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以生物量为指标,对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退化山场进行了生态恢复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试验区植被生物量(3.5t/hm^2)较该区域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6.75t/(hm^2·a)相差甚远,增长潜力巨大。经过治理,土层厚度增加,土壤颗粒组成由粗变细趋势明显,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总养分逐年增加,治理4a和治理7a的生物量分别为9.5t/hm^2和21.9t/hm^2,生态恢复向良性方向发展,说明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退化山场可以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陕西秦巴山地生态格局与农业资源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生态环境综合体。受自然分异规律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干预和影响,产生了生态环境类型的垂直分异及其层带组合格局。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可以揭示土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与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为全面认识土地类型群体的生态属性及其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设计与优化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方法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类型时空分异规律及其综合定量评价研究,划定了农业生态类型区。据此并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为指导,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山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模式、经济模式和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景观资源利用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景观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对农业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对于农业景观资源利用主要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四大模式,这四大模式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充分挖掘农业景观的价值,农业景观资源的利用应逐步走向标准化、生态化、协同化、园区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选择山地城市中具有典型景观生态复合体特色的重庆主城区南滨路到南山风景区山脊范围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山地城市景观生态复合体的景观组成特点,以及海拔梯度变化与人为干扰对景观组成特点的影响,旨在研究人为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太行山退化山地火炬树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太行山退化山地不同林龄的火炬树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火炬树群落呈单优势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教数值由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依次递减;随火炬树群落林龄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各样地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2)随火炬树群落林龄增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水分含量增加,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渗透性、保水功能等能力得到提高;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含量逐渐增加,pH值下降,这些理化指标均呈线性变化.随火炬树林龄增长,土壤肥力有所提高,对研究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对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诸葛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与不足,为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相应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微地形植物群落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地形是导致植物群落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地形因子,探讨不同微地形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于困难立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平山县片麻岩山区内的微地形及原状坡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坡顶、塌陷、巨石背阴、缓台、陡坎、谷坡和U形沟7种微地形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原状坡的差异,为片麻岩山区植被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地形与原状坡在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微地形植被平均高、盖度和生物量多优于原状坡(33.64 cm、59.61%、291.79 g/m2),其中以U形沟(49.12 cm、78.02%、574.84 g/m2)、塌陷(50.94 cm、74.81%、570.50 g/m2)最为显著,陡坎(30.65 cm、62.49%、89.13 g/m2)和坡顶(28.73 cm、52.67%、78.36 g/m2)较差。植物群落多样性方面,在各个微地形及原状坡中,谷坡与原状坡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相似,物种较少,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布较均匀;缓台和U形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优,且这两种微地形物种丰富且分布均匀;塌陷、巨石背阴、坡顶属于单优势种群落,物种种类少且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陡坎虽然物种丰富,但是多样性指数较低,而且大都是伴生种或偶见种,且分布最不均匀。因此从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的角度看,U形沟、塌陷、缓台是最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微地形,是片麻岩山区进行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资源密度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测算与市场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数据测算2012年全国各地区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并基于秸秆资源密度,分析各地区之间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发展潜力。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486×108 t,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达6.406×108 t,除用于还田、生活燃料、饲料等传统途径之外,可资源化利用潜力为1.515×108 t。我国各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利用潜力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地区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作物秸秆资源量分别为4.451×107、3.626×107和3.511×107 t,具有较大的秸秆可资源化潜力;华南、黄土高原和青藏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潜力较低。东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秸秆可资源化潜力的资源密度相对集中,适宜建立较大规模的秸秆直燃发电站、秸秆气化等能源企业,可加强当地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以形成较为成熟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从而不断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承载能力,以及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农田"蒸发水"开发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的运用,构建农田节水技术体系,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探索草畜产业的开发和水资源贸易途径,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增进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然景观空间意义之探索——南太行山典型峡谷景观韵律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孔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
景观的韵律美价值与景观对原始人类的战略意义相一致,这是景观韵律美评价的基本原理。本文对南太行山典型峡谷景观(王相岩峡谷景观)的空间结构及其意义、韵律美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围谷及其绝壁上的悬岩和洞穴,预示着一种潜在的、原始人的理想领地和直接生境;峡谷走廊与围谷的结合而形成的串珠式空间序列和每一围谷中的倒塔式竖向空间序列,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空间探索欲和求知欲,产生多种景观感受和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整体环境认知图。这些结构正是自热景观美的韵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行山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通过对草木樨,紫花芷蓿,挲相旺与刺槐的不同搭配与种植方式的研究,发现刺槐与草木樨混种结构,尽管在造林初期林木的存活率及年生长量稍低,但在造林后4a的累计经济效益最高,可大大缩短造林成本的回收期,为一良好的林草立体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7.
18.
19.
榆林市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榆林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榆林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榆林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为:发展井灌、实施集雨工程技术、改变工业生产方式、严格控制水污染以及建立监测和预警体系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