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年龄、体况和胎次相近的试验奶牛45头,分为试验组(Ⅰ和Ⅱ)和对照组(C),每组15头。试验Ⅰ组分娩后灌服500 m L丙二醇,Ⅱ组分娩后灌服300 m L丙二醇,时间在产后0、1和2 d,每天灌服一次,对照组不灌服。结果显示:灌服丙二醇后13 d,试验组奶牛血浆中BHBA含量极显著降低;灌服8 d后,GLU含量显著升高,NEFA、AST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酮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奶牛输精次数、初配天数及配种天数奶显著地减少(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相比,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饲料采食量、泌乳量、粪尿排放量及粪污所产生污染气体排放特征的关系。【方法】黑龙江某集约化奶牛养殖场选取产后7—14 d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奶牛12头,根据血钙指标分为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和健康组奶牛各6头,每头奶牛分别单独饲养,连续饲养4 d。每天采血检测血液中Ca、BHBA、NEFA、CLU、P、Mg指标含量;记录每头牛每天泌乳量、采食量、粪、尿排放量;通过简易动态箱法对试验奶牛粪尿进行混合,检测混合物产生的NH_3、CO_2、CH_4气体排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奶牛血清Ca、P、Mg浓度极显著低于健康组奶牛(P0.01),CLU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BHBA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NEFA浓度极显著高于健康组奶牛(P0.01);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奶牛产奶量和4%能量校正乳(ECM)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排粪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干物质消化率和尿量的差异虽然不显著但都有升高趋势。亚临床低血钙组奶牛采食1 kg干物质的产奶量极显著升高(P0.01),采食1 kg干物质的排粪量显著升高(P0.05);健康组和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奶牛CH4的排放曲线无明显差异,两组的产气趋势基本相同,于试验的52 h左右出现峰值,之后下降;总体上看CO_2的排放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健康组和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分别在48和36 h处出现排放高峰,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出现峰值的时间要早于健康组,之后下降随即无规律起伏。亚临床低血钙症组的CO_2累计排放量随时间的推移低于健康组;健康组奶牛NH_3排放浓度在24h处出现高峰,随后降低,45 h再次出现峰值,之后排放浓度逐渐降低。亚临床低血钙症组奶牛NH_3排放浓度在21 h处出现峰值,之后排放浓度降低,两组试验的折线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出现峰值后浓度降低但都是有起伏的波动。亚临床低血钙症组NH_3的累计排放量低于健康组。【结论】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患病期间由于采食摄取营养物质不能满足泌乳需求而处于能量及钙负平衡状态。同时肠道消化吸收率增加,用于满足泌乳对能量的需求;在相同质量的粪尿混合物检测情况下亚临床低血钙症不会影响CH_4的排放量,但亚临床低血钙奶牛粪尿中NH3和CO_2排放量低于健康牛,然而降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与肠道消化吸收率的增加促进了饲料能量的吸收有关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产后瘫痪亦称乳热症或奶牛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此病以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直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为特征。1发病情况本人自2011年~2015年度在民强牛场从事防疫监督工作,在此期间,通过诊治的6个病例发现,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5~9岁(3~6胎)、营养好产奶量高的舍饲奶牛,初产奶牛几乎不  相似文献   

4.
过瘤胃甜菜碱对奶牛泌乳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年龄、胎次、体况及泌乳量相近的健康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Ⅰ、Ⅱ、Ⅲ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5、10和20 g过瘤胃甜菜碱,Ⅳ组为过瘤胃甜菜碱对照组。试验期从产前14 d至产后42 d,通过对试验奶牛产后乳蛋白(LP)、乳脂率(BF)、乳糖(SL)的分析,研究过瘤胃胆碱和甜...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和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易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且发病率较高.患牛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文阐述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为奶牛分娩后1~3天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病牛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精神抑制和昏迷.该病特点是产后3天内发病多,5胎以上的高产牛发病多.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畜分娩后,多在产后1~3天突然发生而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生在5~9岁高产奶牛。主要病因:多胎多产,产乳量高,摄入能量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产后大量泌乳而失钙是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奶牛瘫痪综合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因极其复杂.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奶牛,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多在产后1~3d突然发病,是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生在5~9岁高产奶牛。多胎多产,产乳量高,摄入能量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产后大量泌乳而失钙是其诱因。在高钙饲料条件下甲状腺机能降低,甲状腺素分泌低下,骨钙动员补充血钙迟缓,从而导致低血钙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中国乳品进口快速增长,对国内乳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详细分析了乳品进口对中国奶牛养殖业、乳品加工业以及对关税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国内乳品行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乳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乳品市场供给偏紧及国际奶价大幅上扬.中国乳品价格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持续高涨。针对上述情况,调研组对黑龙江省奶业产业链进行了全程调查。研究表明.国内乳品价格上涨主要受生产成本增加和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涨价过程中,奶农、加工企业和零售商的利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促进了奶业的发展。但是,豆饼、浓缩料等饲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很可能引发奶业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关系,即产加关系,是奶业发展的根本.在"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中,公司处于主导地位,奶农属于弱势群体.为防止产加关系处理不当导致奶业受挫,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企业和奶农的风险共担机制;(2)及时、公正、公平的解决牛奶质量检测中的争议;(3)做好技术服务工作;(4)设立奶业风险基金;(5)充分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佳兰  茹彩霞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58+14259-14158,14259
[目的]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隐性乳房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牛场2009年DHI报告的体细胞数大小来分析隐性乳房炎在不同牛场、泌乳阶段和胎次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存在差异,牛场1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个场(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牛场3在第6、7、8和第12泌乳月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月。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牛场1在4胎以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其他2个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与泌乳阶段和胎次有关,与牛场自身的饲养管理有关。各个牛场应根据自身条件及DHI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奶牛隐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为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隐性乳房炎占乳房炎发病率的90%。对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致病因素、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奶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综合支持量(AMS)与生产者支持评估(PSE) 要想确定评价日本奶业各级支持政策的指标, 需要特别考虑政策所涉及的范围、指标本身,以及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通过两个重要的指标,即综合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密云3个养殖场小区模式养殖的126头感染焦虫病奶牛随机成A、B两组,A组单用贝尼尔治疗,B组采用贝尼尔与中药结合治疗,记录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A组63头,治愈50头,治愈率79.36%,复发7头,复发率11.11%;B组63头,治愈57头,治愈率90.48%,复发5头,复发率14.00%,B组复发5头,复发率8.77%。奶牛焦虫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现奶牛焦虫病,中西医结合在治愈率和复发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骨髓、血浆中引起的二种人兽共患体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疽、发热为主要特征。附红体病可通过昆虫媒介、胎盘、污染器件等多种途径传播㈣,奶牛附红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报道,我国许多省份也报道过该病。有研究认为附红体病可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可吞噬红细胞的营养材料,导致其过早死亡,并引发各种病理变化,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可作为附红体感染诊断和治疗评估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集约化牛场泌乳奶牛硒缺乏症血液临床病理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集约化奶牛场(A、B),选取了缺硒组(30头)与健康对照组(20头),检测试验奶牛的抗氧化、免疫功能、肝功指标。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缺硒组血浆中GSH-Px活性显著的降低,与硒水平呈显著正相关;MDA、T-NOS和LPO水平明显升高,MDA、T-NOS、LPO与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缺硒组血浆中IL-1β、Ig G、TNF-α和IL-6水平都显著的降低(P0.05),TNF-α、IL-6、Ig G、IL-2与硒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缺硒组血浆中ALP、TP水平明显的增加,ALP、TP与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硒缺乏症会影响泌乳奶牛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