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2.
3.
咪鲜胺和恶霉灵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用咪鲜胺及恶霉灵原药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的各个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菌丝的生长速率具有极强的毒力,其中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64μg/mL,对立枯丝核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最强。而恶霉灵各个处理对优势菌的产孢具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产孢量抑制效果最明显,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和上海市不同地区的105个水稻恶苗病菌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咪鲜胺、氟菌唑、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和氰烯菌酯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菌株间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EC_(50)值在0.053 8—0.627 8μg∕mL,平均为(0.267 4±0.151 6)μg∕mL;EC_(50)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氟啶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5.
从浙江省、黑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采集分离到的水稻恶苗病菌菌株分别为34个、2个和1个,用生物学种(配合群)和营养体亲和群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有35个菌株分属于A、D、E、F四个配合群,其中以D配合群为主,另有2个菌株不能归属于已知的配合群.在这35个配合群的菌株中,25个菌株是异核体自身亲和的,且可分为20个营养体亲和群.其中17个营养体亲和群分别只含1个菌株,有1个营养体亲和群含4个菌株,有2个营养体亲和群分别含2个菌株.D、E、F三个配合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0.8和1.0.由此可见水稻恶苗病菌在遗传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吉林省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2016—2018年,自吉林省16个地区分离获得的水稻恶苗病菌F.fujikuroi 508株,从中选取F.fujikuroi 136株测定其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F.fujikuroi抗咯菌腈突变体。结果表明:F.fujikuroi对咯菌腈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2.810×10-9~0.740 9 mg/L,对咯菌腈极其敏感,未发现抗药性群体,所测菌株EC50平均值为(0.024 9±0.093 6)mg/L,表明吉林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咯菌腈没有产生抗药性。药剂驯化获得2株抗药突变体,抗性倍数分别为3 596.48和9 539.73,表现为高抗。通过生物学测定,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极高,易在田间成为优势菌。交互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与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精甲霜灵和噁霉灵存在正交互抗性,与戊唑醇和咪鲜胺无交互抗性。水稻恶苗病菌在药剂选择压力下可形成抗咯菌腈突变体,存在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部分稻区恶苗病菌对水稻浸种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恶苗病 (病原菌FusariummonilifomeSheld)是水稻生产中主要的种传病害 ,受其危害后水稻在苗期和生长期均可表现为徒长、矮化、死苗等症状。近几年来由于优质高产品种和新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加重趋势。通过种子处理 ,病害可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水稻长期使用某些浸种剂 ,病原菌对其抗药性增强 ,长期使用 ,最终使浸种剂杀菌能力降低 ,甚至失去抑菌作用[1~ 3 ]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采自江苏省通州、常熟、吴江等地区的田间恶苗病菌株对施宝克、浸种灵和多菌灵的抗药性 ,以期了解恶… 相似文献
8.
9.
10.
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平板抑菌法测定了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稀释250~500倍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达59.1%~91.7%,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只有14.6%~68.4%。 相似文献
11.
12.
水稻恶苗病菌对使百克、多菌灵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使百克、多菌灵对病原菌直接进行诱变,获得相应的抗性菌株,对其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了中等程度的抗药性,对使百克的抗性较低.通过多菌灵、使百克诱变均都能产生抗性菌株,但就抗性增长速度而言,多菌灵远高于使百克.产生抗性的突变菌株后代表现说明,多菌灵的抗性突变菌株遗传较稳定.单剂诱变的抗性菌株致病性高于复配剂诱变菌株和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3.
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枯萎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fragari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适宜pH 4~6,全光照可促进产孢。对碳源的利用,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酵母膏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30℃,最适28℃,高于40℃和低于5℃不能萌发,RH在9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90%不萌发;萌发最适pH 4~6,高于pH 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最适孢子萌发的碳源是乳糖,氮源是牛肉膏。 相似文献
14.
辣椒根腐病菌-尖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尖镰孢菌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尖镰孢菌具有致病性,回接症状与田间一致;PDA为病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pH值为3~12.病菌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6~8.以麦芽糖为碳源病菌生长最快,D-半乳糖最慢;以赖氨酸为氛源病菌生长最快,甲硫氨酸为最慢.总体上,孢子萌发和病菌生长对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要求基本一致,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玉米顶腐病致病菌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wollenweb.&Reiking)Nelson]和玉米鞘腐病致病菌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ushima)Nirenberg]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镰孢菌在Czapek、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多种碳源、氮源物质对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亚粘团镰孢菌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层出镰孢菌最适碳源为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氮源为牛肉膏。两种镰孢菌在5~35℃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为25℃,40℃菌丝不生长。在pH 5~12范围内均可生长,pH 6时生长最快。在pH 4~8范围内层出镰孢菌生长快于亚粘团镰孢菌,而pH 9~12范围内则相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17.
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菌在马铃薯斜面上易于产孢,且产生的大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PSA斜面上产生的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在其他测试培养基上不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30℃;pH值3~12间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 相似文献
18.
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混配对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混配对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5种配比对2种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1:1、1:2、1:4、1:6、1:8等混配组合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分别是0.0197、69.492、0.021、0.028、0.082、0.163、0.215 mg/L,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47、25.140、0.444、0.469、1.041、1.495、2.012 mg/L;5种混配组合对串珠镰刀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85、2.14、1.20、0.84、0.82,对立枯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10、1.55、1.14、1.09、1.02。咪鲜胺对2种病菌的毒力均高于噁霉灵,咪鲜胺与噁霉灵1:2配比对串珠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混配对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混配对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5种配比对2种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1:1、1:2、1:4、1:6、1:8等混配组合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分别是0.0197、69.492、0.021、0.028、0.082、0.163、0.215mg/L,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47、25.140、0.444、0.469、1.041、1.495、2.012mg/L;5种混配组合对串珠镰刀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85、2.14、1.20、0.84、0.82,对立枯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10、1.55、1.14、1.09、1.02。咪鲜胺对2种病菌的毒力均高于噁霉灵,咪鲜胺与噁霉灵1:2配比对串珠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