,其较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4.9%、33.7%,笋单质量也有同样的趋势。据保守估计,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后,马蹄笋竹林可增加纯收益930元/667m~2。而且,施用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后,马蹄笋不但产量提高,而且品质也会改善,笋体嫩度增加,竹笋价格也应相应提高。因此,从增加马蹄笋出笋和提高产量、改善笋体品质和土壤结构,保持竹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考虑,应推广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  相似文献   

11.
保鲜剂1-MCP在雷竹笋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笋质地嫩脆,味美可口,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出笋时间集中且极易木质化,不利于贮藏.应用聚乙烯薄膜包装结合保鲜荆(主要成分为1-MCP)对雷竹笋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与固体保鲜荆协同处理可明显防止雷竹笋霉变,减缓果肉纤维化及失重,抑制笋体老化.在3±1℃条件下保鲜30d,笋肉感官及营养指标与新鲜笋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3个海拔梯度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高节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差异,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集3个海拔梯度(110、370、560 m)的高节竹林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基径、长度、笋个体质量、可食率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胱氨酸、酪氨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及单宁、草酸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高节竹笋蛋白质、脂肪、淀粉、总黄酮、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纤维素、木质素、苦味、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和甜味、鲜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不显著(P0.05),对芳香味氨基酸含量和芳香味、苦味氨基酸比例有较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外观品质有显著的影响,中、高海拔竹笋优于低海拔竹笋;海拔高度对竹笋营养品质、食味品质有较显著的影响,但对外观品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腌制竹笋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笋腌制是我国传统竹产品加工方法之一。近年来,降低含盐量,及变腌干笋为及食、休闲、风味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需求中有上升的趋势,但这类产品货架期寿命、夏季高温导致质量难以控制等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和商家关注的焦点。就腌制及品质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竹笋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丰富,腌制后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均有变化:种类增加、含量减少;含盐量对腌制竹笋中的黄酮、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有很大影响;以总黄酮、粗纤维、氨基酸含量作为产品质量考察指标,竹笋腌制的最优组合为A1B3(含盐量为25%,有笋衣);竹笋腌制过程中的变色可能与氨基酸分子中羟基变性有关;竹笋腌制后氨基酸种类增加与竹笋蛋白质变性及腌制中微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
毛竹笋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刚出土或冒出土层(笋尖高出地面小于5 cm)的粗壮毛竹笋分别用3种套袋方式进行套袋,包括带支架单袋、带支架双袋、无支架单袋,并选取部分未套袋的竹笋进行对照。对所有套袋与未套袋的竹笋每隔2 h进行地径、高度以及袋内外的温度、湿度现场测定。并挖取样笋进行生物量、可食率以及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套袋能够提高毛竹笋生长的温度、湿度,能促进毛竹笋的高、地径生长,能显著提高竹笋的可食率和竹笋品质,从而提高竹林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早竹是一种优良笋用竹,由于传统的栽培模式过分地依赖于农药化肥等的投入,导致竹园病虫害发生频繁,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有害物残留增长等问题,影响了早竹笋品质和卫生安全.通过对早竹笋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全面推行无公害早竹笋新型栽培模式、建立健全监测检验体系、强化品牌经营等对策措施,以做优做强余杭早竹笋产业.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竹笋采后品质变化规律及机理的基础上,综述防止微生物侵染、降低生理活性、防止水分流失等多项及配套保鲜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竹笋保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毛竹春笋生长与笋芽地下分布深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毛竹春笋生长状况与笋芽地下分布深度的关系,对山地毛竹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笋芽地下分布的土层深度对出笋直径有显著影响,笋芽分布越深,出笋直径越大;分布在10~20 cm深土层的笋芽出笋数量最多;分布在土层深20 cm以上的笋芽长出的笋最易出笋成竹,而分布在0~10 cm浅层土壤的笋芽最容易退笋。因此,在毛竹林经营中,应探索引导笋芽向深层土壤分布的技术措施,以实现多出笋、出大笋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竹笋口感、出笋期、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含量)、出笋持续时间、笋产量和可食率等指标建立了优良笋用竹种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对福建华安竹种园的竹种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20种适宜于闽南地区的优良笋用竹种;提出了闽南地区周年供笋的优良竹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龙游县是"中国竹子之乡",竹笋产业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竹林增效、竹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以龙游县具有代表性的竹笋收购与销售企业"龙游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为案例,调查分析了龙游县2010-2016年竹笋收购期限、收购价格、竹笋产量的年度变化以及竹笋的销售渠道,以期为竹笋的生产、销售以及竹林的定向培育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龙游县竹笋产量大小年比例失衡,大年产量为小年产量的11倍;冬笋价格主要受季节、气候、产量、市场的影响,春笋价格则与笋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竹笋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方式原始;竹笋产品销售渠道较为狭窄。因此,建议龙游县应加强竹林经营,逐步调整竹林的大小年结构,进一步拓宽笋产品销售渠道,加强竹笋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海拔高度、坡向和坡位对雷竹林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位3个立地因子均极显著地影响雷竹林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雷竹笋用林造林应选择低海拔、阳坡和下坡的立地,其出笋数比平均值增加27.3%,鲜笋产量比平均值增加88.4%,单笋质量比平均值增加5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