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樟樟巢螟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樟,常绿阔叶乔木。树形优美,叶色葱绿,生长迅速。是极为优良的常绿绿化观赏树种。深得广大群众喜爱。自80年代开始,无论在城镇绿地、街道路旁、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公路支干道乃至家庭庭院都广为种植。香樟树已成为苏南地区造林绿化的一个主要树种。香樟树的诸多优点,已被人们共识和接受,但樟树虫害——樟巢螟的危害却不可视为小事。特别是对5年内新植的幼龄树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新植香樟树叶面积小且叶片鲜嫩,是樟巢螟幼虫理想的食料。大龄幼虫能将樟树叶片、嫩梢全部吃光,吐丝拉细枝在残叶作虫卷,单头或多头聚集一巢。虫口密度高的整…  相似文献   

2.
樟树樟巢螟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在掌握了樟巢螟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广东地区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的形态特征和发生及为害规律;并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筛选出了防治樟巢螟幼虫的高效低毒药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樟巢螟幼虫体棕黑色,中胸至腹末背面有1 条灰黄色宽带。成虫全身灰褐色,后翅棕灰色,雌雄成虫主要形态区别在于雄虫头部两触角间着生1~2 束向后伸展的锤状毛束。樟巢螟在广东省1年发生2 代,以幼虫群集筑巢啃食叶片。在广东省的寄主植物主要包括樟(Cinnamomun camphora)、肉桂(Cinnamomun cassia)、山胡椒(Lindera gluauca)、山苍子(Litsea cubeba)等,其中以香樟受害最为严重。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毒死蜱乳油、马拉硫磷乳油对樟巢螟2~3 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100 倍稀释液处理24 h 后幼虫死亡率达100%,氯虫苯甲酰胺500 倍和马拉硫磷250 倍稀释液处理组24 h 的死亡率分别为55% 和80%,48 h 的死亡率分别为100% 和90%。毒死蜱1 000 倍稀释液对樟巢螟的LT50 最小,仅为12.6 h,击倒速度最快;其次为马拉硫磷250 倍稀释液,LT50 为15.8 h,氯虫苯甲酰胺的击倒速率相对毒死蜱和马拉硫磷较慢。综合防效和价格成本等因,70% 马拉硫磷乳油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对樟巢螟幼虫的综合防效和毒死蜱相当,因此建议选择70% 马拉硫磷稀释250 倍用于林间防治樟巢螟幼虫。  相似文献   

4.
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巢螟是樟树的一种重要虫害,以幼虫吐丝缀合当年生嫩叶和小枝成巢,居中取食新鲜叶片,幼树受害尤重。论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认为在幼虫大量集中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20%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BT(灭蛾灵)500倍液,或5%农地乐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进行防治,均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樟巢螟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8月下旬~9月初。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通过采取人工及生物防治等综防技术措施,也能控制樟巢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6.
对樟丛螟在杭州市萧山区苗木基地的发生情况、生物学特性、防治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樟丛螟在杭州萧山1年发生3代。第一代:5月下旬至6月;第二代:8月中旬至9月;第三代:9月下旬至10月。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合两叶片或卷单叶,啃食叶肉,危害樟树。并根据樟丛螟生物学特性和初步试验,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樟树常见虫害主要有黑翅土白蚁、樟叶蜂、樟巢螟、大蓑蛾、小蓑蛾和樗蚕等,针对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是江西省乡土树种和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城乡园林绿化中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樟叶蜂、樟巢螟、樟尺蠖、樟蚕等是峡江县危害香樟的几种主要食叶害虫,我们对这几种食叶害虫(重点是樟叶蜂和樟巢螟)在峡江县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进行了生物和化学防治试验,针对性地提出了园林管护,人工、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樟丛螟(Orthaga olivacea Warre),又叫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为害樟树、山苍子、山胡椒等树种。近几年来,香樟在江西公路和园林绿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2012年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中,香樟必将成为江西城乡公路和园林绿化的主力军,因此香樟养护质量  相似文献   

10.
樟巢螟幼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樟巢螟1~2代幼虫成活率均在99.0%以上。其幼虫的暴食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幼虫日夜取食,但夜间食量大。幼虫危害具有食叶、群集、警觉、趋嫩、转移、成灾、单一等习性。对于零星发生地可用人工除巢的方法,对明显和严重发生地应以药剂和人工除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是危害樟科(Lauraceae)植物的主要害虫。文章依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对樟巢螟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分布、潜在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樟巢螟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樟巢螟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 R为1.59,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广东省的综合风险值 R 为1.45,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2.
樟树主要食叶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别名香樟、樟木等,是南方最常见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也可用于营造风景林和防护林,是南方最主要的森林树种。随着城市园林化、生态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近年来,荆州市樟巢螟、大袋蛾、樟刺蛾、黄刺蛾、樟蚕、乌桕黄毒蛾、樟叶蜂等7种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1980—2021年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165篇关于樟树害虫研究的中文文献,系统梳理了我国樟树害虫研究概况,明确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樟树害虫研究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应用VOSviewer软件分析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历年来相关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上的樟树害虫,研究方向主要关注樟树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通过中文文献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可知,相关研究热点主要在樟巢螟、樟颈曼盲蝽、黑翅土白蚁、樟叶蜂等樟树害虫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结果为我国樟树害虫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12~2013年,在福建省寿宁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森得保粉剂、白僵菌复合粉炮、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林业防治等进行了樟巢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森得保粉剂9kg/hm2可有效控制樟巢螟的危害,且防治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5.
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是为害樟科植物和壳斗科部分植物的主要食叶害虫,对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文章阐述了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分布与为害情况,对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预测预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冷冬是影响云南省樟树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经低温处理云南樟、新樟、细叶香桂、银桂4种植物的离体新鲜叶片后,用电导法测定叶片浸提液电介质渗出率,并计算各植物的半致死温度。根据半致死温度,就能合理布局云南省云南樟、新樟、细叶香桂和银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樟树有害生物调查及主要种类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5年调查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已发现有害生物112种,其中病害14种、攀援植物1种、有害昆虫96种、蜱螨目1种。重度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攀援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害虫有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花椒长足象Alcidodes sauteri和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 annulicornis,并对其为害特点做简要描述。首次发现肉桂双瓣卷蛾、花椒长足象、赭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ocnrolineatus以及攀援植物小叶海金沙在广东省危害樟树。  相似文献   

18.
<正>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又名香樟,小叶樟,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为了查明樟树人工用材林有机物质的积累、变化和分配规律,我们于1985年对本场21年生樟树林分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一、样地概况样地设置在三明莘口小湖工区的低丘南、北两个坡面上。坡度20—30°,海拔200—300米。土壤为红壤,土层厚1米以上,腐殖质层6—30厘米,pH值5—5.5。样地面积150平方米,计20块。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9.4℃,年降雨量1,586.4毫米(多集中在4—6月)。冬季干旱、多雾,年均湿度81%,无霜期300天左右。樟树林是在阔叶林采伐迹地上人工更新起来的,初植密度2,500株/公顷。造林后3—8年曾受到樟树卷叶蛾和樟巢螟的严重为害,前5年每年抚育两次,以后不定期抚育。现林分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单用对樟巢螟的控制作用并不理想,但和阿维菌素混用后,防效明显提高,虫口减退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20.
龙脑樟矮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脑樟矮林采取集中连片纯林造林方式,其病虫害发生往往呈暴发性特点,主要病虫害有樟叶蜂、樟巢螟、炭疽病等.本文根据其发生发展特点提出化学或物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